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一刻钟,陪孩子一起诵读中医经典——《医学三字经》2018.10.07

 前仲 2018-12-05

咳嗽 (第二课)

2018.10.07

展开剩余97%

★谁治外 六安行

六安煎虽无深意,却亦平稳。然外感诸咳,当辨风热、风燥二证。如冬时先伤非节之暖,复加风寒外遏,以致咳嗽、痰结、咽肿、身重、自汗、脉浮者,风热也,宜葳蕤汤辛润之剂,切勿辛热发散。而风燥一证,辨治尤难。盖燥为秋气,令不独行,必假风寒之威,而令乃振,咳乃发也。《内经》只言秋伤于湿,何也?以长夏受湿土郁蒸之气,随秋令收敛,伏于肺胃之间,直待秋深燥令大行,与湿不能相容,至冬而为咳嗽也。此证有肺燥、胃湿而难分解之势,唯《千金》麦门冬汤、五味子汤独得其秘,后人以敛散不分,燥润杂出弃之,昧之甚也。

★谁治内 虚劳程

宜于“虚劳门”择其对证之方。审是房劳伤精则补精;审是思郁伤脾则养神。

用什么方剂来治疗外感咳嗽呢?用六安煎这一类的方药是有一定疗效的。盖六安煎虽然组方并无深义,但是却比较平稳妥帖,无攻击过当之虞。外感导致的咳嗽,应对辨明风热和风燥的不同。如果是冬天气候较暖,再外受风寒,导致咳嗽、咳痰、咽肿、身重、自汗、脉浮者,属于风热证,宜用辛润的葳蕤汤以散解封热,一定不能用辛热发散的方法。而风燥一证尤其难以辨治,盖燥为秋天之气,不单独致病,常借风寒之邪而导致咳嗽。《内经》为什么只说秋天容易感受湿邪呢?这是因为长夏容易感受湿土郁蒸之气,随秋季收敛,湿邪伏于肺胃之间,待深秋燥邪盛行时,燥邪与湿不能相容,到了冬天就发展为咳嗽。这种咳嗽有肺燥与胃湿两种情况,难以分辨,只有《千金方》中的麦门冬汤和五味子汤是根据其中的奥秘而设,后人却因上述二方敛散不分、燥润杂出而舍弃不用,实在是太愚昧了。

用什么方剂来治疗内伤咳嗽呢?那就应当按照治疗虚劳病的法则来适当选用药物。例如,因房劳损肾精者,就应该用补肾益精的方法治疗;因思虑忧郁伤脾者,就应该用养血安神的方法治疗。

★挟水气 小龙平

柯韵伯治咳嗽,不论冬夏,不拘浅深,但是寒咳,俱用小青龙汤多效。方中祛风散寒,解肌逐水,利肺暖肾,除痰定喘,攘外安内,各尽其妙。盖以肺家沉寒痼冷,非麻黄大将不能捣其巢穴,群药安能奏效哉。

【白话解】

若因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而致的咳嗽痰喘,宜用小青龙汤外散风寒,内化水饮,止咳平喘治疗。柯韵伯治疗寒咳,不论冬夏、不拘浅深均用小青龙汤取效。综观全方,可奏祛风散寒、解肌逐水、利肺暖肾、除痰定喘之效,即攘外必先安内之意。盖肺脏内伏沉寒痼冷,只有麻黄才能温散寒饮、解散表邪、捣其巢穴,其他的药怎么能奏如此效果呢?

★兼郁火 小柴清

寒热往来咳嗽者,宜去人参、大枣、生姜,加干姜、五味治之。

【白话解】

若咳嗽兼有郁火,就应用小柴胡汤来疏散表邪,清火解郁。若咳嗽伴有寒热往来者,小柴胡汤可以去掉人参、大枣、生姜,加干姜、五味子治疗。

★姜细味 一齐烹

《金匮》治痰饮咳嗽,不外小青龙汤加减。方中诸味,皆可去取,唯细辛、干姜、五味不肯轻去。即面热如醉,加大黄以清胃热,及加石膏、杏仁之类,总不去此三味,学者不可不深思其故也。徐忠可《金匮辨注》有论。

★长沙法 细而精

《金匮》痰饮咳嗽治法,宜熟读之。‘

【白话解】

用干姜、细辛、五味子三味药物为主一齐煎煮而制成的汤剂,是张仲景治疗痰饮咳嗽的常法,这也是一种很精细的方剂配伍方法。《金匮要略》中治疗痰饮咳嗽的方法,不外乎小青龙汤加减。方中的各味药,除了细辛、干姜、五味子之外都可随意加减,唯有此三药不可增删。如见面热如醉,加大黄以清胃热,或加石膏、杏仁之类,但不能去掉细辛、干姜、五味子这三味药,大家应该深思其中的原因。徐忠可在《金匮辨注》中有相关的论述。

陈修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