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组应有的特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确保每个小组问题解决的效率基本相同,有助于教学节奏一致。 2.人员数量:人员数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每次合作学习能否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一般来说,4-6人为宜。小学阶段可以控制在4人以内,便于管理。 3 结论:谁说话谁聪明。教师一言堂,同一时间点上只能有一个孩子说话,如果分成十个小组,就有十个孩子在成长,更多机会来表达。有耐心,让孩子尽情表达,诱发孩子表达。童言无忌的表达,什么叫教授?会叫的野兽。促进孩子总结联系。孩子提了很多机会讲话,就会变得聪明,我们的课堂就会有更多孩子变得越来越聪明。老师说,我都掰饽饽说馅。把结论给他,让他机械记忆。对孩子教育就会变得无力。 4 选择小组长:明确小组长责任,根据小组合作学习整体运行情况,及时调整组长。 5 组员构成 参考学生日常关系进行分组,回避不必要的矛盾冲突。 在小组内部,进一步明确互相帮助对象,即组内结对子。 6 组员角色:人人都有科代表,强化组员社会角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