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肺小结节的临床诊疗

 p0oouuu 2018-12-14

  肺小结节(SPN)是指位于肺实质内,直径≤3cm,不伴肺不张及淋巴结肿大,无典型影像学特征的孤立性、结节性病变。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多层螺旋CT、PET-CT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临床上肺小结节的检出率逐年升高。其成因具有多样性,难以早期定性诊断,诊疗决策困难。电视胸腔镜手术的不断成熟,其在肺小结节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均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

  现今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较为关注,常规体检也在不断普及,以及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临床上孤立性肺小结节病例不断增多。相关文献报道,孤立性肺小结节中恶性肿瘤占33%-60%,对于肺小结节的早期定性诊断仍然是一大临床难题。

  胸部X线及胸部CT仍然是孤立性肺小结节诊断的常规检查项目。影像学上通常根据结节的影像特征来判断良恶性,边缘模煳,伴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毛玻璃样改变的单发结节,可作为判断恶性病变的依据。而边缘光滑,伴钙化灶及周围卫星灶者则倾向于良性病变。然而简单依据影像学征象对肺部小结节进行定性存在一定的误诊率。研究发现单纯以影像学表现作为诊断标准确实存在较高的误诊率,说明影像学检查对肺小结节进行定性诊断存在局限。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CT定位肺穿刺活检是术前获取病理诊断的重要方法。纤支镜检查对于中央型肺癌可在镜下对支气管内肿瘤进行活检,诊断率较高,本组4例中央型患者术前均经支气管镜检查明确诊断。对于周围型肺小结节,纤支镜检查难以到达病变部位,不作为诊断常规检查。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周围型肺小结节常用检查方法,但操作难度大,术前获取病理明确诊断较困难,且作为有创检查,有诱发气胸、血胸、咯血等可能,并具有导致恶性肿瘤种植转移的风险。

  临床上对于难以明确诊断的肺小结节患者,胸外科传统的诊治方法是剖胸探查,但因其创伤较大,且此类病变恶性肿瘤阳性率并不高,临床应用多持消极态度。一般选择诊断性抗感染、诊断性抗结核或随访观察。这无疑增加了部分恶性病变延误诊治的风险,甚至导致肿瘤转移,失去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电视胸腔镜技术(VATS)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符合医学美容要求等诸多优点,克服了传统诊治方法的诸多不足,易于被患者接受。术中将病灶完整切除后送检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对于良性病变可达到一次完成诊断与治疗的目的;对于恶性病变则行根治性手术,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电视胸腔镜技术在肺小结节诊治中应用的关键在于术中对小结节的定位。特别是对于病灶较小的“毛玻璃样”病变(fGGO)及距肺表面较深的小结节灶,行之有效的定位方法是达到预期诊疗效果的关键。高清晰的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较高的读片水平,是术前对病灶进行定位的基础。术中采用双腔管气管插管控制患侧肺的膨胀与萎陷,胸腔镜下可见结节表面胸膜凸起或胸膜皱缩凹陷,卵圆钳触摸肺表面,结节局部肺组织质地较硬,一般定位并不困难。有报道,术中应用缝线标记法定位肺小结节,取得良好效果。定位困难者可控制患侧肺低压通气,操作孔探入手指触摸进行定位。胸腔镜手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可以精确定位肺部小病灶,通过特制探针穿入病灶,放置带钩钢丝(Hookwire)、金属弹簧圈或局部注射亚甲蓝进行定位,提高术中寻找肺小结节的效率。本组亦有“磨玻璃样变”病例术前成功实行Hookwire定位,效果满意,我们也将进一步深入这方面的研究。对于上述方法仍然无法定位的位置较深、距肺门大血管较近的肺小结节,或术中定位失败者,且病变性质高度可疑为恶性病变者,可考虑直接实施肺叶切除术。

  临床上应重视对肺小结节的规范诊治,需要临床医师结合患者病史、影像学表现等进行综合判断、决策。必要时需多科室共同协作,制定更为合理、优化、个性化的诊疗方案。电视胸腔镜技术作为肺小结节诊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特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