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文庙位于平遥县城内东南隅,云路街北侧,始建于唐贞观初年,主体建筑大成殿于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建,是全国现存文庙中仅存的金代建筑。平遥文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庙,保存最完整的文庙建筑群。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坐北向南,总面积35811平方米,庙区占地8649.6平方米,建筑面积3472.3平方米。现存四进院落,中轴线上排列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藏经阁等建筑。 棂星门是文庙的第一道大门,据《后汉书》记载,棂星就是天田星,古人认为它是天上的文星,主管文人才士的选拔,寓意孔子乃文星下凡。复建的平遥文庙棂星门为四柱三间,歇山式木构牌楼,屋顶琉璃剪边,柱头施冲天云冠,造型精美,巍峨壮观。 跨入棂星门,进入文庙的第一进院落,前有泮池、泮桥,后是大成门。大成门是文庙建筑中的重要配置。大成之意取自孟子评价孔子“孔子之谓集大成”之语。平遥文庙大成门面宽五楹,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 一进院的东西配殿为名宦祠、乡贤祠,名宦祠为古代供奉有突出贡献官员的场所。乡贤祠为古代供奉对儒学和乡里做出重大贡献乡绅的场所。 走过大成门,迎面就是大成殿。大成殿为文庙主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建在高1米的砖砌台基上,前有宽广的月台,周围施以石栏板。 ![]() ![]() ![]() 穿过大成殿两侧的东西腋门来到第三进院落,院中间立有木质“龙门”牌坊,后面是明伦堂。 ![]() ![]() 穿过大成殿两侧的东西腋门来到第三进院落,院中间立有木质“龙门”牌坊,后面是明伦堂。 ![]() ![]() 明伦堂建于明代,清乾隆、道光年间修缮,面阔五间,进深六椽,七檩硬山前后廊式。“明伦”取“存天时,明人伦”之意,明代时为儒学讲堂,清代时改为儒学教室,现辟为孔子生平展室。 ![]() ![]() ![]() ![]() ![]() 从明伦堂穿过,来到超山书院,门楼前立有鳌头石。鳌头指皇宫大殿前石阶上刻的鳌的头,考上状元的人可以踏上。后来用‘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 ![]() ![]() 院内的塑像为徐继畲(1795~1873年),晚清名臣、学者,山西代州五台县人,道光六年进士,历任广西、福建巡抚、闽浙总督、总理衙门大臣、首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徐继畲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伟大先驱之一,又是近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在文学、历史、书法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著有《瀛寰志略》、《古诗源评注》等。他晚年在超山书院任山长达10年之久。超山书院现已辟为“中国科举展”。 ![]() ![]() 书院内主体建筑敬一亭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1943年毁于抗战中。现亭为晋南移建而成。敬一亭为祭天之所。祭天也称躬天,是我国古代崇拜自然的一种宗教活动。 ![]() ![]() ![]() ![]() 敬一亭后是尊经阁,明初建,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拆除,近年复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