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粘、血管硬、心脑堵血液粘稠,也叫“血稠”。在现代医学中,它被称为“高粘稠血症”。 血液粘稠是许多慢性病的前兆: 血流在心脏阻断,就是冠心病; 血流在脑中不前行,就是脑中风; 如果在眼底血管堵塞,视力下降、失明; 血流在肾脏出了问题,会患肾动脉硬化; 血流在四肢不流畅,四肢会瘫痪…… 血液粘稠最直接的影响还在血管,长期血液粘稠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让血管越来越硬,越来越脆。 同时,血液粘稠还让血栓不断生成,当血栓和硬化的血管碰撞在一起,极易诱发心脑血管堵塞、破裂,这就是心梗、脑梗、脑溢血了。 血液粘稠,早、中、晚表现各不同血液粘稠:早起没精神 经过一晚上的休息,早起还是感觉没精神,头昏脑涨的,这很可能是血液粘稠了。 早起常觉得头昏昏沉沉的,感觉像是没睡醒。这是因为,血液过于粘稠,可能会出现部分血管堵塞的情况,血液无法供养给大脑。 血液粘稠:中午犯迷糊 一般人吃过午饭,都想来个午休,这是很正常的情况。 但如果条件不允许,没有午休或者午睡,大部分人还是能保持正常的状态继续下午的工作的。如果是血液粘稠的人,就很难做到了。 血液粘稠的人,中午吃完饭后,会特别的困,恨不得马上睡觉,如果没有休息一会,精神状态就会一直萎靡不振,无法好转。 血液粘稠:晚上睡不着 晚上,人体平躺、静下来后,身体代谢会变慢,血液也就流的更缓慢,这对健康的人来说,是有助于睡眠的。 但对于血液粘稠的人来讲,就会进一步加重血栓的形成,让气血不能很好地供应身体。 所以,血液粘稠的人晚上经常觉得胸闷气短,难以入睡。 不想血液粘稠,三件事再难也要坚持!坚持对的饮食 清血降脂的食物要多吃一吃: 茄子:保护心血管、降血压 茄子含丰富的维生素P,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有软化血管的作用,还可增强血管的弹性,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防止毛细血管破裂,对防止小血管出血有一定作用。 苏麻油:清血降脂、预防心脑血管病 苏麻油的特点是α-亚麻酸含量高,苏麻油的α-亚麻酸含量可高达66.7%左右,是目前已知的含有α-亚麻酸最多的一种植物油。 α-亚麻酸被视为Omega-3系列脂肪酸母体,在人体内可转变成(二十碳五稀酸)EPA。EPA是体内三烯前列腺素的前体,被成为血管清道夫。 每天食用5-10ml苏麻油,可滴在粥、汤等食物中,也可以和酸奶搅拌食用,这样就可以增加我们体内的α-亚麻酸了。 通过苏麻油的补充,可以将体内多余的脂类以及附着在血管壁上的斑块等溶解并通过新陈代谢,代谢到体外,平衡体内脂肪酸,防止过多的脂类垃圾沉积在血管壁上,从而达到清血脂,预防动脉硬化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燕麦:阻止胆固醇和脂肪吸收 燕麦中含有丰富的可溶性及不可溶性纤维,能在肠胃道中阻止胆固醇及脂肪的吸收。 每天早餐只吃1碗燕麦粥,持续8星期就可使血中“坏胆固醇”浓度降低10%,“好胆固醇”上升。 毛豆:改善脂肪代谢 毛豆中的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种类的蔬菜,但其中多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如人体必需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它们可以改善脂肪代谢,有助于降低人体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毛豆中含有能清除血管壁上脂肪的化合物,从而起到降血脂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作用。 坚持拒绝诱惑 很多诱人的美食,都是血液粘稠的帮凶,不想血液粘稠如粥,最好还是忍住,坚持拒绝这种诱惑。尤其是以下三种常见的美食: ![]() 1、火腿煎蛋 生活中想必大家都吃过,并且经常吃,尤其是早餐中,由于火腿煎蛋做法简单,省时省力,所以出现的频率更高。 然而,火腿煎蛋会让我们的胆固醇升高,体内沉积过多的脂肪,从而使血管变得越来越堵。 ![]() 2、腊肉 腊肉的盐分含量高,过多食用腊肉很容易造成血压上升,增加血管病的出现。而且腊肉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是高胆固醇食物,摄取过量会造成血管阻塞,所以还是要少吃腊肉。 3、炸鸡 炸鸡总是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让我们垂涎欲滴,是很多人非常喜欢的美味,其实这种美味的食物不但油脂过多,而且毒性也是很大的,对身体健康没有好处。 ![]() 经常吃炸鸡,不但会让血液变粘稠,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严重的还会增加消化系统癌症发生的几率。 坚持运动 运动能够加速血液流动,更好地预防血液粘稠。下面的三个运动小妙招,帮助你通畅血液循环。 ![]() 一:毛细孔运动,增强心脏功能 以舒服的方式平躺,将双手、双脚与身体呈垂直方向抬起,并细微颤动。这个运动能够推进到毛细孔的血液循环。 将双手、双脚笔直向上伸,脚掌往下扳,小腿会有紧绷的感受,身体不动保持水平,直到有身体发抖的感觉。 ![]() 二:金鱼摇摆,推进肠胃活动 用最舒服的姿态平躺,将双手枕在脑后,双腿夹紧,闭上眼睛开始慢慢摇摆,就像是鱼在水里游一样,保持三分钟以上,注意呼吸速度不要太快。 随后做几次深呼吸,并且摇摆脚踝约30次。 三:蝴蝶式运动,强化自愈能力 ![]() 身体平躺在地上,双手、双脚掌分别贴合在一起。 合掌举过头顶,同时双脚站直并拢。随后手臂回到胸口,脚也张开,重复动作多次。 最后保持合掌姿态5至10分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