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二)

 江山携手 2018-12-10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9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4.选出下列字读音与意思相同的一项()

数罟不入洿池                         数口之家 

范增数目项王                         媒人去数日  

识盈虚之有数 

A①②       B②③        C④⑤  D②④

15.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A.谷不可食也/何可道也哉!            B.勿其时/项王天下者

C.涂有饿莩而不知/主人忘归客不       D.非我也,/行军用之道

1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斧斤时入山林     申之孝悌之义  何异于刺人而杀   斯天下民至焉
A相同,相同               B不同,不同
C相同,不同               D不同,相同
1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黎民不饥不寒。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8.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  )
养生丧死无憾       不违农时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⑤
19.翻译下列各句: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译: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译: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齐宣王问曰:“文王⑴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⑵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⑶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注释]⑴文王:即周文王。⑵刍荛:牧草和柴火。⑶郊关:国都之外百里为郊,郊外设关。

2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于传有之   传:记载                      B.不亦宜乎   宜:应当 

C.文王之囿方七十里   方:方圆,见方      D.与民同之    之:代词,文王之囿 

2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用法意义相一项是   (    

A.杀其麋鹿者杀人之罪。                 寡人之用心者

B.若其大乎。                           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刍荛者往                             尽心耳矣

D.臣始至于境,问国大禁                 寡人于国也

22.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传说中有说文王有七十里的园林,百姓还觉得小了。孟子否定了这一观点。

B.“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这正体现了孟子的以民为本的政治主张内容。

C.“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孟子指出齐宣王所占有园林是不能与民共用的,所以民认为太大了原因。

D.“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形象的写出齐宣王所占的园林象陷阱一样百姓不敢靠近,表现了齐宣王的治国策略是得不到百姓的支持。

23. 翻译下面一句话。

    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参考答案:

一.预习部分

(一)字音

      zhǐ            sāng      zhì      xiáng     piǎo

shēng     

(二)重要字词

1于:介词,对于。   2)尽心:费尽心思         3)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4)于:到。(5)亦然:也是这样。(6)察:考察。政:当权者(7)无如:没有像……
8)加:更。9对:回答。(10)好:喜欢。(11)请:请允许我   喻:打比方,作说明。
12)鼓动词,击鼓。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

13 兵器、武器。既:已经。接接触、交锋。    14)走:跑,指逃跑。
15 或:有的人。    16 则:连词,那么。何如:怎么样。

17)直:通,只是,不过。  18)是:代词,这,指代上文五十步而后止
19如:如果。  20)则:连词,就。无:通,不要。望:希望。于:比
21)违:违反,耽误。 时:季节   22 胜:完全,尽。   28;数罟:密网。
24)以:按     25)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丧死:为死人办丧事。 26)始:开端。
27)树:种植。   28)衣穿。   29畜:畜养  之:助词,前置宾语

30)无:通,不要。失错过    31)谨:谨慎,认真从事。教:教化
32)申:反复陈述。义:道理        33)颁:通。负背着东西。

34)然而:这样(如此)却。 35)衣:动词,穿。  食:动词,吃。(36)检:约束。
37 涂:通,路上。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38)岁:年成。(39)兵:兵器。
40)无:通,不要。罪:归咎,归罪。 41)斯:则、那么。至:到,归顺

(三)通假字

1:无勿或毋,不要。 2:颁斑,花白。 3: 途,道路。 4:直通只是、不过。

(四)古今异义 

1.寡人古义国君对自己的谦词。 2.河:古义:黄河。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3.加:古义:副词,更。  4..:古义:供养活着的人。    5..可以:古义:可以以之。

(五)一词多义

1.密、细    几、若干    命运   屡次   数目、数量   计算

2.

相对,不弯曲   仅、只价值      径直、直接    ----时候

3.发    

发射征发、派遣打开粮仓救济 开放出发发出抒发                          4.胜  承受        胜利        超过    宏伟的,盛大

5.于  介词,比            介词,对           介词,在

6..之 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衬音助词,的  助词,的代词,代百姓 助词,的

7...以   用        按照     把 

(六)词类活用 

1词作动词打鼓,击鼓 2词作动词穿 3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4作动归罪、归咎5作动种树  6) 前食词作动词吃 

7:动词作名词战争         8)丧:动词为动用法,„„办丧事

9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10:使动用法:使„„迁移

(七)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否定判断肯定判断 3、(同上) 4、 判断句  5、判断句  6、状语后置句 

7、状语后置句  8、宾语前置句9、宾语前置句 10、介词结构后置句  

11、固定句式„„相当于只是„„罢了” 12、固定句式„„„„”相当于有的人„„有的人„„” 13、固定句式"......"相当于这也是......” 

(八)课文默写(略)
二.文本解读

(一)品读第一段

1.明确:自满、疑惑。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2、明确:尽心、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3、明确:救灾

4.明确:武力和战争来称霸。

5..明确:孟子主张仁政,坚决反对称霸,

(二)品读第234

1、明确:没有,请以战喻,比喻论证。

2、明确:五十步笑百步

3、明确:不能,因为本质一样。

4、明确:梁惠王和邻国君主,本质一样,半斤八两。孟子用这个比喻对梁惠王进行批评讽刺。

5、明确:没有

6、明确:梁惠王完全钻进了孟子的圈套里。孟子一向善辩,用锐利的词锋剥去统治者刚愎自用的思想外衣,再适机引导。

(三)、品读第5—7

1、明确:狗彘食人食、涂有饿殍。

2、明确:什么也不做,渎职。

3、明确:不承认,王无罪岁

4、明确:还是比喻论证,或者类比论证。

6、明确:批评,更加尖锐的批评。除了批评失职,还批评推卸责任。

7.明确:王道之始,王道之成。

8.明确:(1重民时、节物用——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

      2制恒产、行教化——实现温饱,尊老养老——王道之

三.随堂练习部分

选择题

1.【答案】C(A.洿:B.莩:piǎoD.畜:xù)

2【答案】DA----途,B---C----只)  

3【答案】 C养生:供养活着的人

4. 【答案】A归罪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5【答案】(形容词作动词,其他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6【答案】 C(均为为动用法,AB名词作动词,D形容词意动用法)  

7【答案】CA有的人,B请允许我,D:约束) 

8【答案】(按,其他三项均为“拿”“用”)   

9【答案】C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 助词,的衬字,无实义) 

10.【答案】D对于,到,比,在, 与) 

11【答案】C②④⑤⑦状语后置,①③判断句,宾语前置)

12. 【答案】 B(都是宾语前置 

13【答案】 B(译:请让我用打仗来做比喻)。

)课内阅读

14.【答案】   

15【答案】AA完,尽 B错过/夺取C 打开粮仓救济/ 出发D兵器/士兵) 

16.【答案】B(以:介词,按照/介词,用。之:代词,代人/助词,的。)

17.【答案】D(然而:古,这样却,是两个词;今:连词,表转折,是一个词。)
18.【答案】B

19.翻译下列各句:

译:五亩大小的建宅基地,如果种上了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也能穿上丝织衣服了。

译: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

译:如果做到了这些却不能称王,这种情况是从未出现过的。

译: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而是兵器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译:大王如果做到不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就都会来归顺了。

20.【答案】D(动词,到,往)

21.【答案】BB这样A等同/C焉:代词,那里/语气词D助词,的/取消句子独立性)

22.【答案】A(传,解释错误,“孟子否定了这一观点”从下文看,不合情理。)

23.翻译:我听说首都郊区有方园40里的园林,如果谁杀死了里面的麋鹿,罪行就等同杀人一样大,那么方园40里,就是在国中的设置的一个大陷阱,百姓认为它太大,不也是适宜的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