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锡老茶馆世相百态之第九回:长兴楼匠人谈生意

 wzzx老鹰 2018-12-13

邋里邋遢泥水匠,

张开眼睛等天亮。

赵家叫我砌灶头,

李家叫我补花墙。

老婆叫我白相相,

茶馆店里孵到胀。

这是旧时无锡童谣,说的是泥水匠早起到茶馆去喝茶的习惯,孵在茶馆里,皮包水,茶水喝了一大泡,肚皮都快胀破了。



前面说过,旧社会无锡茶馆虽多,却不是各色人等随便好进的,每个茶馆都有不同的消费群体,分为三六九等。如逍遥游茶馆,装修豪华,布置雅洁,内设密室,茶客可在里面打麻将,是当时崇安寺的豪华茶馆,一班殷实之家、中产阶级及无所事事的遗老遗少,喜欢至此消磨时光,一般劳工阶层是不可能来此“逍遥”的。又如玉和轩,也很雅致、整洁、清净,这是城区商店老板谈生意的好地方,老百姓只能靠边站。又如蓬莱茶馆,比较时新,备有靠背藤椅,不用茶壶而用玻璃杯,茶客是县政府、警察局等神秘人物,小市民只能望而却步。而清风茶墅,地处公花园,风景优雅,建筑别致,窗明几净,四壁悬挂名人字画,台桌靠椅都是红木的,茶具也精致,这里专供一班绅士、巨贾和清朝遗老等来此品茗消闲,闲杂人等当然莫入了。

但是,无锡有“有遍地清茶馆”的民谚,茶馆之多可见一斑,茶馆也并不全是高大上的。城市里下等的社会成员,如各类劳工、苦力,自有他们的去处,他们都有一定的茶馆作为集会场所。因为喝茶价格低廉,相对于同样为老百姓所喜爱的酒肆来说,茶馆的消费只及酒肆的一个零头。所以城市贫民和贩夫走卒之类,都有能力到这里闲谈娱乐、饮茶品茗,这就使得无锡老茶馆里的小市民社会世相,表现出鲜明的特色。



前面第二回《黑社会大闹昇泉楼》提到过,昇泉楼里还有第三种人和第四种人。这第三种人,是游医和走江湖的草药郎中,而第四类常客则是一帮木匠,这些木匠结成一个松散的团伙,每天空清老早,便都早早起来,直奔茶馆,每天有几张茶桌都是被他们固定占据的。他们来到昇泉楼,表面上慢条斯理地喝着茶,心里却充满焦急的期待。互相打听、介绍、接洽木匠生意,而无锡城里的木匠作、营造厂的包工头们,一旦有活儿也会立马赶到昇泉楼来,把需要的木匠师傅找齐。还有一些自家有桌椅台凳、木器家具要做的雇主,则通过熟人介绍,专门来此联系雇请木匠,每天人来人往,进进出出,十分热闹。

泥水匠也有泡茶馆的习惯,不过他们不到昇泉楼,泥水匠常去的茶馆位于崇安寺山门口对面,观前街上的长兴楼。这家两开间的茶馆规模不大,楼下是泡热水的老虎灶,喝茶在楼上。长兴楼老板是苏北人,所以吸引了一批泥水匠,大多也是苏北人,经常在这里聚集,形成一个茶会。一些建材商人也常光顾这里,他们相互通气,零星的修房拾漏只要一、二个人单干,有些小型的建筑工程,则要几个甚至十几个人串通起来,合伙接下生意,同时还承包纸筋、砖瓦、黄砂、石子等建筑用料的采买。



凡是有劳动人民聚集的茶馆,还会有一项民间的经济互助活动在暗中进行。旧社会泥水匠、木匠的收入没有固定来源,今天不知明天有没有活干,赚一点微薄的钱,只能勉强糊口,要是逢到家中有婚丧喜庆的大事,需要较多费用支出的时候,真是借贷无门,筹借困难。于是,他们未雨绸缪,为了应付大笔的支出起见,总是会早早筹措,其形式就是“合会”。这种在旧社会盛行的“合会”之举,茶馆里是最合适的地方。

“合会”又叫“起会”、“做会”,分为“摇会”、“认会”、“标会”等几个程序。急需要钱的人就是发起人,叫做“会首”,或叫“头会”。以下有若干“会总”,即一人负责几个下线,组成一个小组。有五个人的,有十个人的。参加者称作“会脚”,一次合会者多则几十人,最少不会低于十人。合会时确定好每人每月缴付会款多少钱,因都是穷人,所以数额也不会多。一般总额为一、二百元,少的几十元一个会也有,这样合到每个人头上,多则每月二、三元,少则块把钱。第一次摇“会”时称作头会,钱款由“会首”先收,以后每月在茶馆叙会一次,未曾收会的会脚们,大家摇一次骰子,因为人多,所以常常要用六粒骰子放在一起摇,谁人点数最大,谁收当月会款。每月如此,收到钱的人不再参加摇骰子,一直到所有会脚都收回会款为止。也有开始起会时就预先声明,某年某月家中有用钱的需求,大家同意后,到这个月钱款就归他收。很像现在银行的零存整取储蓄,所不同的是先收者获得钱款后,会款逐月付出,得利优厚,迟收者无利可图,只是逐月付出,一次性收回而已。“合会”给茶馆带来了人气和生意,凡有这些行帮劳工们集聚的茶馆,就经常会有这种摇会茶客聚集,也就大大有助于茶馆增加营业收入。

长兴楼茶馆还有一个特色,就是一些爱好象棋、围棋的棋手,隔三差五会到长兴楼来寻找对手,一试高低。只要棋局一开,茶馆里就热闹非凡,从早到晚人流不断,更有甚者,点上汽油灯,挑灯夜战,茶钱加倍,老板自然欢迎。

写到这里还有一点时间,不妨回过头来说说第二回《黑社会大闹昇泉楼》中,没来得及介绍的第三类常客——游医和走江湖的草药郎中。江湖郎中是古代四处游走行医的中医师,在宋元时期已经较为盛行。他们走街串巷时不方便像货郎或者其他的匠人一样大声吆喝,因此便会随身携带一个文字幌子。这个幌子通常用布或者纸制成,下方有一根长杆,幌子上写着自己的身份或者善长医治的类型以作广告之用,通常他们会将文字幌子的杆子架在肩上,如此行走于街巷中时人们就会从幌子上认出郎中的身份,若有需要就可找他进行医治。



不过昇泉楼里的江湖郎中并不在街上四处行走。这些人都是外地来的,有卖秘方草药的,有卖冻疮药膏、眼药水的,还有专治鼓胀病、风湿痛的。他们人数不多,白天占据两、三张茶桌,也不像游医要竖个幌子,只是在台面上放些中草药样品、传单和古医书以说明自己的身份,有些还会将自己的来历、师承、擅长科目等信息写成文书放在一边,以供人们参考。看诊是免费的,只收取草药的费用,他们通过望、闻、问、切等中医的诊病手段来判断病人的病情,再开单下药,或出售自制的中成药。也有一些人家会要求江湖郎中开出药方自己去药店抓药,遇到这种情况时,他们就会请病家随意给一些诊金,诊金的多少由人自定,他们并不会强行索取。也有一些宅心仁厚的江湖郎中,会根据病人的情况来减免诊金和药费,若是遇上穷困潦倒的病人,也会遵行江湖规矩,将自己草药取出一些送给病人治病。

他们一般要在茶馆里停留一年半载,行李寄存在茶馆里,住宿也就在楼下的昇泉池浴室解决。晚上先到混堂里洗个澡,待浴室打烊后,就在浴客休息的躺椅上睡一觉,被子是浴室供应的。茶馆里经常有些人来问病治病,也有医道不错、疗效灵验的郎中,所以有时也会有生意兴隆的场面。这类人虽然手中也捧着一壶茶,但已算不上茶客了,他们是寄生在茶馆里谋生的过客。当然他们也并不只是成天坐在茶馆里,还会在没有生意做的闲暇时间,去寻访当地的名医,切磋医术,或者去惠山和宜兴一带的山里采药,收集一些不常见的珍稀中草药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