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9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14.选出下列“数”字读音与意思相同的一项() ①数罟不入洿池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⑤识盈虚之有数 A.①② 15.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A.谷不可胜食也/何可胜道也哉! 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主人忘归客不发 1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⑤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注释]⑴文王:即周文王。⑵刍荛:牧草和柴火。⑶郊关:国都之外百里为郊,郊外设关。 2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于传有之 C.文王之囿方七十里 2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B.若是其大乎。 C.刍荛者往焉 D.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 22.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传说中有说文王有七十里的园林,百姓还觉得小了。孟子否定了这一观点。 B.“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这正体现了孟子的以民为本的政治主张内容。 C.“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孟子指出齐宣王所占有园林是不能与民共用的,所以民认为太大了原因。 D.“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形象的写出齐宣王所占的园林象陷阱一样百姓不敢靠近,表现了齐宣王的治国策略是得不到百姓的支持。 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预习部分 (一)字音 Sù shēng (二)重要字词 (1)于:介词,对于。 (13) (17)直:通“只”,只是,不过。 (30)无:通“毋”,不要。失:错过 (34)然而:这样(如此)却。 (三)通假字 1:无—勿或毋,不要。 (四)古今异义 1.寡人:古义,国君对自己的谦词。 3.加:古义:副词,更。 (五)一词多义 1.数①密、细 2.直 ①与“曲”相对,不弯曲 3.发 ①发射②征发、派遣③打开粮仓救济 5.于 6..之 7...以 (六)词类活用 (1)鼓:名词作动词,打鼓,击鼓 (4)罪:名作动,归罪、归咎(5)树:名作动,种树 (7)战:动词作名词,战争 (9)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七)特殊句式 1、判断句 7、状语后置句 11、固定句式“直„„耳”相当于“只是„„罢了” (八)课文默写(略) (一)品读第一段 1.明确:自满、疑惑。 2、明确:尽心、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3、明确:救灾 4.明确:武力和战争来称霸。 5..明确:孟子主张仁政,坚决反对称霸, (二)品读第2、3、4段 1、明确:没有,“请以战喻”,比喻论证。 2、明确:五十步笑百步 3、明确:不能,因为本质一样。 4、明确:梁惠王和邻国君主,本质一样,半斤八两。孟子用这个比喻对梁惠王进行批评讽刺。 5、明确:没有 6、明确:梁惠王完全钻进了孟子的圈套里。孟子一向善辩,用锐利的词锋剥去统治者刚愎自用的思想外衣,再适机引导。 (三)、品读第5—7段 1、明确:狗彘食人食、涂有饿殍。 2、明确:什么也不做,渎职。 3、明确:不承认,“王无罪岁”。 4、明确:还是比喻论证,或者类比论证。 6、明确:批评,更加尖锐的批评。除了批评失职,还批评推卸责任。 7.明确:王道之始,王道之成。 8.明确:(1)重民时、节物用——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 三.随堂练习部分 (一)选择题 1.【答案】C(A.洿:wū;B.莩:piǎo,D.畜:xù) 2.【答案】D(A涂----途,B无---毋C直----只) 3.【答案】 4. 5.【答案】D 6.【答案】 7.【答案】C(A有的人,B请允许我,D检:约束) 8.【答案】C 9.【答案】C(①⑦⑩取消句子独立性,②③④⑧代词 10.【答案】D(①对于,②到,③比,④在,⑤ 11.【答案】C(②④⑤⑦状语后置,①③判断句,⑥宾语前置) 12. 13.【答案】 (二)课内阅读 14.【答案】D 15.【答案】A(A完,尽 16.【答案】B(以:介词,按照/介词,用。之:代词,代人/助词,的。) 17.【答案】D(然而:古,这样却,是两个词;今:连词,表转折,是一个词。) 19.翻译下列各句: ①译:五亩大小的建宅基地,如果种上了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也能穿上丝织衣服了。 ②译: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 ③译:如果做到了这些却不能称王,这种情况是从未出现过的。 ④译: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而是兵器”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⑤译:大王如果做到不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就都会来归顺了。 20.【答案】D(动词,到,往) 21.【答案】B(B这样A等同/像C焉:代词,那里/语气词D助词,的/取消句子独立性) 22.【答案】A(传,解释错误,“孟子否定了这一观点”从下文看,不合情理。) 23.翻译:我听说首都郊区有方园40里的园林,(如果)谁杀死了里面的麋鹿,罪行就等同杀人一样大,那么方园40里,就是在国中的设置的一个大陷阱,百姓认为它太大,不也是适宜的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