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青龙汤,危重症医案

 光年中医骨伤科 2020-09-15

小青龙汤18《中医误诊误治原因及对策》

王某,男,67岁,素患喘疾,反复发作二十余年,近因偶感外邪而再次发病,症见,咳喘胸闷,动则气急,难以平卧,痰多色白,咳吐不尽,畏寒肢冷,不发热,纳食不香,二便正常,舌质淡,苔白滑,脉细而兼滑。诊为外感风寒,内伏痰饮,肺失宣降,逆而为喘,治以解表化饮,宣肺平喘,方用小青龙汤加味,方;

炙麻黄,川桂枝各9克,北细辛3克,法半夏,云茯苓,化橘红,杏仁泥各10克,淡干姜,杭白芍,北五味,炙甘草各6克,3剂,每日一剂,水煎取汁,分两次服。

二诊;诸症趋缓,唯感气喘,神疲乏力,舌苔同前,脉转沉细,虑其喘咳延久,年愈古稀,辛散之剂不宜过量,遂于原方减桂枝为6克,加五味子20克,3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喘闷反增,痰咳不爽,神情困顿,且面色晦滞,舌质淡红,苔白滑,脉细数。细审脉证,辩证并无差误,推其病情反增原因,很可能是过于重用五味子的结果,以致收敛有余,辛散不足,邪气内伏,肺气壅闭,诸症必加剧。为此仍宗原法原方为治,唯改五味子,北细辛为4克,并加葶苈子3克,3剂,仍如前法煎服。

四诊;诸症明显缓解,原方续服4剂,肺气渐趋平复,咳喘辄然而止。

论;张锡纯谓,仲景之方,用五味即用干姜,诚以外感之证皆忌五味,而兼痰嗽值得尤忌之,以其酸敛之力甚大,能将外感之邪锢闭肺中,永成劳嗽,惟济之以干姜至辛之呸则无碍,诚以五行之理,辛能胜酸。陈修园谓;小青龙汤,当以五味,干姜,细辛为主药,故方中诸药,皆可加减,独此三味,不可加减。本案二诊,重用五味20克,收敛有余,辛散不足,表闭内壅,故喘闷反增。但有麻黄剂量稍大,也不至于肺气内壅。

前面麻桂医案,有患荨麻疹的十几年不愈,小青龙汤医案,又有患咳嗽痰喘的十几年不愈,此十几年不愈,一遇寒即发作者,皆不知解表,不善治表之过也。此皆是外寒之故,皆伤外寒也。

小青龙汤19《北方医话》

空军总医院受邀会诊,一男性患者,飞行员,经西医诊断为肺心病,该患者患咳喘,心悸病近10年,因喘咳病反复发作已停飞数年之久,此次发病加重,因北方天寒,气候变化无常,外感风寒诱发。虽经中西医抢救,疗效不明显,已嘱其家属做后事准备。症见发热恶寒,头昏无力,胸闷,心悸气喘,心烦不宁,口似渴而不欲饮,而唇紫绀,动则喘甚,下肢浮肿,气急不能平卧,舌紫苔白,脉结代。按其脉证所见,系心肺肾皆虚。阴阳俱虚,风寒束表,水饮内停,血运无力,为本虚标实之危候。治宜解表利肺蠲饮。急用小青龙去干姜加葶苈子,以泻气行水,破坚除痰定喘,方;

炙麻黄15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细辛5克,半夏15克,五味子10克,甘草5克,葶苈子15克,沉香10克(葶苈子、沉香共研细末,分两次冲服)。3剂后观其效果,如有变化,随时再议。临走之时,同道慎言;此病人危在旦夕,恐不会复诊。越四日,家属又来邀往诊视,并说病人已好了大半,可半卧,咳喘减轻,恶寒发热已解,并稍能进食。二诊继已调方,以真武汤加葶苈子、沉香、黄芪4剂,患者服后病情基本稳定,继而自来门诊,以滋补心肾清肺为主,共治两周而愈。

按;小青龙疗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而设,是本案首选之剂,考虑干姜辛热对此证不利,故去干姜加性苦寒的葶苈子以泻气行水,配沉香以增强行气平喘之功。近年对葶苈子治疗喘,心悸均有报道。同时用葶苈子时,最好研面冲服,效果更好。因葶苈子皮坚,水熬不易浸出,故本方收效其大,在去干姜,加葶苈子末冲服所起的作用。二诊时表邪已解,痰饮水气已解其半,故继用真武汤加减,温阳,益气,利水。后以滋补心肾,以善其后。

论;本条中西医抢救,又为何如此病重,当是肺胀。肺热故烦燥不宁,此当是石膏之证,因热却减去干姜。前四付药,麻黄桂枝各15克,十分给力,也是此病速愈关键。气滞而血瘀,故见舌紫唇紫,也就是长时缺氧导致的瘀滞之象。此脉结代者,或是结胸,或是肺胀气壅之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