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人手札(三)

 江山携手 2018-12-15


48
在我们的阅读经历中,几乎所有的人,都产生过或多或少的厌倦感,读物中的混沌、浅薄、矫揉造作、自作多情,对读者智力的轻视和不恭敬,充斥在多种文本中,使当下的书写与阅读这一对“天使的翅膀”,变得似乎水火不相容,并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症结何在呢?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书写者的技能在下降,而阅读者的胃口在扩张。


49
在语言上苛求自己,追求干净透彻的思考是诗人应尽的义务。诗人们应该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起码,诗人的写作应该是庄重而有操守的,诗人必须要求自己,而不是相反;诗人必须约束自己,而不是相反;诗人必须苛求自己,而不是相反,诗人必须超越自己,而不是相反。苛求高于要求和约束,超越源自苛求。

50
诗歌艺术,实际上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具有无限变量或可能性的词汇,使之远离混沌状态,使之澄明圣洁的艺术。诗歌拒绝乘法和除法,乘法只不过是加法的重复,除法只不过是减法的重复;而诗歌,喜欢古老而优雅的
手工方式——这与真正的绅士——喜好是相同的。

51
臃肿的词藻,如同一个人身穿三双皮鞋、两顶礼帽,招摇过市;它们在诗歌或诗意建设中虚无缥缈的装饰性,滥用了词汇的修辞功能,铺陈与传达的本末倒置,非常有碍观瞻;正如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事无成的人往往最忙碌


52
考量一个诗人的才情,只需信手拈出他的一首诗来,就会一目了然——因为才华不是诗人的潜质,而是诗人的禀赋,它凸显在一个艺术家无法遮蔽的人生痕迹里。有时,才华像闪电,聚集于一个瞬间,突然释放巨大的能量;有时,才华像繁星,密密麻麻地散居在诗人所有文字的神秘天空中。然而,若是考量一个诗人心灵的成长历程,或者考量一个诗人的精神高度,则需要系统地阅读他的一系列作品,甚至是全部作品。

53
对称与反差,历来是诗意传达中的便捷方式,同时也是智慧方式。核与形完美地统一在传统下,形式烘托内容,内容反哺形式。其实,诗歌不排斥形式,诗歌依赖旧形式,繁衍新形式,周而复始。甚至可以这样说,风格即形式,唯有形式,能够使流动的事物成为神物;形式具有繁简语境的双重功能,因为语言,是更高级的形式。形式,就是用相同的手段,差异相同的事物。

54
诗歌与小说散文最大的不同是,小说散文可以建设在几乎任何一种叙述材料上,而诗歌只能建设在诗意上;只有当诗人们用非逻辑或非理性的方式,发现了诗意,阅读者才有可能借助逻辑或理性经验,分享和丰富诗人们的发现。反之,诗人们只能自噬其尾。


55
帕斯说:“虚假的诗人说的是他自己,同时还假借别人的名义。真实的诗人即使讲自己也在讲别人。”诗歌代表的是一种智慧的言说方式。正如帕斯所言,诗人无论是在“说自己”,还是在“讲别人”,诗歌立场都必须站在真实一边。真实既是诗歌的起点,也是诗歌的终点。

56
诗人是私人密码的编制者,又是唯一的破译者。
真正的诗歌都藏有诗人精心埋设的情感“暗钮”,找到并且转动它,阅读才有可能被导入私人化的经验通道中去——阅读不是寻找所有的诗性装置,而是打开唯一的修辞“铁门”。

57
一语双关的设备是
对阅读智力的挑战。如果你有多么足够的耐心,这种游戏将会很有趣很刺激;但是,通常情况下,阅读者似乎总是缺乏耐心的,他们更热衷于直奔主题,希望一眼,就能够顺利抵达,找到食物、水和性。与饥渴者的游戏,最终,很容易演变成一种厮杀——饥渴者不喜欢游戏。这是书写者面对的叙述风险——任何挑战,都是有风险的。

58
每个诗人身后都有一条疯狗,它逼迫诗人们不断地否定自己,找寻新的表达途径和手段,直到诗人自己也变成了一条疯狗。这是诗人的宿命,只不过早出现、晚出现而已。

59
能够传世的诗歌作品,都蕴涵着一种悲悯故土、同情春秋的大情怀,都袒露着一种善恶不弃、抱朴归真的大仁义,这是诗人的天赋,也是诗人的悲剧
——真正的诗人都是天生的悲剧践诺者,或用诗歌,或用生命。正如俄罗斯女诗人茨维塔耶所说:古往今来的诗人,哪一个不是黑人?

60
男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文明前的习俗”,在一些比如机场、宾馆、影院等公共高雅场所,女人们理所当然地接受男人的殷勤,却不屑道谢;歌德说,女人引领我们上升;歌德还说,修养是教育结的果。那么,文明的逻辑是不是应该这样理解:女人与丈夫上床,可以叫床,但不用说谢谢;女人与别人上床,可以不叫床,但必须说谢谢。

61
王尔德说:“如今我无法由衷地歌唱快乐,因为我已经懂得了痛苦”。肉身的成长,来自母乳和大地的恩泽。而内心的成长,则来自痛苦的反复眷顾和锤冶。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大过一颗“懂得了痛苦”的心。

62
有担当的诗人把家园看作返回自然的精神寄托,看作是回归生命的有意味的符号,太多历史的、血脉的苦难,必然由现实的家园,以及眷恋家园的诗人来承担,诗人是历史的承担者,同时也是现实的承担者。

63
家乡这一词组,是由极为丰富复杂的社会元素组合而成的,生物、地理、文化、宗教、种族等一系列缺一不可的历史记录,造就了这一词汇在人类进化史中独特的生命含量、符号意义和原始象征。文学在对“家乡”这一历史象征物的不懈挖掘中发现:文学不是“家乡”的装饰,而是生命的自省,而是对“家乡”的关照与反思。面对“家乡”的贫瘠抑或丰饶,狭隘抑或宽厚,顽固抑或散漫,诗人不是迫不及待地为了表现雅致,而是迫不及待地为了表达血脉的原始忠诚和生命的初衷。

64
有的人,似乎什么也没有做,却越过了大多数人;有的人,做了许许多多,却依旧停留在原地。为什么?原因很是简单:第一类人,一生那怕只做两件事,甚至两件同样的事,第二件事,绝对是要站在第一件事肩膀上的;而第二类人,做一件事,与做百件事一样,目光永远只停留在自己的鼻尖上。一个不能够越过自己鼻尖的人,又怎么能够超越别人呢?
不断有人问我:什么样的诗人是好诗人?我认为,第一类人中间会产生好诗人。

65
文学批评正在丧失艺术良知和甄别准则
——文学批评家已然成为锣鼓手。我看到为数不少的职业官员,职业企业家们,正在把他们少年时代的文学情结,变为中年消谴;我在这里所强调的,不是文学的职业性;恰恰相反,文学从始至终都不是一种职业;但是,文学的学术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我所强调的是,鱼目混珠不是繁荣,这是帝国大厦衰败前的返光。文学为什么会衰败?这是因为,诗人作家们已经或正在丧失思想领导者的显赫地位——思想先行者才是时代的潮头,它将引领人类的文明和永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