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断手述要

 天地虚怀xia 2018-12-08

形力须归一 神意不着象
昔日我师郭云深先生,一世之中曾以钻、裹、践三拳立于不败之地。暮年他曾总结经验,说道:力不归一,形无所居。形无所居,意无所趋,神不潇逸。故此,任你千招万术,我有一定之规;此真千古绝唱也。钻、裹、践三拳,作成一个动作,即三种之归一也。
我年青时,曾随郭云深先生习形意拳。每晨郭先生只站浑元椿,将钻、裹、践三拳操练数十下,上下如气锤,观之大有地震欲鸣之感,功力实臻化境也。
有见于此,意拳所运用力虽多,接发力之法则虽不一,但最后必须综合而归于一、定于一、纯于一、精于一,人之本能活力方能召之即来,来之能应,应则必验。平时操之纯一,遇敌时则能得心应手,手到人翻矣。
鉴定一门拳术是否高明,要在于养生效果与技击之效率。从技击角度看,拳术之高明在于精简。查中国古代之拳术,皆是形简而意繁。当初形意拳只有钻、裹、践三拳,八卦掌也只有单双换掌。故习学任何一门拳术皆是如此,意拳也不例外,每一个姿势动作,都要筛选削减一番,以求归一。动作确为神意之代表,本能活力之所循,然动作若繁多,则神意不易统一,活力不易果断、迅速。故对于动作应提出下列质疑:
(一)能不能将这动作取消?
(二)能不能将这一动作与别的动作合并?
(三)能不能用更简单,更合理之动作取代这一动作?
昔日我曾用此法对中国古代拳术进行筛选,结果倡出意拳。学习意拳者,同样也可以用此法对意拳进行筛选工作,以求得形力归一也。
形力能归一,又须求神意不着象,要使归一之法出之无念,成为惰性本能之反应。
身动起象外 法在无念中
身动起象外,法在无念中,其机其秘全在于有意无意之间耳。有意为之即是方法,即是局部。无意为之而为,即是本能,即是浑噩。有形有意都是假,技到无心始见真。无固定之局部打法,却有惰性之本能反应,此意拳断手之化境也。
结语
数十年来随我习意拳者众,其中有佼佼者,亦有挨打者,此何故?凡取败挨打者,皆因其背离我平日归一之教诲焉。由此我怵然有感。我纵观中国之拳学史,发现一条规律。即任何一门拳术,皆经由铁老虎演成纸老虎之过程。
如形意拳,当初只有钻、裹、践三拳,后人不解其妙,遂造出五行拳、十二形拳、杂式捶等拳套。
又如八卦掌,当初只有单双换掌,其后人亦不解其妙,遂造作六十四掌之拳套。
再如太极拳,当初只有单双缠打、与击地披身二捶而已,其后人更不能深知其妙,遂演出百八十式,更有南北之分,陈、武、杨、吴之派。
习拳者被光怪陆离之畸形拳套紧紧束缚住,将其本能活力窒息得奄奄一息。形意、八卦、太极当其初创之时亦是虎虎有生气,然何故愈演愈无生气?何故习其拳者临战却用不上拳套招术?更有甚者,何故习其拳者反被不习拳之外行以浑击蛮打所击败?盖此辈习拳者皆离精华而守糟粕,不识真老虎而只识假老虎也。一代传一代,真者日淹而伪者自兴,铁老虎遂变为纸老虎矣。
我倡意拳,目的之一即是复古元始。随我习拳者,亦有不解我之苦心者,遂走上取败挨打之道;非我之罪也。
我恐本拳亦遭形意、八卦、太极之灾,遂不得已写此文,以警后学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