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伯翔书画艺术国博展

 李忠信htp6t3eq 2018-12-09

时间:2018年12月13日10时58分

地点:北京国家博物馆三楼北11厅 


孙伯翔,字振羽,别署师魏斋主人。现为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进修学院教授、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市书协副主席。


孙伯翔自幼学书,临池不辍。曾得王学仲、孙其峰指导。崇尚碑学,倾心北派,兼涉隶、篆、行、草、书作雄强古拙,形散神聚,气质不凡。被誉为碑学巨擘、魏书大家,是继邓石如、赵之谦、康有为、于右任之后又一位写碑集大成者。他成功破解了北碑书法笔法的千古之谜,使湮没千载的北碑书法艺术在当代中国书坛重放异彩。


书艺之道,以勤奋为主,而勤奋的前题是酷爱。--孙伯翔


他是一位德高望重却又平易谦和的古稀长者,思维敏捷,头脑睿智,性格刚直,与其笔下的书法一样,呈现着一种正大气象。


“半瞽半聩拄杖行,缺牙少齿语不清。若得糊涂亦天赐,唯有伏案泾渭明。”这四句聊以自嘲的俚语,恰恰勾勒出老人以书法为终身伴侣的超脱襟怀以及当下的生存状态。


1934年,孙伯翔出生于天津武清县一个殷实的农民家庭,祖上虽非书香门第,却也略通文墨。五六岁时,父亲便督促他学习书法,培养兴趣。上私塾后,更是上午念书,下午临帖,从《百家姓》、《三字经》到《中庸》《大学》,通通临了一遍,严格到连上厕所都要老师批准的程度,一个个犹如笼中之鸟,循规蹈矩,却在练习书法的同时,打下扎实的传统文化根基。这个习惯也带到家里。晚上,他趴在炕上用手指舔着唾沫,在光溜溜的炕沿上练字;累了,又仰面朝天,在自己的肚皮上勾勾画画……到十月寒秋,玻璃遇冷结霜,朦朦胧胧的,见湿也不化,他便在上面写个字、画只小鸡什么的,陶陶然自得其乐。少年孙伯翔对书法酷爱,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孙伯翔先生作品

在孙伯翔看来,个人的成功,主客观条件缺一不可,“先天必有,后天必补”。天赋,是父母给的;方法,是老师(包括古人)传授的;勤奋,却要靠自己。


潜心砚耕,临池不辍,孙伯翔多年来研习书法用过的宣纸累积起来,足足可以装满两个卡车!


孙伯翔的“子弹论”

战士打靶要稳、准、狠,书家写字要嘎崩脆;神枪手是用子弹堆出来的,好书家是用宣纸堆出来的。要用最聪明的头脑,从最笨处下功夫。

△孙伯翔先生作品

魏碑由隶而始,入楷而终,虽不“成熟”,恰可埴土为陶,炼石成器,用科学的方法提炼、陶冶出我们需要的新型产品。——孙伯翔


谈到对北碑书法的创新和变化,

孙伯翔笑谈道:

如果把魏碑比作一座矿藏,我就是个掘矿人。我发现了它,然后挤开一扇门偷偷钻进去,采挖不止。唐楷已经成形成器,挖不得了,而采到的矿石却可以通过你的睿智和灵气,冶炼成自己的产品啊。还有,随着年龄的增长,除了魏碑外,上溯篆隶,下开行草,均要涉猎。唐宋八大家,宋占六家,到苏轼、黄庭坚就解放了。最能表现文人性情的即苏轼的《寒食帖》,看得出是用情写的。我认为在艺术中性情是第一位的,功力或技术是第二位的。但性情必须与功力附体。我的标准是:与古人对话,而非与古人并肩。对话是我的追求,从功力上要夯实,再夯实,夯得越实越好。


对于此问题

孙伯翔的弟子王树秋

从师从老师三十载的切身感受中,

做了如下评价和解读:

首先,孙先生对当代碑学的最大贡献,即解决了魏碑最核心的问题:笔法。如何解决的?确定了一套科学的书写魏碑的方法。


书家皆知,魏碑的笔法,龙门、摩崖、碑碣、墓志,各成体系,而孙先生独创的笔法,则对当今学习魏碑的学生极具普及意义。


具体而言,魏碑的笔法无非两种:方、圆,以及方圆的结合。过去因袭一种方法,孙先生的“方圆之变”则具有唯一性和稀缺性。孙老一再告诫学生,魏碑的笔法有三要素:一,形态要素,主要是自然、美观;二,线条的质感,有刚柔、徐疾、强弱、方圆、隐显,要如钢铸铁打、金属般掷地有声;三,笔法要素,从源头和经典获得,因而含金量高。


其次,孙先生还保持了魏碑笔法的纯正性。纯,一方面体现在他直接获取了魏碑笔法之“源”,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位集大成者,不仅精通北碑,又广泛涉猎了碑学中的四种制式——造像、摩崖、碑碣、墓志,是对魏碑的一个全面和立体的观照,从而真正打开了北碑之门。

△孙伯翔先生作品

孙伯翔对碑学的贡献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书法学者石开认为:“北碑技法,到孙伯翔先生这里告一段落。”王镛则称:“当今以魏入行者,孙先生一人耳。”孙先生的公子孙建中表示,说老人家丰碑也好,奇峰也好,旗帜也好,都是一种美誉,我认为至少老人家作为一块基石,为后学者铺设了一段道路,这是没有疑义的。”

△孙伯翔先生作品

什么是真正的大师?我想,一是人要正,字也要正。我写的是正大气象,写天写地写中华民族。我从七岁学书,至今年近八旬,从酷爱到兴趣,从兴趣上升到追求,再上升到事业,以为安身立命之本。现在老伴没了,我要以它为伴,以它为终。”--孙伯翔

△孙伯翔先生作品

孙伯翔说,

想要成为大师在艺术上也有几个步骤

一是“稳”。正襟危坐,心无旁骛。

二是“正”。不论行草隶篆,首先得讲究“正”,做人做艺都如此。

三是“重”。注重点线之间的变化起伏,矛盾关系,“万象皆点线,无处不方圆”,点线就是书法的生命,要达以到95%的含金量,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握在掌心一撒手,要掷地有声,如金属一般清脆响亮。

四是“动”。这是艺术家生命力的象征,要动起来,会说话,有韵律,上升到这一高度,字才能写好,才称得上与经典结合,与造化结合。

五是“温润”。“都知我写魏碑,评价我‘刀砍斧劈’,这一点我做到了。也许是年龄到了,阅历到了,我以为应该从‘刚烈’到‘温润’,再往后就是‘清凉’了,这就是最高境界了”。


△孙伯翔先生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