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之哕、咳、喘、呕吐

 hd车仔 2018-12-12

[ yuě ]

伤寒哕者,何以明之?哕者俗谓之咳逆者是也。噎近于哕,噎者但胸喉间气,噎塞不得下通,然而无声也。若哕则吃吃然有声者是也。哕者成金也,胃受疾故哕也。

哕、噎皆胃之疾,但轻重有差尔。虚寒相搏,反饮水令汗大出,水得寒气,冷必相搏,其人即噎,言胃气虚竭也。

伤寒大吐大下之后,极虚复极汗出者,其人外气怫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又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即是观之哕、噎皆胃疾可知矣。

经曰:趺阳脉浮,则为气噎,脉滑则为哕。此为医咎,责虚取实之过也。大抵妄下之后,胃虚气逆,则成哕也。经曰:湿家若下之太早则哕;本虚攻其热则哕;而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诸如此者,皆下之后,胃虚而哕者也。

然噎者正为水寒相搏,必曰小青龙汤去麻黄加附子而可矣。

至于哕者,则又热气壅郁,气不得通而成者也。轻者有和解之证,重者有攻下之候。经曰:有潮热时时哕,与小柴胡汤者,即是和解之证也。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即可攻下之候也。

伤寒至于哕,则病已极也,非若渴烦等轻缓之候,如太阳中风,以火劫发汗,阴阳俱虚竭,身体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是言其极也,又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是为真病。其若是者,虽有神医之术,当斯脱绝之候,又何以措其手足哉?

伤寒咳者,何以明之?咳者声咳之咳,俗谓之嗽者是也。

肺主气,形寒饮冷则伤之,使气上而不下,逆而不收,冲击膈咽,令喉中淫淫如痒,习习如梗,是令咳也。甚者续续不已,连连不止,坐卧不安,语言不竟,动引百骸,声闻四近矣。

咳之由来,有肺寒而咳者,有停饮而咳者,有邪气在半表半里而咳者,虽同曰咳,而治各不同也。内经曰:肺之令人咳,何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寒气,寒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咳嗽者,是肺寒而咳也。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小青龙汤主之。少阴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者真武汤加五味子细辛干姜主之。二者是停饮而咳者也,虽皆为水饮所作,而小青龙场所主,为水饮与表寒相合而咳者;真武汤所主,为水饮与里寒相合而咳者,又不可不知也?

伤寒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咳者,小柴胡汤去人参大枣生姜,加干姜五味子主之。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者,四逆散加干姜五味子主之。二者是邪气自表传里而咳者,虽皆为邪气传里,而小柴胡汤所主,为阳邪传里,动肺而咳者;四逆散所主,为阴邪传里,动肺而咳者,又不可不识也?

表、寒也;里、寒也。挟水饮则必动肺,以形寒、寒饮则伤肺故也。阳、邪也;阴、邪也。自表传里,则必动肺,以脏真高于肺故也。

咳为肺疾,治之必发散而可矣;而又有不可发汗者。经曰:咳而小便利者,不可发汗,发汗则四肢厥逆冷。又曰:咳而发汗,蜷而苦满,腹中复坚,兹虽逆也。又脉散者,为心火刑于肺金,鬼贼相刑必死,临病之侧,可不察之。

伤寒喘者,何以明之?肺主气,形寒饮冷则伤肺,故其气逆而上行,冲冲而气急,喝喝而息数,张口抬肩,摇身滚肚,是为喘也。

伤寒喘者,有邪气在表,气不利而喘者,有水气之气射肺而喘者,各不同也,喘家作桂枝加浓朴杏仁汤。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伤寒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喘者,小青龙汤去麻黄加杏仁主之,是欲发散水寒也。

经曰:喘而汗出者,与葛根黄芩黄连汤以利之。汗出而喘者,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以发之。二者如何而然也?且邪气内攻,气逆不利而喘者,因喘而汗出,见其邪气在里也。虽表未解,未可和之。

若邪气外盛壅遏,使气不利而喘者,虽汗而喘不已,见其邪气在表也。虽经汗下,亦可发之,此亦古人之奥义。

伤寒止于邪气在表而喘者,心腹必濡而不坚。设或腹满而喘,则又为可下之证。经曰: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为因满胀而喘矣,又或邪气内盛,正气欲脱,气壅上逆,亦主喘也。经曰:直视谵语喘满者死。又汗出发润,喘不休者,此为肺绝。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此为命绝,皆为不治之喘也。省疾问病,更宜消息。

呕吐

伤寒呕吐,何以明之?呕者有声者也,俗谓之。吐者吐出其物也。故有干呕,而无干吐。是以于呕则曰食谷欲呕,及吐则曰饮食入口即吐,则呕吐之有轻重可知矣。

伤寒呕,有责于热者,有责于寒者。至于吐家,则悉言虚冷也。经曰: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又曰:胃中虚冷故吐也。

呕家则不然,呕有热者,有寒者,有停饮者,有胃脘有脓者,皆当明辨之。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与其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大柴胡汤主之者,是邪热为呕者也。

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与其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是寒邪为呕者也。先呕后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后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是停饮呕者。呕家有痈脓,不须治,脓尽自愈,是胃脘有脓而呕也。

诸如此者,虽有殊别,大抵伤寒表邪欲传里,里气上逆,则为呕也。是以半表半里证,多云呕也。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是知邪气传里者,必致呕也。至于干姜附子汤证云。

呕不渴,为里无热,十枣汤证云。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即此观之,其呕为里热明矣。

呕家之为病,气逆者必散之,痰饮者必下之。千金曰:呕家多服生姜,此是呕家圣药,是要散其逆气也。金匮要略曰:呕家用半夏以去其水,水去呕则止,是要下其痰饮也。

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者,谓其气逆而未收敛为实也。其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已为难治,盖谓其虚寒之甚也。医者必审其邪气之虚实,疾症之逆顺,为施药丸,治则当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