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湿气致病”,其实,湿气是一种正常的因素,并不会致病。 但,湿气过盛,困于脾,才会致病,也就是说“湿邪致病”。 《黄帝内经》中记载“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 意指,如果人身无湿气,则不能“润之”,比如,会出现皮肤干燥等表现。 “湿邪”,是六淫(又称“六邪”)之一,其它还包括风邪、寒邪、暑邪、燥邪、火邪。 其中,湿邪、寒邪为“阴邪”,会损伤阳气。 不论男女,生活中,经常做这5件事,会加重体内“湿邪”,尽量一个别占第1件:久坐不动 久坐不动会使身体内的血液、体液流动速度减慢,导致大脑内供血、供氧不足,营养物质减少也会加重乏力、失眠、记忆力下降等表现。 长期久坐,一个姿势不动,还容易使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头痛、头晕等。 第2件:长期喝酒 中医讲,“酒助湿邪”,长期喝酒,会伤脾胃、伤肝胆。所以,尽量不要碰酒,不要认为“酒能消愁”。 第3件:偏爱“重口味”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若吃得太多“重口味”,会破坏脾胃功能,影响营养吸收、水分代谢。 若饮食上,偏爱过油、过咸、过甜的食物,容易消化不良,造成肠胃闷胀,腹痛等症状。 第4件:睡不够 中医认为,睡不够是脾虚的症状。 正常来说,睡个好觉,能让身体状态更有活力、更加轻盈。所以,建议最好每晚11点之前入睡,避免熬夜。 第5件:贪凉食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如冰激凌、凉性蔬果,会使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容易给外邪入侵的机会。 记住,防“湿邪”入侵,3个习惯要改!习惯一:湿发睡觉 湿发入睡,会损伤发质,引起头痛、感冒等症状,同时也可能增加体内湿气。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湿发睡觉,湿邪容易从头部侵入体内,诱发各种不适。 所以,日常洗完头,入睡前一定把头发吹干,避免得其他病。 习惯二:地凉光脚 进入冬季,很多地方地面是冰凉的,若经常光脚走在冰凉的地面上,容易使寒、湿、风等侵入体内。 俗话说“脚为根”,有很多穴位,若脚部着凉,对身体健康也会有影响。 所以,最好不要光着脚,穿鞋会更好。 习惯三:露肚脐、脚踝 很多年轻人喜欢穿衣、穿鞋露肚脐、露脚踝,这样也容易使外邪入侵体内,导致气血凝滞,引发关节炎;对女性来说,这一偏好,容易诱发妇科炎症。 所以,不要为了“风度”,不要“温度”。 想健康,要祛湿,在冬季,做好3件事!
将有祛湿作用的植物搭配在一起,制成代茶饮,坚持每天饮用,有祛寒湿的作用。 木丹陈皮茶——健脾祛湿 配方:将木丹、陈皮、薏苡仁、赤小豆、砂仁、茯苓、山药、甘草、蒲公英、绿豆、葛根、黑豆、百合、干姜、芡实、冬瓜皮、淡竹叶、马齿苋、桔梗、荷叶、人参、金银花、菊花、紫苏叶等24种,将其全部碾碎,制成茶包,每天一包,热水冲泡。 木丹,又称栀子,可入药,内服具有清热祛湿、利尿、除烦、凉血止血、散瘀的作用,可治疗多种疾病。 薏苡仁和赤小豆,均有祛湿功效,两者搭配,效果更佳。 薏苡仁,有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之功效。 赤小豆,其性下行,久服则将令太多,津液渗泄,有健脾利湿之功效。 茯苓,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的作用,能改善因湿气重导致的脾虚食少、失眠多梦、身体虚弱、排泄异常等周身不适症状。 砂仁,能健脾、健胃,又善于化湿。山药,补脾养胃,补肺益肾,可改善脾胃功能。 芡实,健脾祛湿、固肾止泻。蒲公英,泻火除湿,改善湿热所导致的恶心、舌苔发黄,红肿痘痘等。 24种材料按一定比例搭配,寒热搭配,调和茶性,有助于健脾祛湿,尤其是寒湿。
人体自身有3个主要的“排污口”,即为膝窝、肘窝、腋窝,坚持刺激这3处,有利于促进体内湿毒。 1,膝窝 膝窝处有一个重要的穴位,叫委中穴。 此穴走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祛湿通道,经常拍打这里能缓解关节炎、腰痛等疾病。 每一到两周拍打一次,每次拍打五到十分钟,至瘀斑痧点(青、红、紫、黑等颜色)显出即可。 2,肘窝 肘窝是个经络密集的地方,有肺经、心经、心包经三条主要经络。 每一到两周拍打一次,每次拍打五到十分钟,至瘀斑痧点(青、红、紫、黑等颜色)显出即可,有利于排心、肺毒素的作用。 ![]() 3,腋窝 腋窝的顶点是一个重要的穴位,叫极泉穴。 极泉穴走心经,可去除心脏的火郁毒素,经常按揉这里利于缓解肩膀疼痛、肩关节炎等。 按揉此处时,用力一定要均匀缓和,开始时,可适当轻缓一些,之后再慢慢加大力量,以手臂产生酸麻感为宜。 ![]()
《黄帝内经》记载“入秋后,寒气升,泡脚驱寒,消百病。” 所以,睡觉之前泡泡脚,也有一定的祛寒湿的作用。 泡脚20分钟左右,水深以淹没脚踝为佳,同时,揉搓脚掌心的涌泉穴,有不错的祛寒湿效果。 ![]() 泡脚时,还可放些醋、艾叶等,有祛湿、驱寒的作用,比如 醋水泡脚——杀菌、祛风湿 可选用米醋或老陈醋100-150克,加入热水中泡脚。 醋水泡脚有杀灭细菌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治疗脚气。 还可祛除风湿,改善畏寒怕冷的症状;同时,还可缓解疲劳,滋润皮肤、软化角质,增加皮肤弹性等。 ![]() 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