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读到写——线索明晰,由物及人

 江山携手 2018-12-16

线索明晰,由物及人

张  

范文欣赏

织布机里的老时光

刘国文

在农村长大的我,对织布是再熟悉不过了。家织的粗布伴我走过了童年、少年。土粗布是祖祖辈辈世代沿用的一种纯棉手工纺织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农村,如果谁家的女人不会纺线织布或手工做衣服,会让一村子人瞧不起。织布机是女人的舞台,她们用织布机编织着日子,编织着生活。

织布机是一种全木结构的长方形简陋织布工具,主要由主体、梭子、挡板、踏板、绳索等组成。用织布机织布,需要相当的技术。这种全木质、全手动的织布机,编织时需手脚并用,灵巧配合。织布时织梭的用力要均匀、速度要一致,否则,织出的布会不平整,做成的衣服会起皱。织布的工序很繁琐,通过纺线、络线、牵机、整经、递缯、穿杼、拴机、做穗等程序后,才能上机织布。

记得每年的春天,母亲会把左邻右舍的婶子大娘叫到家里来帮忙。母亲先把提前染色上桨的棉线拿出来,让父亲把院子扫得一尘不染,在量好的距离内锲入密密麻麻的小木橛。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趟趟地接过母亲手里已分好类的线,或一两根,或三四根,依次缠到母亲指定的位置上。很快,地上已有粗粗几缕或红或蓝或黄的线,这也就是母亲们要织布的经线了。然后,把它们串在织布机疏密相间的挡板上,接下来就是织布了。母亲坐在织布机的横木上,那光溜溜的梭,如精灵般在母亲灵巧的手里左右窜动。双脚还要踏着两块木板一上一下地拉动着纵轴上的线,不断地交叉着。脚每踏一次,一只手把梭子从空隙中穿越一次,另一只手推动横木挤压一次。后续过来的棉纱就紧靠在前面织好了的布边上。手脚并用,棉布一寸寸往后退,卷进了后轴。随着织梭的左右跳动,五颜六色的彩布在织布机上流淌。

母亲每年织的布都要换换颜色,从来不重样。今年是土黄色的,明年就是淡青条格的,后年一定是紫花色的。所以,母亲的橱柜里放着五颜六色的老粗布。这些老粗布静静地卧在橱柜里,等着母亲把它们派上用场。紫花色的做成被面、褥面,土黄色的做成被里、褥里,条格的做成衬衫。

在那架已经锃亮的织布机上,母亲织就了全家人的夏单冬棉,也织就了全家人的温暖和体面。后来,由于母亲的身体不好,就不再织老粗布了。同时,随着市场上五颜六色的各式布料的涌现,人们也不再用老粗布做被褥和衣服了。母亲在一个飘雪的冬天走了。办完母亲的丧事,我们兄弟三人打开母亲的橱柜,看着那一摞摞整齐的五颜六色的老粗布,一时泪如雨下。我拿了两匹母亲织的老粗布留作纪念。一匹淡青条格的,一匹紫花色的。

织布机和家织老粗布已经退出了生活舞台,可我对老粗布依然情有独钟。有时,我会在寂静的夜晚拿出母亲织的老粗布凝神静气地看上半天。恍惚中,我又看到了母亲在织布机前“咣咣”织布的身影。偶尔母亲也会抬起头,用慈祥微笑的目光看着我,让我心头一暖,暖出泪花来……

(选自《燕赵晚报》,有删改)

亮点借鉴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采用了由物及人的写法,通过“织布机”来写母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本文有以下亮点值得借鉴:

 一、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全文虽以写人叙事为主,但却深深地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在关键的地方,则通过凝炼的语言,作了画龙点晴的点染,很有感染力。

  二、白描手法,勾勒人物。作者采用了白描的手法,几笔就把人物形象、性格特点,传神地勾勒了出来。一般来说,记叙人物的散文以人物为中心,但在刻画人物形象上与小说不同,不追求人物性格的完整,而是通过富有特征的细节、生活片段或人物性格的某一方面来寄情写意。本文重点描写了母亲织布的细节,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能干。

  三、条理清晰,线索明了。文章以“织布机”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来写,条理清晰,井然有序。文章通过“织布机”这一事物,展现了母亲的勤劳能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赞美和思念之情。

   新作呈现

碎布拼成的花书包

  李萌子

上小学的时候,我的书包是妈妈用缝纫机做成的。这种用旧衣服、碎布头加工而成的书包,在我们那儿很流行,算是废物利用,既可以节省家里的开支,又能展示妈妈们的手艺。

书包的样式有很多,有的是用旧衣服改的,工艺比较简单,是直接把衣服拆成片缝合而成,这种书包看上去样子丑丑的。还有的是用各色布拼成条纹状做成的,稍稍麻烦些,需要先把布头裁成长条,拼接成片,然后才能做成书包,如果颜色搭配妥当,这种书包也就比较洋气。最高级的就是我妈妈做的那种碎布书包了,制作过程相当复杂,做出来的书包当然也是最漂亮的。

临近开学,妈妈就开始翻箱倒柜找碎布头,那全是她平时给邻居们裁衣服时剩下的。妈妈的手很巧,她虽没有经过什么培训,但裁出来的衣服穿在身上总是十分合体。婶子大娘们来找妈妈裁衣服时,通常会剩下一些碎布,她们总会慷慨地说:“碎布就不要了,留着给孩子缝花书包吧。”妈妈帮人裁衣服是不收取费用的,当然也就心安理得收下了那些碎布头。每次她都会把这些布头小心翼翼地卷成卷,再用一根细细的布条捆起来,存放在箱子的底层。做书包的时候,这些碎布就该派上用场了。妈妈把那些布卷一一摊开,仔细研究,有时候还用手指比划着,挑出中意的之后,她便开始裁剪工作了。妈妈先把这些碎布裁成大小一致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要裁好几十个才能够用。三角形裁好之后,妈妈把它们摆好,用心斟酌颜色花纹的搭配,将三角形两两组合拼成正方形。把正方形连成布条,再把布条连成布片才可以做书包,这可是一个十分漫长的工程。妈妈做书包时,我就守在旁边,听着缝纫机的“哒哒”声,看着妈妈在那儿拼图案,那是一种乐趣。看那些零零碎碎的布头在妈妈的手中渐渐连在一起,年幼的我感到好神奇,心里对妈妈充满了敬佩之情。妈妈一天学都没有上过,她不懂数学,竟然能把三角形正方形裁得那么规范,她不懂美术,却懂得颜色的冷暖搭配。

当所有的拼接工作完成之后,妈妈按照书包的形状把布边缝合起来,再加上花边,一个漂亮的书包就出现在我的眼前了。妈妈拉过我,把书包贴在我身上,量一下长度,加上两根带子,最后的工作就完成了。背上新书包的那一刻,我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走在上学的路上,我的花书包总能招来小伙伴们羡慕的眼神,因此也就有一些小伙伴缠着自己的妈妈到我家学艺,可是做出来的书包总是没有我的漂亮。这样的花书包通常是每年一换,妈妈不想让我背着旧书包去上学,故每年都要给我做新书包。那些用过的书包还有别的用场,妈妈会把它们当成手提袋提着去赶集。背着妈妈用碎布拼成的花书包,背着妈妈的爱与希望,我走过了小学时光。

升入城里的中学,妈妈花好几十元给我买了个漂亮的书包,她说中学的书多了,她做的书包装不下,以后她也不再给我做书包了。班里同学们的书包一个比一个时髦好看,但看惯了这些时髦的新款书包之后,我忽然觉得它们少了一点什么。

一次星期天回到家,忽然看到了妈妈赶集回来提着的碎布书包,我接过来拿在手里,顿时感觉无比亲切。仔细看着那上面的一个个小三角形,我眼前又浮现出妈妈做书包的场景,耳边仿佛又传来缝纫机的“哒哒”声。望着眼前由碎布拼成的花书包,我嗅到的全是爱的味道。

点评

小作者受到文章《织布机里的老时光》的启发,写下这篇文章。文章由物及人,通过“碎布拼成的花书包”,写了妈妈对自己的爱,表现了妈妈的心灵手巧。作者在写人叙事的同时,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本文是对范文的成功模仿与创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