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

 木香草堂 2018-12-11
乐器边框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

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和发展过程,都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构成的,教育成效往往都是这三方面合力的结果,如果三方面教育步调统一,互相促进,它们的合力就大,效果就好;反之,教育影响就被削弱。

教育是随生命的开始而开始的,婴儿落地到幼儿上学前首先接触的是家庭,家庭是他们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的最基本、最初步教育的社会群体,特别是早期教育起着学校和社会教育都难以起到的奠基作用。

人的成长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助手和补充。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哲理性很深,它深刻地说明了家庭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要体现的是普世性教育,这种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标准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在某一阶段都达到某一个标准。

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就是指中小学教育。我们把小学之前叫做学前教育,幼儿园应属于家庭教育范畴,这个阶段是孩子大脑快速发育期,更多的是开发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的情智,养成良好的习惯,引导认知的兴趣,幼儿园不是学校教育的提前,而是家庭教育的延续。

家庭教育,体现在因材施教上。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比如老师不可能表扬所有学生,但家长可以表扬每个孩子。学校的教育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而家庭是人生官价值观的教育!两者相比后者更重要。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前者是隐性的、随性的、体验式生活化的教育,后者是显性的、理性的、传统式集体化的教育;前者不受时空、条件限制,具有弹性,表现出极大地灵活性、多样化;后者是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具有刚性指标的测试,表现为很强的目的性,前者注重个性化的养成,后者培养共性,带着浓重的集体主义教育色调。对于任何一位孩子而言,这两种教育彼此独立,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家庭教育是针对自己孩子特点的“特殊教育”,因此,家庭教育教育形式就表现为:不可选择 、必须成功 、没有考核指标 、非系统化 、因材施教 、潜移默化 、内外结合 ——在对孩子进行“个性化”教育方面,的普遍教育无法满足每个家庭的需求,只有家庭教育才能完成——因为只有家长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

具体说就是:如果你的目标高于整体水平,或是你的孩子落后于整体水平,如果你对孩子的现状不满意,如果你的孩子在的普遍教育下出现了漏洞和差距,家长就要负起自己的责任,就要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如果认不清这一点,处理不好这两种教育的关系,就很容易出现“放弃教育”的失误。

家长无需要求自己做老师做专家,要学会做孩子的教练,孙海平跑不过刘翔,但没有孙海平刘翔也成不了冠军,最好的教练不是告诉答案,而是引导答案,不是说教替代,而是因势利导,因人施教;教师也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要让孩子成为教育主体,学校不是老师的讲堂,而是学生的学堂,把更多的体验和实践的机会留给孩子,培养孩子的创新和探索能力。我们家长可能很难改变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多的是袁贵仁的事,我们期待袁部长在任期间对学校教育体制有所改进,建设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但我们家长有能力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家庭教育,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好的家庭教育,我们的民族,我们国家人才素质就会大大提升。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7a6b800100qvtv.html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