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苓桂术甘汤医案与心法

 Michaeliifycbr 2018-12-09

一、医案六则

案一:黄某,男,30


主诉近5年双手颤抖,呼吸困难,情绪急噪,逐渐加重,食饮及二便正常,形色无异,运动时体力不足,舌偏胖大有齿痕,苔白腻偏厚,双脉弦而偏数。问及有嗜茶史,常剧烈运动后大量饮水史。脉证合参,以主证“身为振振摇”,辨为胃中停饮,予苓桂术甘汤原方1/2剂量,3剂。服后诸证大减,心情舒畅,家人说多年没见他心情这么好。再予前方15剂,基本痊愈。

 

案二:谭某,女,60


主诉呼吸急促,牌友反应她打牌时喘气如牛。余无不适,舌脉未诊。以主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辨为水饮停胃,予苓桂术甘汤原方1/2剂量,3剂痊愈。

 

案三:蔡某,男,7


       外感发热,头晕,反胃,脉弦细,予葛根柴胡汤,仍低热不解,头晕、纳差、反胃、脘胀、胸闷、神疲,细问得知,躺下时头晕减轻,起坐则加重,以主证“起则头眩”,辨为表邪兼胃中停饮,予苓桂术甘汤原方1/3剂量,2剂。服后热退,诸证大减,再服2剂而安。此儿广东人,自小多食粥汤,为水饮体质,故有此证,嘱其戒粥汤。《伤寒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亦治此证。

 

案四:谢某,男,45


参加同学聚会后,纳差,便溏,消瘦,精神不佳,一周余。舌胖淡有齿痕,苔腻厚,脉弦偏细,详询病因,在同学聚会时饮了较多冰冻啤酒。这是《金匮要略》痰饮病篇所说的“其人素盛今瘦”,为痰饮停胃,影响了食饮的消化吸收,予苓桂术甘汤原方1/2剂量,加生半夏15克,3剂,服后食纳增,余证减轻。继续服6剂,基本痊愈。

 

案五:刘某,女,28


        主诉因弥漫性肾结石,两次手术,第二次术后,伤口久久不愈合,且感染,面色暗,寐差,手足温,尿少而黄,脉细弦。细问其常年嗜食水果,量多。伤口不愈,乃气血不足引起,气血不足又因于水饮停胃,阻碍水液吸收所致。即直予苓桂术甘汤原方1/2剂量,6剂,嘱其少食水果、冰饮。服药后,感觉神清气爽,睡眠深沉,尿量大增,伤口随即愈合。又服6剂,便未再来,但介绍多位同事朋友来求医。此患者由常年嗜食水果,造成水饮病,水液难以吸收,身体津血亏乏,尿少而浓,故患上弥漫性肾结石。

 

案六:某病儿,男,2


       病儿吐泻2天,无哭闹,纳差,舌淡胖,脉弦。予苓桂术甘汤原方1/4剂量,3剂,痊愈。

 

二、使用心法

 

苓桂术甘汤主治水饮停于胃中,造成水液吸收障碍,引起身体津血不足的病症。嗜食水果、冰饮、粥汤、牛奶豆浆、啤酒、茶饮者,多患此证。临床辨别此证,除了抓住主证外,还要详细询问其饮食习惯、饮食史。

其临床主证为:

1、胃胀或心下悸动:多主诉为呼吸困难、呼吸短促、心下(胃部)悸动、心慌、心跳快。胃胀大后,限制肺的呼吸运动,这是呼吸短促、困难的主因,胃迫及腹主动脉,则心下悸动(随心搏产生的跳动感)。心慌、心跳快,则是津血不足的指征;

2、起则头眩,身为振振摇:主诉为头晕、昏眩,手足颤抖,手无力或持物不稳;

3、舌胖有齿痕,脉弦:这是一切水饮病证的常见舌脉,临床还须细辨其病位病性,才能确定是否属于苓桂术甘汤证。

4、小儿乳、食混合喂养,最容易造成水饮病,其表现往往为腹泻,兼有呕吐,如果没有小便不利的症状,多为水饮停胃造成。小儿长牙后,宜早断奶(包括牛奶),混合喂养时,须乳、食分离(喂牛奶与喂辅食,间隔2小时以上),最忌粥、汤泡饭、豆浆、水果、饮料。问诊见到犯此忌,多可判定有水饮内停的病症。

 

三、水饮病六方的临床鉴别

        1、苓桂术甘汤:为阳证,病位在胃,影响及津血,最常见,也是较轻浅的水饮疾病,症状多表现在胃部,兼及脾不运化的症状(溏泻,见案六),以及津血偏虚的表现,也常常伴消化不良的纳差(如案四),通常没有手足逆冷的症状,一般不渴,不欲饮。暴饮者多患此证,尤以嗜冰饮、茶、汤者为多见。

        2、五苓散:为阳证,病位在肾与膀胱,由下焦不通,导致上焦停饮,临床从两个症状鉴别:一是渴,欲饮而不能饮,饮水、或食粥、奶等多水食物则吐,吃饭却不吐,《伤寒论》称之“水逆”,这是五苓散主证,见之即可用此方;二是小便不利,小便少而黄。案五患者,虽有小便短少表现,却无水逆症状(渴不欲饮),故判定小便短少非下焦不利,而是津血虚少所致。又无“厥而心下悸”症状,判定非茯苓甘草汤的阴证。

        3、猪苓汤:为阳证,病位与五苓散相似,但属下焦(膀胱)的水热互结,以小便淋漓、涩痛为主证,通常无水逆表现。临床不见小便淋漓、涩痛者,多非此证。

        4、茯苓甘草汤:为阴证,是苓桂术甘汤证的进一步演变、加重的病症,水饮积蓄由胃向下蔓延,津血亏乏严重,以致手足逆冷,病陷少阴。临床主证是“厥而心下悸”,即手足冷,同时无缘无故地心慌、心跳、心动悸,皆为津血严重不足的表现,已经影响到心血的正常循环(心功能受影响)。这一体质的病人,在剧烈运动、强烈刺激、惊吓、暴饮暴食等诱因下,极容易发生心源性猝死,尤应及时治疗,并避免以上刺激心跳加速的猝死诱因。

        5、真武汤:此证的水饮,遍及全身,故既有消化道水饮的症状,也有全身症状,是阳气不足,导致水液代谢不畅的疾病,属阴证。其肢体颤抖“身瞤动,振振欲擗地”,是肌肉无故抽搐,足软无力,站立不稳(瞤读“顺”,指肌肉抽搐;擗读“匹”,指用手撑地),显然比苓桂术甘汤的“身为振振摇”更严重,后者多表现在上肢,前者为下肢无力、颤抖。“心下悸、头眩”则是水饮造成津血不足。伴有消化道水饮症状者,实为内有寒湿(见伤寒论316条),可与苓桂术甘汤合用,李可先生常合用此二方,加金钱草120克,治疗肾结石,很有效。可见肾结石一病,单纯通利小便的方法,恐不合理,须调畅水液的整体代谢,方为根本。(见案五)

        6、附子汤:为阴证,虽有水饮,但阴血不足是其主要矛盾,其“身体痛,骨节痛”是内有寒湿的外证(见湿病提纲条文,即《伤寒论》痉湿暍篇“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口燥烦也”),其“手足寒,其背恶寒”是气血、津液十分亏少的指征。故用人参,去生姜,大补气血。其身体疼痛,既是寒湿痹阻气血的表现,也是气血亏少、筋脉不得濡养的表现。气血之亏少,正气亦无力运化寒湿以解。附子汤温阳(用附子)、运化寒湿(用茯苓、白术)、大补气血及阴血(用人参、芍药),多管齐下,合而解之。临床视病情,多可与真武汤合方使用。

        痰湿水饮病的诊断治疗,散在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诸条文和章节中,我们学习的时候,要先熟读两本书,把相关条文一起联系起来斟酌分析,才能把握其中精义,不致在临床中困惑。愿学习中医的朋友,多在经典原文上下工夫。




欢迎指正,欢迎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