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坤灵境,雄古璨今——曲阳古北岳的前世故事和今生价值

 唯我英才 2018-12-15



劈地摩天,气冠群伦。千百年来,五岳以其独有的气魄吸引着无数往来者,诱发出人们一声声“五岳归来不看山”的慨叹。恒山作为五岳之一,以其独“幽”如“行”被大家熟知。北岳恒山,亦名“太恒山”,古称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其中,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主峰天峰岭在浑源县城南,海拔2016.1米。


图为北岳恒山


提起北岳,人们总会认为其就在山西浑源,殊不知古代的北岳恒山就是今河北唐县、阜平和涞源三县交界处的大茂山。追溯古北岳的历史地位,挖掘古北岳的文化价值,对建设河北文化强省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12月9日,寒风吹不散听众对知识的热情,直隶尚书房书香依旧。保定学院教授苏宗印一袭长衣,回望那段历史,给我们讲述关于古北岳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图为保定学院教授苏宗印


关于北岳恒山,最早的记载见于《尚书·帝典》:有舜“十有一月朔,寻漪至北岳”。《贾岛古诗》里曾这样描写北岳: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里,诡怪浩难测。恒山以道教闻名,古往今来,以幽美吸引着游人,历来有恒山18景之说。明代徐霞客游恒山后,把在恒山的见闻写入《徐霞客游记》中。徐霞客评说:“仰之神飞,鼓勇独登……为天下巨观。”相传,四千年前,舜帝巡狩四方,来到恒山,看到这里山势险峻,峰奇壁立,遂封恒山为北岳。秦始皇时,朝封天下12名山,恒山被推崇为天下第二山。


早在汉至清初的一千五百年间,国家祭祀北岳恒山的活动就皆在河北曲阳的北岳庙,直至公元 1660 年清顺治帝才改祀山西浑源。最早关于北岳在曲阳的记载有:《前汉书·郊祀志》中“汉宣帝神爵元年诏令祭五岳、四渎,祀‘北岳常山于上曲阳’。上曲阳,即曲阳旧称。”曾出任河北西路都转运使并多次深入考察过太行山的宋代科学家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中谓: “北岳恒山,今谓之大茂山者是也。半属契丹,以大茂山分脊为界。”这是最早关于大茂山就是古北岳的记载。

 

明以前,官方一直是在河北曲阳的北岳庙祭祀北岳恒山。然于明弘治六年( 1493 年) 兵部尚书马文升上《请厘正祀典疏》起,明清两代围绕北岳改祀问题发生了多次争论。清顺治十七年( 1660 年) 七月,刑科给事粘本盛拟《厘正恒山祭典疏》上奏朝廷,要求改祀,其观点与明代马文升一致,清顺治帝御批“移祀北岳于浑源”。从此,罢北岳曲阳之祀,改祭祀北岳恒山于山西浑源州。


古北岳虽然从河北移祀于山西,但其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依旧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中国以五岳为代表的山岳文化举世罕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苏宗印老师从多个方面为我们揭开罩在古北岳上的神秘面纱,向我们展示了古北岳崇高的历史地位及其重要的文化价值。

图为现场听众


祭祀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岳祀是国家祭祀的重要内容,古北岳祀典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祭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古北岳的祀典,可以追寻古代祭祀的历史文化。汉代之前,一般采取郊祀和望祀的方法,周朝时是分级祭祀,而唐代明确规定,每年立冬之日由地方官代表皇帝祭祀北岳。到了宋代,祭祀礼制变得更为健全,每年祭岳之祀还会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众多的史书和碑刻都明确记载了历代王侯在曲阳北岳庙的祭祀活动。北岳恒山的祀典隆重,祭祀频繁,只要有特殊事情都需要祭祀,宋真宗派专使奉玉册到曲阳北岳庙举行增号大典时曾出现过“耆童聚观,袂成帷而汗成雨”的宏大场面。各个朝代对于祭祀事项均有一定的明确规定。

 

古北岳历史对于研究道教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唐太宗时期,祭祀北岳恒山的祭文称: “北岳,神仙之所往还。”古北岳曾建有许多道观,北岳庙东昭福门外曾建有总元观,城外建有真君观。据《旧唐书》记载,唐朝有名的道士张果曾隐于北岳恒山。曲阳北岳庙大殿,有“特旨重修真定路转运使司经历李庭奉诚明真人命书”和“静通真大师提点”的题记,诚明真人指元代官方道教首领张志敬,而天花板等建筑构件的彩绘随处可见道教标志阴阳鱼太极图案,呈现出了浓厚的道教色彩。


图为读书会现场


除此之外,独具特色,错落有致,幽深神秘的古北岳建筑久久伫立在北岳,成为北岳的一大历史特色。两千多年来,秉承先贤之灵秀的曲阳人也借助地藏之长资,世世代代砥砺精石,磨炼出许许多多的能工巧匠,将北岳庙的碑刻和雕刻艺术的辉煌文明传扬中华。北岳宽厚包容的胸怀更为中国多民族文化融合提供了历史祭奠和融合方向。

 

皇帝祭祀,僧人修行,男女许愿,雅客赋诗,这些都给北岳留下了众多的人文遗迹,现地处山西的北岳只有与历史上河北的古北岳衔接起来,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北岳。五岳申遗没有成功,但古北岳的文化价值是不可泯灭的。希望还有更多的学者关注和研究、挖掘中国历史文化,为推动河北省文化强省的建设,深入研究中国历史文化贡献强大力量!

图为众人合照


供稿:贝佳杭

供图/编辑:王佳木

校对:鲁梦媛

主编:甄巍然、张金凤

特约监制:苏少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