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枪训练程序 枪训练程序时间、目的、目标和方法 程序 目的 戳枪 革枪 连环 行着 组合练习 掌握虚实变化,运用自如。 破法 较枪 一)戳枪 戳枪是练习枪法的入门。首先要先能做好持枪的姿势,接着能自由灵活的扎出枪;然后再要求出枪时要够快、够力道、够准确,也就是要能「劲、疾、准」。在「劲」方面要能做到「一发透壁」;在「疾」的要求,要能想象「如矢如电」一般的快速;至于准度方面,想象一下沧县志在描述神枪李书文,用大枪扎墙壁上的苍蝇,那样的境界,则可臻于最高境界了。 另外,要能掌握戳枪的技术,手臂力量是基本必备的能力之一,没有力量,便没有足够的能力掌握技术;没有力量也就无法熟练枪技,运用自如。所以吴殳在手臂录里多处阐明力量的重要性。如「枪法微言」里说:「力大者,得技艺三分,便可降人。故不能深入,自用则可,教人则疏矣。」;又在「石敬岩枪法记」里提到:「玉如力大,革与连环三人皆不及」。 而在力量训练的方法则说:「石师之教,先练戳,戳不许多,四伐五伐,则喘息汗下,止而少憩,又四伐五伐,以力竭为度,戳不竭力,则手臂油滑,初址不固,临敌无以杀人矣。以渐加之,必日五百戳,几百日而后戳址固焉。」,可以看出来吴殳所描述石敬岩所要求的训练方法是每组戳枪40~50下,此时会心跳加快、流汗。当然戳枪的次数需因个人的体力条件进行调整,但原则是需要能「喘息汗下」达到一定负荷为标准,不可过多会产生过度训练,但也不可过少达不到训练效果。稍做休息之后,然后继续下一组戳枪训练,中间休息时间不可过久。组数的决定则以「力竭为度」,要能达到疲劳的程度,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效果;然后采取渐进原则,达到能一日五百戳,大约是十组左右。此方法和原则非常符合现代运动训练的方法和原则,据此我们可以做出一个结合戳枪技术和手臂力量训练的计划来。 另外也可以采取「练重用轻」的方法,一开始先用重一点的枪训练戳枪,实战时则用轻一些的枪器,如此也可以帮助提升戳枪的能力和技巧。 ![]() (二)革枪
细分防守的技巧,大致可分为「封、闭、劈、拦、高提、低提、砑、大封、勾、反闭」等方法。但其中以「封、闭」最为基础重要,只要熟练「封闭」,其它的技巧就很容易能够掌握了。练习革枪有几个基本原则必须把握,首先要能够练到非常熟练,不紧张,能够掌握来枪的深浅,做到「见肉分枪」;其次两手前后的上下交换翻转,可以产生灵活的枪圈,是所谓的「转阴阳」;接着必须要搭配扎枪技巧比较好的对手喂枪给自己练习,以提高技术,以能防守对手双头枪的攻击为目标。最后要能将对手的圈内来枪封住,掉在身前一尺处、圈外来枪闭开,掉在自己身后三尺的地方。而枪尖的轨迹,则要求从椭圆形练习到圆形;从大圈练到小圈,才算是掌握了较高超的技巧。总之能将封闭掌握精熟,就算不能应用变化繁杂的招法,也能从容对枪,立于不败之地了。 (三)连环 连环的练习,则是在对枪的两方,都已经熟悉掌握戳枪和革枪的技术之后,两人来往互相进行戳枪、革枪的两人连续练习。除了封闭连环练习之外,平常比较常练习的如缠枪练习、黑鹞白鹞对练,也可算是连环练习的一种。 (四)行着 行着是专指在游场较艺的时后所用的组合技巧。运用扎枪革枪的技巧,搭配身法步法虚实变化,以求能成功扎中对手。行着的内容非常丰富,有简单的、也有繁杂的,可以依照自己的技术优势进行设计练习,也可以依照对手的条件临场加以灵活运用。手臂录里记录了许多行着技巧,可以仔细深入研究,再参照自己的条件加以熟练掌握。但不必求多,要以少而精熟,达到神化应用的境界为目标。 (五)破枪 掌握了行着诸法,自然也要能从容的应对对手的行着攻击,这就是破法的练习。破法的练习是需要长时间有对手相互模拟攻击练习。其中包含各种技巧的应用,也包含因欺敌诱骗的变化。 (六)较枪 一旦具备了以上的枪法技巧,上游场较枪比艺是最终的成果验收,此时除了平时的练习所累积实力之外,在对抗过程中的心理调适与临场经验也是影响最终胜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透过不断的比试练习,才能真正运用掌握枪法。这就是纪效新书里说的:「既得艺,必试敌。不以胜负为奇为愧,当思何以胜之何以败之。」,这正是较枪目的的最好诠释。 四、结论 1. 2. 3. ![]() 此篇文章是我从在台湾一位神枪李书文徒孙那里收录的,在下以前从未在国内网上发过!今天在这里献给各位爱枪的同仁了。(训练时出了这个体系便不是真传大枪,而是图人前好看美观的花枪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