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山水长流 2018-12-17

为书信封口(常用在信封上寄信人姓名之后):张~;李~。或者扎束器物的绳。《汉书·外戚传下》:"使客子解箧缄。"颜师古注:"缄,束箧之绳也。"李商隐《谢京兆公启》:"伸纸发缄。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 拼音

    jiān

  • 部首

  • 古体

    缄、椷

  • 解释

    为书信封口;书信

  • 相关文献

    《庄子·胠箧》

 字词信息

【读音】:jiān

【部首】:纟

【古体】:缄、椷

 基本解释

1、为书信封口(常用在信封上寄信人姓名之后):张~;李~。

2、封;闭:~口;~默。

3、书信:~札;~牍。

相关典故

  1. 同本义,捆扎,绑。

缄,束箧也。――《说文》。

缄,索也。――《广雅》。

则必摄缄縢。――《庄子·胠箧》。释文:"绳也。"

摄缄縢。――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使客子解箧缄。"――《汉书·外戚传》。颜师古注:"束箧之绳也。"

2.封闭意:"(书楼)藏唐太宗、明皇御札诏敕,缄锁甚紧谨。"--《宋史·高昌国传》。特指封闭信口:"常缄素札去,适枉华章还。"--韦应物《答崔都永》诗。

3.书信意:"两月劳君寄两缄。"--王禹偁《回襄阳周奉礼》诗。"开缄见手扎,一纸十三行。"――白居易《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

4.缄口意。

"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后因以「缄口」指闭口不言。--《孔子家语·观周》。

遂缄吻、抑鼻、潜息。--《钦定四全书·归田类稿》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韵》古咸切《集韵》《韵会》居咸切,$音监。《说文》束箧也。《广韵》缄封。《家语》孔子观周庙,有金人,三缄其口。《庄子·齐物论》其厌也如缄。

《集韵》公陷切,减去声。棺旁所以系纤者。

与咸通。《礼·丧大记》大夫士以咸。《注》咸读为缄也。《释名》棺束曰缄。缄,函也,古者棺不钉也。

 词组

1.【缄縢】:绳索。

2.【缄书】:书信。

3.【缄默症】:一种心理障碍。其行为特点是:很少或没有言语,缺乏注意力,对父母没有亲密的依恋关系,对玩具和交友不感兴趣,自我服务能力差,有攻击性行为,刻板行为多。但也有一些正常表现,如运动能力和记忆的发展较好,对机械客体或智力课题有兴趣等。

4.【缄口】:闭着嘴不说话。

5.【缄口不语】:闭着嘴不说话。

6.【缄默】:闭口不说话。

7.【三缄其口】:嘴上贴了三层封条。指言语谨慎,不说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