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丨【俄】Bato Dugarzhapov ▾ 点击收听 ▾ 偶然 作 者:徐志摩 朗 诵:王 苏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失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 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海宁人,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 徐志摩是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31年11月19日上午8时,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飞机由南京飞往北平途中坠机去世。 徐志摩18岁时由父母安排,与15岁的张幼仪结婚,随后远赴西方求学。徐志摩在旅英期间邂逅了林长民的女儿林徽因。后来张幼仪与徐志摩离婚,林徽音却选择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 由于徐志摩离婚再娶,触怒了父亲,中断了经济上的援助,而陆小曼生活挥霍无度,巨额花费使志摩入不敷支。应胡适的邀请,徐志摩兼教于北大,为了贴补家用,常在上海、南京、北京间往返,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法学院、大夏大学三所大学讲课,课余还得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一月所获,至少也有1000多元(当时一个图书馆管理员的月薪约5元),但仍不敷陆小曼的挥霍。 此诗写于1926年5月,乃是诗人徐志摩初遇林徽因于伦敦时所写,昔时徐志摩偶识林徽因,燃起爱情之火、诗作之灵感,一挥而就有此佳作。初载于同年5月27日《晨报副刊·诗镌》第9期,署名志摩。这也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合写的剧本《卞昆冈》第五幕里老瞎子的唱词。 '《偶然》等几首诗,划开了他前后两期的鸿沟,他抹去了以前的火气,用整齐柔丽清爽的诗句,来写那微妙的灵魂的秘密。' ——近代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陈梦家 《纪念徐志摩》 '这首诗在作者诗中是在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 ——现代文学评论家、翻译家、诗人卞之琳 《徐志摩诗集》 '徐志摩这首《偶然》小诗,对我来说,用上'情有独钟'之语而不为过。' ——现代作家夏墨 《情丝·现代诗中的美丽与哀愁》 '作者在一个完全虚化的时间副词的题目下写出一首如此灵动的小诗。这首对人生、对情感有着深切感悟的诗,诗人表达了对爱与美的消逝的感叹,字里行间也透露出对这些美好情愫的眷顾之情。' ——当代自由诗人严文科 《和·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