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控实践误区之责任偏离篇

 大连油库 2018-12-16

自从安全风险(含职业卫生)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控制机制建设工作从各种上级强力推进以来,各类培训机构,很多专家也纷纷发文指导,PPT无数,把一个其实比较简单的工作搞得异常复杂,整出一堆看上去很专业,很专家,很难以落地实施的理论或者方法。

任何机制也好,体系也罢,都是做出来的,今日将自己工作一点心得分享供大家指点下。

双重预防控制机制是政府为改善安全现状的一番苦心,目的是强力推进较大安全风险超前控制前置,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良苦事业,只有潜心基层,点滴狠抓,要真正能落地到各级管理干部、各部门、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班组长、安全人员能做,可操作、能执行,能实用才是真正的关口前置,要不然又是一场专家也罢、机构也罢、政府也罢,变成一场运动一场戏,安全部门天天累成狗,工作效果一场空,风险朦胧不见、隐患照旧存在、事故依然不断。

误区、责任主体偏离

责任主体不准,万事成空。

任何管理责任落实落地首先考虑的是这项工作谁做,能力如何、做到如何、谁来监督。

不少培训机构也好,企业的管理文件也罢,都做成安全文件,或者是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其实这已经偏离了双重预防控制机制的出发点,风险的预防和隐患的治理首先是各企业职能部门的主体业务工作,安全部门仅仅是执行监督指导帮助他们去实施,而是不是包办代替。

决不能出现主体责任偏离的思想、现象和现实。

风险源的辨识主体责任是各级一把手的工作,需要组织各级一把手责任人来参加培训和辨识分析,风险分析辨识分级后,落实各种控预防制措施需要组织设备技术工艺等编制变更转化为制度、岗位职责、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应急措施等管理文件,这些都需要人力资源、企业管理、设备技术、生产部门集中组织评审,分解职责、各负其责。从直线责任到职能责任,从工厂、部门、班组负责人到职能的设备、技术、生产、现场等岗位落实风选预防控制的主体管理责任,落实安全岗位的监督管理责任。

将设备工艺的风险预防控制融入到设备工艺文件中,就需要设备工艺的专业分管部门、专业分管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主导负责,才能够将双重机制建立起来,讲安全风险预防控制和主体业务结合起来,设备工艺安全一体管理一体控制。如果没有这些专业部门职能的负责制,那么不管是外部咨询机构也好,内部安全部门着急也好,政府的监督部门也好,都集体跑偏。

风险控制的主体是谁,那么隐患整改的主体就是谁,事故发生时现场第一时间应急处置的主体就是谁,这是不可推卸的主体。安全监督部门远在天边,睡在半夜,不可能及时来发现来处置。(新安法中那句及时真是要命,天下哪里有万事都及时发现处置的,除非是神仙能算命,掐指一算,午夜隐患会变事故)

综上:

如果双重机制没有把主体责任第一关搞清楚,没有落实谁的业务谁的风险,谁负责谁管理谁治理谁担责,那么,不论多好的安全管理理论都是一场空。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控实践误区之责任偏离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