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传》⑦ | 好的伙伴,能使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静雅轩345 2018-12-08

10天听完一部名人传记,解救你的阅读焦虑


十点人物志开启「人物传记精华领读」栏目,提炼经典人物传记精华,带你欣赏书中核心情节与内涵,节省阅读时间,建立对原书的阅读兴趣。


希望通过这个栏目,为你淬炼名家的思想经验,获得改变人生的力量。


每部传记共有10天领读,每日更新一期。

《朱元璋传》第7天 来自十点人物志 12:00

♪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 沙漠之狐 朗读



领读 | 方子心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朱元璋传》。

 

昨天,我们读到朱元璋一路稳扎稳打,接连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周边劲敌。不同于多数起义将领的“小富即贵”之心态,称霸一方远远不能满足朱元璋的欲望。

 

纵使彼时的元朝已外强中干,苟延残喘,可这个在铁骑上逐鹿中原的剽悍民族却也绝非等闲。朱元璋,切莫得意,真正的较量不过刚刚开启。你看,他来了!

 

元军的强大底牌究竟是何来历?他又有着怎样的过人之处?朱元璋的称霸之路还将出现怎样的跌宕起伏?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敌手

 


在真正的较量开始前,我们且先了解一下对战双方的背景。

 

首先出场的便是元军的强大底牌——扩廓帖木儿。扩廓帖木儿,汉名王保保,元朝著名将领。其父本是元翰林学士,太尉赛因赤答忽,其母则是元朝将领察罕帖木儿的姐姐。

 

据1990年于洛阳出土的赛因赤答忽墓志铭所示,赛因赤答忽共有三子,扩廓帖木儿则为其长子,他“生而敏悟,才器异常,幼多疾,忠囊(察罕帖木儿)以母舅氏,视之如己子,遂养于家”。

 

扩廓帖木儿自小便在中原长大,深受中原文化之影响。待其稍长成人后,察罕帖木儿便将其收为养子,南征北战,大力培养。

 

因此,扩廓帖木儿的血脉中既有蒙古族的骁勇,又有中原人的智谋,这也是他能与朱元璋棋逢对手之因由。

 

了解元军这一底牌后,接下来,我们便再浅谈一下元朝内部的局势。

 

彼时,元朝的武装队伍分为两支派系:其一是扩廓帖木儿、察罕帖木儿父子;其二便是答失八都鲁,孛罗帖木儿父子。

 

元朝的朝堂之上也分为两个派系:其一便是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一派;其二便是皇太子(孛儿只斤·爱猷试理答腊)和其生母高丽奇皇后一派。

 

因受宰相哈麻的影响,元顺帝在统治后期不再过问朝政,只顾浸淫于笙歌曼舞。整个朝堂也在哈麻等人污染下,变得瘴气密布,由此,忍无可忍的太子等人便私下密谋废旧帝,另立新帝。

 

得知了太子欲意谋反,元顺帝大怒,随即便极力打压太子之势力。


 

权力斗争的成败与否,最终都要归落于武装斗争。

 

因此,在宫廷争斗愈演愈烈之际,太子一方便联结了扩廓帖木儿父子,而元顺帝一方则以孛罗帖木儿父子为盟军。

 

宫廷势力联手地方武装,内斗之火顿袭全国。

 

朱元璋与陈友谅等人曾有过多次激战胶着,元军本可趁其不备,将之一并吞没,可那时的他们却只顾自相残杀,由此便为自己埋下了致命的隐祸!

 

队友

 


了解完元军一方的形势后,接下来,我们便再看看朱元璋一方的选手。

 

首先是头号种子选手徐达:徐达,濠州钟离人,朱元璋自小的玩伴,淮西二十四将之一。说到淮西二十四将,看过前文的朋友们应该留有印象。当朱元璋在濠州一带根基渐稳之际,他却放弃了眼前的大好形势,仅带24名亲信南游定远,开辟疆域。徐达便是那24位大将之一。

 

战争年间,习武善斗不算奇才,志勇多谋才为良将。而徐达除了拥有过人的智谋外,对待朱元璋还极为忠诚。在郭子兴与孙德崖交恶之际,郭子兴曾掳走了孙德崖,而孙德崖的部将也劫持了朱元璋。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际,徐达自告奋勇,用自己换回了朱元璋,以此化解了朱元璋之危机。在朱元璋一路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的过程中,徐达则从一而终地扮演着忠贞不二、一心护主之角色,就算将其称为朱元璋的臂膀,也绝不为过。

 

讲完了徐达,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常遇春。常遇春,凤阳府怀远县人,绿林出身,早年跟随大盗刘聚以打家劫舍为生,待朱元璋攻打和州之际,常遇春为其豪气与能力所折服,继而弃盗从军,随着朱元璋一路开疆辟土。

 

常遇春的强悍与骁勇虽令常人难以望其项背,但他的暴虐与冲动却也是甚为极端。为笼民心,朱元璋一向主张优待俘虏,可常遇春却经常违背其令,轻则攻城虐地,重则满城屠杀。

 

恰若陈寿所言“若勇而无谋,则勇不独举;若谋而无勇,则谋不孤行”。为此,朱元璋便总将徐达与常遇春安排在一起,以徐达之足智配以常遇春之骁勇,待二者和合共融,便会无往而不胜。

 

改朝换代


 

作战选手既已集结完毕,那便余话不说,直接开局!

 

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依次派遣常遇春、胡延瑞、杨璟等人出征北伐。

 

北伐途中,朱元璋之大军高呼着“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记,救济斯民”的口号,一路获得了广大人民的响应与支持,行进之气,势不可挡。

 

至正二十八年正月,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同年七月,元顺帝弃大都,出奔上都。八月,徐达等人入大都,改名为北平府。

 


多少次风雨波折,多少次利刃擦身而过,恰入不惑之年的朱元璋,终于拨开了层层迷雾,清扫了除元军以外的所有阻隔。自此,中原人丢失了近百余年的政权,终于在朱元璋的手中失而复得。

 

身入不惑之年,心入不惑之境。得到的所有,都那么难得;付出的一切,也终究值得。

 

倘若是传奇故事,文至此刻,便总会欢庆圆满之结果,可真实的历史却远比传奇故事更跌宕起伏,精彩纷呈。没有永远的胜者,亦无永远的败者。安逸之后,可能潜伏着危机,危机之中则,也会暗藏着惊喜。

 

随着明朝的建立,有个人早将“反明复元”的目标刻在了心里,而这个人的手中还紧握着甘肃与山西两块阵地!

 

棋逢对手


 

接朱元璋旨意,徐达与常遇春在攻下大都后,便分头前往保定与山西。待常遇春前往保定后,徐达大军的前锋便由朱元璋的老友汤和担任,可兴许是北伐之路太顺遂,征战多年的将领汤和竟然犯了轻敌这一大错。

 

彼时,徐达带领的大军尚在河南,汤和因太过急功近利,便私自带领着其中的部分士兵,孤军挺进了山西。起初的战事还较为顺遂,可没过多久,一场灭顶之灾便向着汤和的部队迎面扑来!

 

元军大将扩廓帖木儿在得到汤和等人孤军入境的消息后,当即便火速集结了一支队伍,趁夜向着汤和等人所在的韩店袭来。

 

一方是不知所措的中原步兵,另一方是早有预谋的蒙古骑兵。两军相遇,纵使尚未开战,可高低输赢,便已然显明。

 

果然,在状态与实力的悬殊差别下,韩店之战,尸殍遍野,明军惨败。

 

韩店之战,首战告捷。大喜之下的元顺帝即刻便封扩廓帖木儿为齐王,赐金印。在元顺帝的旨意下,士气满满的扩廓帖木儿随即集合了部队主力,向着下一个目标挺进。他们北出雁门,途经保安周,“哒哒”的铁骑声乘着荒漠的大风,直向大都席卷而去。

 

中原人的城池,等着被蒙古族的马蹄夷为平地吧!


 

结语

 


今天,我们知道了元军将领扩廓帖木儿的身世,也了解了元朝内部的自相残杀。随着朱元璋一路走来,我们一同见证了他如何从荒村之遗孤,蜕变为坐拥天下之霸主。

 

可安逸中往往潜伏着危机,风平浪静之下也会有暗流涌动。

 

扩廓帖木儿的刀锋一日不断,大明朝的江山便不得永安,扩廓帖木儿究竟能否夺取大都?棋逢对手的朱元璋又将举棋何处?大明王朝的土地又将陷于谁的铁蹄?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

 


今日话题

 


朱元璋的才华与能力无可置疑,可徐达与常遇春对其的助力也同样功不可没。好的伙伴不仅能与你一同成长,还能使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