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值得收藏:你需要重新认识的“痰饮”

 医文杂谈 2022-10-23 发布于河南

作者:刘富海,青年中医,硕士在读,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专业,喜好中医,衷中参西,临证以经方为主,以疗效为先,热爱生活,以求心医。

图片

概说: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

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

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

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重,谓之溢饮;

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病因:

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

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

脉象:  

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也。

脉浮而细滑,伤饮。

脉弦数者,有寒饮,冬夏难治。

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

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

脉沉者,有留饮。

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

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方见上)

虚实:

久咳数岁,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死;

其脉虚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治属饮家。

治法: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痰饮:

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

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已椒苈黄丸主之。渴者加芒硝半两。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悬饮:

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

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

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辄已(一作转甚)

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溢饮:

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重,谓之溢饮;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支饮:

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

久咳数岁,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死;其脉虚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治属饮家。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方见上);肾气丸亦主之(方见脚气中)。

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一岁,宜十枣汤(方见上)。

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方见肺痈篇中)。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

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方见上)。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千金》云:小半夏加茯苓汤)。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

小青龙及苓桂剂系列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方见上文肺痈中)。

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老,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

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

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逐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

附方: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四两,桂枝,白术各三两,甘草二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金匮要略12  痰饮咳嗽
16、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17、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己椒苈黄丸:  防己,椒目,葶苈熬,大黄各一两
右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两。
金匮要略12  痰饮咳嗽
29、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

甘遂半夏汤 :甘遂大者,三枚,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芍药五枚,甘草如指大一枚,炙
右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顿服之。
金匮要略12  痰饮咳嗽
18、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五苓散:猪苓十八铢。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即猪苓散是。
7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
141、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三物小白散
156、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
244、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386、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金匮要略12  痰饮咳嗽
31、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金匮要略13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
4、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
5、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十枣汤:芫花(熬)    甘遂    大戟    大枣十枚(先煮)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大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
152、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金匮要略12  痰饮咳嗽
22、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32、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
33、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岁,宜十枣汤。

大青龙汤: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枚。擘    石膏如鸡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一作逆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金匮要略12  痰饮咳嗽
2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小青龙汤:麻黄去节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各三两。去皮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臣亿等谨按小青龙汤。大要治水。又按本草荛花下十二水。若水去。利则止也。又按千金。形肿者应内麻黄。乃内杏仁者。以麻黄发其阳故也。以此证之。岂非仲景意也。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金匮要略7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
15、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方见上,三日一剂,可至三四剂,此先服小青龙汤一剂乃进。小青龙汤方见咳嗽门中。
金匮要略12  痰饮咳嗽
2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35、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金匮要略22  妇人杂病
7、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葶苈大枣泻肺汤: 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丸大,大枣十二枚
右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内葶苈,煮取一升,顿服。
金匮要略7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
11、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15、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方见上,三日一剂,可至三四剂,此先服小青龙汤一剂乃进。小青龙汤方见咳嗽门中。
金匮要略12  痰饮咳嗽
27、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泽泻汤: 泽泻五两,白术二两
右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金匮要略12  痰饮咳嗽
25、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小半夏汤: 半夏一升,生姜半斤
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金匮要略12  痰饮咳嗽
28、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千金》作呕家不渴,渴者为欲解,本渴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千金》云:小半夏加茯苓汤。
金匮要略15  黄疸
20、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
金匮要略17  呕吐哕下利
12、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

小半夏加茯苓汤: 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三两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金匮要略12  痰饮咳嗽
28、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千金》作呕家不渴,渴者为欲解,本渴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千金》云:小半夏加茯苓汤。
30、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41、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肾气丸: 干地黄八两,薯蓣四两,山茱萸四两,泽泻三两,茯苓三两,牡丹皮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
右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
金匮要略6  血痹虚劳
15、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附方为肾气丸
金匮要略12  痰饮咳嗽
17、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金匮要略13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
3、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金匮要略22  妇人杂病
19、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木防己汤:木防己三两,石膏十二枚,如鸡子大,桂枝二两,人参四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金匮要略12  痰饮咳嗽
24、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

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厚朴大黄汤: 厚朴一尺,大黄六两,枳实四枚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金匮要略12  痰饮咳嗽
26、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

茯苓杏仁甘草汤: 茯苓三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一两

右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金匮要略9  胸痹心痛短气
6、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
橘枳姜汤亦主之。

茯苓四逆汤:茯苓四两    人参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69、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真武汤:茯苓    芍药    生姜各三两(切)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    细辛一两    干姜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为半斤。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一作僻地者。真武汤主之。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316、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防己黄芪汤: 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去芦
右四味,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

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差。

《外台》:治风水。脉浮为在表,其人或头汗出,表无他病,病者但下重,从腰以上为和,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
金匮要略2  痉湿暍
22、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金匮要略14  水气病
22、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加芍药。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厚朴半斤(炙。去皮)    生姜半斤。切    半夏半升(洗)    甘草二两    人参一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66、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外台》茯苓饮: 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茯苓,人参,白术各三两,枳实二两,橘皮二两半,生姜四两。
右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

桂苓五味甘草汤:茯苓四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三两,炙,五味子半升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金匮要略12  痰饮咳嗽
36、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桂苓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苓甘五味姜辛汤:茯苓四两,甘草,干姜,细辛各三两,五味子半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

37、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即苓甘五味姜辛汤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 茯苓四两,甘草,细辛,干姜各二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
金匮要略12  痰饮咳嗽
38、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即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茯苓四两,甘草三两,五味子半升,干姜三两,细辛三两,半夏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
金匮要略12  痰饮咳嗽
39、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即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 茯苓四两,甘草三两,五味子半升,干姜三两,细辛三两,半夏半升,杏仁半升,大黄三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
金匮要略12  痰饮咳嗽
40、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即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

以上为整理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参考了姚荷生《中医内科评讲》痰饮篇整理而成,余论饮停焦膜,饮犯五脏,预后见上书。更多痰饮内容散见于金匮水气篇,内经、外台秘要等,有兴趣的朋友请继续深入研究。

附:刘渡舟水火湿三论

刘渡舟:水证论丨山海精舍

刘渡舟火证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