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福庵 临《石鼓文》

 书画纵横 2020-11-23

沈语冰 张天弓 沈之珍 李 松 曹 建 吴云斌 

 陈国成 陈志平 马 啸 杨中良 (排名不分先后)

往期回顾

心经 千字文 石门十三品 八大山人 石涛 

髡残 弘仁 龙门二十品 扬州八怪 清初四王

初唐四家 宋四家 唐代绘画 赵佶 颜真卿

赵孟頫 羲献 明四家 金刚经 白蕉 黄秋园

沈尹默 林风眠 黄秋园 陈子庄 徐悲鸿

高二适 陆俨少 来楚生 宋文治 于右任 

赵朴初 谭延闿 郑孝胥 沈增植 康有为 

吴昌硕 陈师曾 潘天寿 傅抱石 刘海粟

鲁 迅 陆维钊 王蘧常 马一浮 谢无量

胡小石 吴玉如 胡问遂 马公愚 潘伯鹰

梁漱溟 费新我 李可染 李苦禅 何香凝

陈半丁 陈大羽 吴作人 萧淑芳 唐 云

刘继卣 石  鲁 吴冠中 黄 胄

  王福庵(1879-1960),原名王寿祺,字维季,后更名王褆,字福厂(音“安”,同庵、盦字),号屈匏,晚年客居上海。幼得家父亲炙,注重文学。工书法,精篆刻,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中国近、现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金石家。

  幼承家学,喜爱训诂、词章、金石、书画之学。10余岁即工书法、篆刻,弘扬印学,以书法篆刻有声于时。年轻时供职铁路。1904年25岁时与叶铭、丁仁、吴隐等人联合创设西泠印社于西湖孤山,“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工书法,擅篆、隶,风格秀劲蕴藉,浑厚古朴。隶书则多杂篆意,别有意趣。精于篆刻,初师“浙派”,得其神髓,又兼取“皖派”之长,上追周秦、两汉,融会贯通,自成一家。1910年30岁后致力于书法篆刻的继承与创新,论者谓与吴昌硕、赵时枫鼎足而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起先后受聘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出任中国篆刻金石研究会筹委会主任之职,刻“即是多所欣”印,以表对新中国的热爱。擅金文、小篆,尤以大小二篆为最著。篆书是标准的“玉筯篆”,线条圆润,结体匀称,点画一丝不苟,与秦篆比,少金石味而以文气胜,但在点画安排上过分的平铺直叙,因而被人讥为算子书。书工诸体,隶、楷书也写得不错,隶楷皆浑穆恬静。隶书取法汉《曹全》、《礼器》、《张迁》诸碑,结字匀整,方中带圆,秀润典丽,风致翩翩。精篆刻,喜蓄印,自称印佣。篆刻融汇浙派、皖派之长,成一家风格。可与吴昌硕、赵树孺鼎足。金文、小篆规整匀净,温润劲健;楷书学柳,参入篆隶之意,从容潇洒,瘦中寓腴,亦自成一格。刻印以浙派为质,兼取皖派之长,精研六体,追踪秦汉,于整饬中见浑厚之致。纵观其篆刻作品,无论取法上古玺文、秦汉印文,或泉、布、瓦、甓,宋元朱文、明清诸流派,均能悟个中三昧,以浑厚含蓄的“碎刀短切法”治印,深得“浙派”之精髓,形成圆劲高古 ,端庄朴厚,茂密多姿的印风,被后人推举为“浙派”新军领袖之一。晚年客居上海,隶楷独树一帜。平生治印极多,好蓄青田佳石,暇则刻以自存。其它文章、书法、篆刻作品也多见付梓流传,光照后人。1959年把自制精品印300余件赠与上海博物馆。身后又由家属将所藏字、画、碑、版、印数百种捐给西泠印社,以利后学。

  1960年3月2日因肺炎在上海逝世,享年82岁。家属遵照其生前遗愿,将家藏书籍印章700余件悉数捐赠西泠印社,其无私奉献之精神实为后世之楷模。著有《王福庵书说文部目》、《王福庵篆书咏怀诗》、《麋砚斋印存》20卷、《说文部首检异》1卷、《麋砚斋作篆通假》10卷等,并集各家刻印辑为《福庵藏印》16卷等,尚有篆刻《罗刹江民印稿》8卷、《麋研斋印存》重辑4卷、壬辰重续《麋研斋印存》2卷(请吴朴堂精钤细拓)等,书法有《王福庵篆阮嗣宗咏怀诗》、《王福庵书说文部目》、《千字文》等及印谱序跋多种行世。

-----------------------------------------------------------------

14年来,我们一直做的是中国书画的大数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