分享

言恭达:学书应从篆入

 张怀江资料库 2018-12-05

常熟是先贤言子故里,二千五百年前就开文学先河。川原暄淑,人文渊薮。我祖居虞山,自幼随父学书,而立年后从游沙曼翁师。习书三十余载,广涉诸体,于篆学用功尤甚,得悟亦深。江南名城丰厚的人文积淀的熏陶,奠定了我卅年来砚边探索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清逸、蕴藉、深朴、平和、简静。如吃菜的嗜好一样,我尤重书艺风格的“清逸”。虚静、简约、古雅、高踔、平中求奇、风韵自然。晋人清简相尚,虚旷为怀,自生风流蕴藉之气,且恪守法度,笔墨不失榘度,书学晋唐,其理如此。篆学探真,我追求“拙、清、厚、大”。“拙”则朴浑,无作气,胜于巧,熟笔易得,生拙难求,气韵生动也;“清”则古雅,去“浊”、“俗”,呈“逸”“静”风规自远也;“厚”则沉雄,去浮华,强骨骼,真力弥满也;“大”则精深,去小家气,生至刚、至中、至正之大家气,品位高古也!相学有“南人北相“之说,我欲求将“北势“与“南韵”有机统一,将恢宏之豪气、清畅之逸气结合起来。这就是取碑的凝重苍茫,帖的醇雅精微,简的天籁率真,在充实中求灵透,于娴静里呈节奏,捕捉感觉中朦胧而又微妙的深层意象。然“相”始终还是“南相”,一如口江南苏菜除加“神仙鸡汤”外,还可增其辣味,以吊“鲜头”。

言恭达:学书应从篆入

大篆 自作诗《中国文联六秩华诞颂》 177cm×97cm 2009年

释文:经风沐雨历沧桑,革故图新艺采妆。

日照明星寰宇净,中兴道义续华章。

【一】

学书应从篆入。傅山云:“不知篆籀从来,而讲字学书法,皆寐也。”学篆宜先通六书,熟习篆法,篆法既熟,其他诸体则已铺好基石。篆参隶势奇姿可生,隶参篆势形质高古,诸体通变均有规法。好多自诩善书草篆、草隶或篆隶合一者,大多归入野道,其因未打好“宅脚”,不懂石鼓为书家第一法则,信手涂鸦,哗众取宠耳。学篆三步:初学分布,力戒不均与欹斜,务须守定一家;继知规矩,力戒太活与滞板,务须博取广大;终能成熟,力戒狂怪与甜俗,务须脱化出神。学篆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由生入熟易,由熟返生难。

小篆体裁,有周代鲁派书的圆匀繁曲,楚派书的参差雄放,齐派书的严整瘦挺,均以圆笔出之,可谓集周三代竞相争妍之各派大成,结体平正,以布局匀净,线条工整见称,秀丽和畅,稳健端庄。小篆在于整,大篆在于散,大小篆风味不同,各有千秋。然小篆规整有余,近于布算,过于程式化,不及大篆意蕴远致,神采灵动。故善篆者,须“整”不呆滞,“散”能聚神。吾爱萧(退闇)篆之渊雅醇清,敦厚谨严;喜吴(昌硕)篆之朴茂雄健,凝重老辣。吾取萧书之结体,吴书之运线,拉开墨色变化距离,注意行笔涩实,法度严备,取得气沉简穆、静中有动的视觉效果。大篆书写,近年我偏爱取《毛公鼎》之线性,《散氏盘》之体势,《石鼓文》之气息,贯以行草笔意书之,加上结字之参差,书势之欹正变化,试图改变一点历来大篆重于正面取势的平面度,增其动势,强其动态美感与率真风神,自感婉委通变,趣味盎然。

言恭达:学书应从篆入

小篆 自作诗《访莫高窟》 180cm×97cm 2013年

释文:天花散尽妙珠珑,彩塑三唐壮大风。

沥血千秋雕古韵,文开国运意无穷。

言恭达:学书应从篆入

汉简 自作诗《论书·傅山》 135cm×20cm×3 2013年

释文:曾惊赤县逞雄风,一马行空抖太穹。

溢彩淋漓论墨妙,千秋惠播御飞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