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桃坪羌寨·杨家大院

 木香草堂 2018-12-13
茶马古道(109)桃坪羌寨·杨家大院

茶马古道(109)桃坪羌寨·杨家大院

始建于公元768-770年的桃坪羌寨坐落在杂谷脑河畔、海拔1500米的边茶古道上,石碉房划分沿用汉代住宅田字平面,把主要空间做十字划分,建筑中多有中心柱,是游牧“一杆支起帐篷”典型遗留。杂谷脑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是典型的干旱河谷,降雨少、蒸发量大致植被稀疏。民间有“饿桃坪,饱佳山,胀死胀活是增头”,佳山寨(海拔2120米)和增头寨(海拔2400米)海拔较桃坪高,属于高山寨,多耕地,雨水充沛。河谷寨反而土壤贫瘠。

桃坪羌寨以高碉为中心向外有八个放射状出入口,连接内部13个甬道,组成羌寨路网。寨人进出自如,外人如入迷宫,反映出强烈的排外性和内聚性。自然资源贫乏的桃坪羌寨所处地理位置,是汉藏相互拉锯挤压的边缘地带。唐太忠李世民后,少有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的皇帝。宋自视为正统,元代民族划等,汉人排在老末。明清时,汉恢复元气。明清前吐蕃势力逐强,汉人失势,“羌人”寻求吐蕃庇护,但吐蕃视羌人为异族,并不把他们视为知己,只不过是把他们当作争夺利益和地盘的工具,羌人在夹缝中生存的艰难。历史伤痛使他们保守而拒外,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羌族仍有大量的姑表、姨表通婚存在,所谓“竹根亲”。至清代发展鼎盛,朝廷颁《清光绪理番县婚俗禁令碑》规定:“查律载:凡同姓不宗为婚者,男女各杖六十,离异。外姻有服为婚者以奸论。若娶己之姑、舅、两姨姊妹之亲,及无服亲之妻者,男女各杖一百,离异。若随娶己之缌麻亲之妻,及舅甥妻,各杖六十,徒一年,并离异。若娶小功以上之妻,各以奸论罪,自徒三年至绞斩。”自此,各民族间通婚。

茶马古道(109)桃坪羌寨·杨家大院

茶马古道(109)桃坪羌寨·杨家大院

杨家大院的主人,62岁的杨登富是杨家第54代传人,丝毫没有土司传人的范儿,只要有远道来的客人,都会如数家珍地讲述杨家大院的奥秘。

桃坪羌寨杨家大院是寨中土司头领的房屋,一座有1200多年历史的古宅,是羌族建筑中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大院占地100多平米,6层总面积约300平米,低层为水网系统,二层为会客厅堂和客房区,三层为议事火堂,四层为储藏层,五层、六层为半阳台结构的晒台。住宅共有72道门,每道门所设槛门高度各异,无一重复。

茶马古道(109)桃坪羌寨·杨家大院

杨家在整个桃坪羌寨布局中处于较高位置,溪水从建筑底部穿过。杨家掌握着寨中分水的权利,通过这些地下水网,把水分配到寨中每户人家。

茶马古道(109)桃坪羌寨·杨家大院

火塘

茶马古道(109)桃坪羌寨·杨家大院

羌寨中共有的特征:火塘和天窗。羌寨民居既有碉楼上普遍使用斗窗,又有草原游牧“黑帐篷”的天窗(又称“升窗”)、汉式建筑的羊角窗、木制花窗、牛肋窗,特有地窗,又称“印门”,一般建在二层的一个边长为25CM的方孔,为倒垃圾所用。

茶马古道(109)桃坪羌寨·杨家大院

天窗从建筑的顶层一直贯穿到底层,给较封闭的石头建筑带来良好的采光。

茶马古道(109)桃坪羌寨·杨家大院

木柱楼梯,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茶马古道(109)桃坪羌寨·杨家大院

茶马古道(109)桃坪羌寨·杨家大院

羌寨很多风俗也与汉族相近,屋内陈设难分汉羌。

茶马古道(109)桃坪羌寨·杨家大院

老杨写一手好字,不过都乃汉字。 

近代以来,羌语在社会生活中没有广泛应用,不同区域的羌人也存在语言差异,习惯使用汉话作为基准语言,使同一条沟里的人丢失了相同的语言。现代文明的冲击,能讲羌语的羌人也越来越少,羊皮鼓声中羌人传说愈来愈远,羌笛不再悠扬。

茶马古道(109)桃坪羌寨·杨家大院

茶马古道(109)桃坪羌寨·杨家大院

客人走中间的门坎,边门为土司的佣人所走。

茶马古道(109)桃坪羌寨·杨家大院

茶马古道(109)桃坪羌寨·杨家大院

茶马古道(109)桃坪羌寨·杨家大院

茶马古道(109)桃坪羌寨·杨家大院

受嘉绒影响的白石崇拜。

茶马古道(109)桃坪羌寨·杨家大院

尉迟恭和秦琼门神、春联来自汉文化。

茶马古道(109)桃坪羌寨·杨家大院

石敢当,汉道教文化的产物。 

茶马古道(109)桃坪羌寨·杨家大院

明代拓疆至清代“改土归流”期间,来自湖广和江西的汉人、广东客家人大量移民涌入岷江流域。明末崇祯以前,蜀中仅有八万人左右。至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代第一次户籍清理,蜀中人口已达三百万以上。以后一百年间,康乾从湖广移民填四川。在汉文化的影响下,羌人家族开始有了“姓氏”符号。在此前,羌人家族符号是以“房号”为标识,在房屋刻上相同记号,表示属于同一家族或部落。

图中门边放置的木柱是古宅翻建时伸在屋外柱子上割下的一段。木柱上的“×”记号表明羌人的一个家族或部落的符号。

茶马古道(109)桃坪羌寨·杨家大院

茶马古道(109)桃坪羌寨·杨家大院

茶马古道(109)桃坪羌寨·杨家大院

罩楼和挑房,在杂谷脑河流域羌寨多有存在。

茶马古道(109)桃坪羌寨·杨家大院

茶马古道(109)桃坪羌寨·杨家大院

圆磨坊

茶马古道(109)桃坪羌寨·杨家大院

茶马古道(109)桃坪羌寨·杨家大院

茶马古道(109)桃坪羌寨·杨家大院

茶马古道(109)桃坪羌寨·杨家大院

杂谷脑河谷山高坡陡,且地质灾害频繁,地处龙门山断裂带,汶川5·12地震把国家一级文物《瓦司差役碑》的石碑摔成七了块。桃坪羌寨石碉楼有鱼脊背构造,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碉楼垒砌使用的塑性粘土为碉楼提供了韧性,是桃坪羌寨经历1933年、1976年、2008年三次大地震中屹立不倒的原因,为古代建筑史上的传奇。

茶马古道(109)桃坪羌寨·杨家大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