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意义

 关键决心H 2018-12-11


导读

协约国战胜,宣告了欧洲君主制秩序的瓦解,但取而代之的民主制也并不意味着历史的“进步”,相反给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及之后的福利国家带来了崛起的空间。美国公民仅仅因为在征兵办公室对面的街上朗读《美国独立宣言》,以抗议战争和征兵(…)已被政府拘禁,而在德国则没有可与此相提并论的暴政。本文首发于《信报财经新闻》。作者人称“香港数学神童”,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现就读斯坦佛大学经济学博士。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意义

⌘文 /  卢安迪 


几日前,我们刚刚记念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百周年。我们或许觉得一战是十分遥远的事情,但现在是最恰当的机会,让我们探讨一战如何影响了过去一百年的历史发展,从而塑造今天的世界。这是一个非常宏远的问题,至少需要从中世纪欧洲谈起。

 

去年本栏《我的良师诤友曾钰成》一文曾提及「多中心法律秩序」(polycentric legal order)这一概念,而中世纪欧洲在某程度上正是一个例子(虽然并不完美地符合)。

 

中世纪欧洲有着多种并存的层次结构,例如每个家庭、家族里的结构,各层领主、封臣的结构,以及由祭祀、主教、教宗组成的宗教结构。最关键的是,没有一个结构拥有垄断的权威。例如领主无权自行立法,而必须遵守产权秩序;如果他侵犯了封臣的财产,或违反了跟封臣的誓约,封臣可以向其他权威起诉索偿,或与领主解除关系。

 

值得一提的还有,上述很多从属关系都是不具备传递性(transitivity)的:一个领主的封臣可以进一步有封臣,但该领主却未必是这些「隔了一层」的小封臣的领主;这些小封臣可以跟其他大领主订立誓约。在这个错综复杂的权威网络里,没有人可以一声号令而直接指挥所有人。

 

固然,中世纪的产权秩序并不完美,例如许多财产一开始都不是以和平的方式取得,而财产的转移也非总是自愿。此外,奴隶制在中世纪尚未消亡,各种酷刑(例如火烧)也屡见不鲜。但这些缺陷并不否定中世纪的法律秩序「去中心化」的本质。

 

从多中心到垄断法律

 

从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欧洲经历了从「多中心法律秩序」到君主制的转型:一些领主逐渐整合不同的权威结构,形成了垄断的统治权力。虽然法国大革命曾为欧洲注入民主的新刺激,但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整个欧洲只有法国、瑞士、葡萄牙三个民主共和国;而在君主制国家之中,也只有英国是由民选议会掌握最高实权。

 

在大西洋的彼岸,十八世纪也诞生了一个新国度。美国开国元勋对私有产权、个人自由的重视,以及宪法对中央政府权力的严格限制,历史上难觅俦匹。(虽然美国立国时也有奴隶制,但后来正是凭着把立国的人权理念贯彻应用,得以消除奴隶制。)然而,美国选举政府官员、行使公权力的方式却是民主投票。正如我在往后的段落会解释,民主与私有产权这两个制度之间是有强烈张力的。但由于美国高举个人自由的立国理念深植民心,所以在立国后百多年内,美国仍能在民主制下保持小政府的传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时世上的「君主」和「民主」这两种意识形态终于在战场上正面交锋:协约国的主力之中,英、法、美都是民主国家,而同盟国则由四个帝国组成。特别地,美国主战派提出的参战理由,除了回应德国的潜艇战外,还有摧毁德国和奥匈帝国的「独裁政权」,「使世界成为可让民主安全发展的地方」(make the world safe for democracy)。美国的参战,意味着一战从领土纷争升级至意识形态之战。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政府认为自己是这场「圣战」中的正义一方,但当时民主制下人民的自由保障并不明显高于君主制下。例如有美国公民仅仅因为在征兵办公室对面的街上朗读《美国独立宣言》,以抗议战争和征兵,甚至只是高唱德国啤酒馆歌曲,已被政府拘禁,而在德国则没有可与此相提并论的暴政。

 

从君主制到民主制

 

协约国战胜,也宣告了欧洲君主制秩序的瓦解,以及民主共和时代的来临: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共和国成立;土耳其和希腊的君主制被推翻;在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北欧诸国,君主完全成为虚位元首,只剩下象征性的权力。

 

在美国把战情推向新高峰之前,欧洲内部的求和努力一直在进行。有观点指出,如果美国没有参加一战,可能在没有一边能彻底打败另一边的情况下,欧洲各国会达成保全各方颜面的和议,或者由同盟国胜出战争。无论是以上两个情境的哪一个,欧洲的君主制秩序在一战后将得以维持,而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会否有空间崛起,实可存疑。【注:关于各项「假设性历史」的讨论,可见Niall Ferguson的“Virtual History: Alternatives and Counterfactuals”一书。关于较近期在大众媒体上对「如果美国没有参加一战」的后果的分析,可见Jim Powell的“What If America Never Entered World War I?”一文,以及Newt Gringrich题为“What if the U.S. hadn't entered WWI?”(假如美国没有参加一战)的短片。】


撇开总体战(total war)导致政府对经济加强控制的因素,一战之后民主政治的扩散也是近一百年来全球各国政府膨胀的根源之一。在君主制下,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有着清晰的界线,人民倾向警惕甚至抗拒君主的政令和税收。但在民主制下,政令多有「我们在管治我们自己」的感觉、税收多有「我们征税为自己服务」的感觉,人们更放心甚至热情地立法和支持各类财富再分配计划,导致一百年来政府规管层出不穷、福利社会有加无减。

 

就这样,欧洲国家从中世纪「多中心法律」下的产权秩序,先是演变为君主制下的(每个国家内)垄断法律秩序,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加速繁衍的民主制度,则促使人民运用这个集中的公权力机器,实施各项削弱私有产权的政策。有些朋友们当然可以觉得这是好事,但无论支持抑或反对这个趋势的朋友,都无法否定这一趋势的存在。


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