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腹膜后肿瘤的MR诊断笔记(一)

 周zgx15tn8krrt 2018-12-09


以下内容根据:登封市中医院郭赞央老师日常读书笔记整理而成,图片来源书内截图或网络,特此声明

一、脂肪肉瘤

临床与病理:最常见的腹膜后肉瘤(40%),成人次常见的软组织肉瘤,高峰年龄40-70岁,平均大小20cm。

MR表现:

1、分化良好型脂肪肉瘤:预后较好,MR信号类似成熟脂肪。瘤体>10cm,内有厚间隔(>2mm)、结节与球状软组织信号或肿块、瘤内脂肪成分<75%倾向于脂肪肉瘤的诊断。

2、分化不良型脂肪肉瘤:预后不良,5年生存率为30%,MR可见脂肪信号,但肿瘤内常见大量非脂肪成分。

3、黏液样型脂肪肉瘤:高峰年龄为40-50岁,预后介于分化良好与分化不良之间,T2WI上黏液样成分类是囊肿信号。增强黏液样基质成分可增强。可见瘤内脂肪信号。

4、多形性及圆形细胞型脂肪肉瘤:具有显著侵袭性,预后不良,T1WI及T2WI为不均质信号,瘤内可见出血及坏死。

讨论:脂肪肉瘤是腹膜后常见的间叶组织恶性肿瘤,MR检查能发现瘤内脂肪则容易诊断,分化不良、无明显脂肪时与其他恶性肿瘤鉴别困难。

鉴别诊断:两大类

1、腹膜后脂肪性肿瘤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上腺髓样脂肪瘤、腹膜后脂肪瘤与畸胎瘤。

2、不会脂肪的腹膜后肿瘤如平滑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淋巴瘤等。无脂肪信号的脂肪肉瘤与后一类肿瘤鉴别困难,常需术后病理学确诊。


二、平滑肌肉瘤

临床与病理:腹膜后次常见肉瘤(30%),静脉内最常见肿瘤,高峰年龄40-60岁,平均大小16cm。

MR表现:大的非均质性肿物,瘤内见不强化的T2WI高信号区。约1/3的病理位于IVC内或侵犯IVC。

讨论:是腹膜后常见的间叶组织恶性肿瘤,可位于下腔静脉外或下腔静脉内,两者临床表现不同。肿瘤T1WI呈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不均匀强化,位于下腔静脉内者可见静脉梗阻征象。

鉴别诊断

1、位于下腔静脉外者,主要与原发腹膜后间叶组织肿瘤及转移瘤鉴别,前者除分化好的脂肪肉瘤含脂肪成分外均缺乏特征性,须手术病理诊断;后者则可见腹腔或泌尿生殖系统原发恶性肿瘤。

2、下腔静脉内者,主要鉴别腹膜后恶性肿瘤、肾与肾上腺及肝恶性肿瘤直接侵犯下腔静脉,这些肿瘤主要位于下腔静脉外,临床有助鉴别,如血尿、内分泌异常、慢性基础肝病及AFP升高等。

      

三、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临床与病理:腹膜后第3常见肉瘤(占15%),成人最常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高峰年龄50-80岁。

MR表现:T2WI上瘤内呈镶嵌状或混合型低、等及高信号,称木球果征。钙化为低信号,CT显示更佳。T1WI上瘤内出血为高信号。多数病例显著强化。

 

讨论:MFH是腹膜后常见恶性肿瘤,特点是发病年龄较大,MR信号特点取决于纤维组织的成熟程度与否合并其他继发改变,结合CT上显示的钙化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1、神经源性肿瘤:可沿腹膜后神经走行,MR上信号不均匀,一般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强化明显。

2、平滑肌肉瘤:呈大而不均质肿块,可侵犯下腔静脉。

3、转移瘤:可见盆腔及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有其他部位淋巴结肿大。


四、腹部副神经节瘤

临床与病理:也称肾上腺外或异位嗜铬细胞瘤。占嗜铬细胞瘤约10%,多灶性占10%,30-50多见。病理:不均质实性肿块,或囊性肿块合并出血及坏死。功能性一般较小,平均7cm,非功能性较大,约12cm。恶性占40%(注意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仅10%)。实验室检查可见尿儿茶酚胺增高

MR特点:平扫及强化类似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T1WI低信号,出血为高信号。T2WI不均质中高信号,低信号代表凝固性坏死。增强不均质性、渐进性强化。

讨论: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有相似之处,T2WI较高信号及增强后明显强化具有一定特征性。

鉴别诊断:腹膜后副神经节瘤与其他腹膜后其他肿瘤鉴别。如临床上有高血压、实验室检查尿中儿茶酚胺代谢产物增高,有提示作用

五、腹部神经鞘瘤

临床与病理:占腹膜后肿瘤4%,20-60岁多见。多无症状,恶变罕见。病理肿瘤为纺锤形或类圆形肿物,有纤维包膜,切面呈灰白色,肿瘤体积较大时易出现囊变、钙化、出血及透明变性。组织学上分为梭形瘤细胞排列紧密的   Antoni A型与少量瘤细胞分散于黏液基质的Antoni B型。免疫组化S-100阳性。

MR特点:单发的分叶状或球形肿物,偏离起源的神经生长,体积一般小于5cm。T1WI中低信号,T2WI不均质中高信号;出血T1WI高信号,T2WI囊变为高信号,无强化。钙化为T2WI低信号。靶征:T2WI上肿物中央低信号,周边高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延迟强化

讨论:腹膜后神经鞘瘤多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也可见于腹膜后或腹膜后神经走形部位。MR   一般境界清楚,为T1WI低及混杂T2WI信号在,增强扫描较明显强化,如同侧椎间孔扩大易于诊断。

鉴别诊断:腹膜后者需与腹膜后其他良性肿瘤鉴别。腹膜腔的神经鞘瘤需与腹膜或间质组织来源的肿瘤鉴别。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