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专业组】郑奕——岐黄未央

 369蓝田书院 2018-12-07

前段时间有同学在问卷星上进行了一个关于对中医药信任程度的调查,结合自己与周围人的态度,我想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由于西医的迅速发展,中医被逐渐边缘化。去医院见习,按照现代医学划分的科室琳琅满目,中医科室却被安置一隅,有的地市甚至没有设立中医院,这难道还不足以表明中医的式微?凡是去与医学相关的地方观摩,就能发现大部分情况是西医当道,唯有病情稳固或是连西医都无可奈何的病情,才肯用中医“ 挣扎一下”。在快节奏的当下,服之即效的西医受人青睐显得理所应当,中医似乎鲜有机会“抛头露面”。


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方舟子废医验药的理论应运而生。他认为“中医与所谓西医之争,其实是传统医术与现代医学之争,是地方医术与世界医学之争,是不科学的医术与科学医学之争”,甚至还抬出陈寅恪之言“中医有见效之药,无可通之理”,使自己的文章更有说服力,再以鲁迅的文章为剑戟,大肆批判中医的腐坏没落。方舟子的言论势如潮水,在群众中引起轩然大波,人心蠢蠢欲动,似乎信中医就会成为一种愚蠢的表现。


自屠呦呦获诺奖以来,青蒿素的发现就备受争议。中医粉认为这是中医药走向复兴的重要一步,是打开国际市场的钥匙;中医黑则认为这是检验废医验药正确性的铁证,屠老的所作所为实则是体现出中医的没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作为非专业的我,不得不从部分方面认同中医黑论点的正确性。


网络上大部分中医黑认为中医是不科学的,可以被论为玄医,“中”字很大情况下消耗了人民的民族情感,在中华文化的耳濡目染下,人民鲜有抗拒。中医的叫法于清代开始流传,而现代医学于西方传入,才被叫做西医。某些人急切为西医正名,恨不得将西医改名换姓称作“科医”,科学的医,西医可以从视觉、成分来诊断,而非如同中医满口之乎者也封建余孽的味道。从视觉以及化学成分方面来定义科学,这种行为本就片面,我们抛开科学的定义暂且不谈,现代医学源于古代医学,古代医学源于本能医学,出自同宗,难道说中医传承千年都是错误?


若是有人将中医作为封建迷信遗存的产物,认为它是适应封建社会才出现的,进而批判它的合理性,中医是土生土长的医,它的理论体系,精神内涵难免会受到中国古代玄学等影响,按如今的标准,这就是落后的象征。印第安医、意大利医、俄罗斯医等土生土长的医都受到了西医的冲击,变得萎靡不振,世界上的本土医都或多或少受到现代医学的碾压,甚至被曾用土医医好的当地居民冠以“伪科学”帽子。


中医受整体观念影响至深,与中药同宗同源。生脉散中的药剂本是平平无常,但融合之后却有补充气阴之效。正是中药成分的相辅相成才让生脉散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强硬将中医理论学说与中药效用剥离,怕是种舍本逐末的办法。中医中药本就是相互补充依存的关系,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废医之后,废药怕也不远。


大部分人承认,中医确实有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句话谁都会说,但谁都不能保证留下来的不是垃圾。医学是经验学,并非某些人口中所谓的有固定结果的科学,若医学是拥有固定模式的“科学”,那么依照“理论”制出的药物根本不需要临床试验和人体试吃,倒不如把中医理论当作一种记忆方法,与其有违科学,倒不如说无法用现有科学解释,中西医产生于不同的文明,中医又怎能用西医的体系论之?


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纵然荆棘丛生,但《中医药法》的颁布,却令人看到希望的火光。作为中国的本土医术,可不能落个“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结果。在当今时代,中医也不能墨守成规。适当吸收西医的理论知识,这也并非是对传统的不尊重与背弃,这是顺应时代潮流的选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有那么多因为西医冲击而消失的本土医术作为前车之鉴,中医绝不能重蹈覆辙,适当的摈弃与改变才能让中医流传得更久远。让我们期待古人与今人的思想碰撞出更热烈的火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