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案

 李颖的图书馆1 2018-12-05

课题

我与社会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提高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依据生活经验,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体味随着自身成长,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重点

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教学

方法

探究法 归纳法

教具

图片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视频——《鲁滨逊漂流记》情境视频(片段)大家想一想:流落孤岛的鲁滨逊是真的与世隔绝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第1课时:我与社会。

二、新课讲授

()基于生活经验,认识社会生活内容的丰富性

活动一:图片欣赏(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典型画面的描写呈现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的横切面,意在让学生在直接或间接的在生活经验中体味生活、认识社会。

 ()基于成长体验,认识社会生活空间的延展

活动二:小华的暑期“大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小华暑期的“大事”为参照,回顾自己的暑假生活,将暑假生活与个人成长结合起来,通过探究认识到,如果生活是一个圈,每个人长大的过程就是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的过程。

教师总结: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图片展示:社会关系网

 

 

 

 


2.思考:我们该如何理解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活动一:情景探究

设计意图:以两幅情境图呈现同一个中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身份,意在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出发探究其中的原因。

2.相关链接:(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

设计意图:援引社会学研究成果,向学生介绍常见的社会关系,意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理解社会关系的框架,明确几种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和分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定位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认识自己的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社会属性,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

活动二:小辩论

学生分成两组,对以下两个话题进行辩论:

1)人是否可以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

2)一个人的成功,完全是他个人奋斗的结果吗?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是我们本学期的第一站,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了解到了我们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板书设计

社会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在情境创设法教学尝试中,注意引用有针对性和新颖性的案例和故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小组的合作探究做好准备。在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尝试中,注意到要适合学生在学习中思维活动所经历的过程与发展,让他们成为协同共事、协同研究的团体,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