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所创造的书法作品是非常多的,有些人写了一辈子的字,临过无数的字帖,但很少在各类大赛中获奖或是入展,这对于写字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实在是很不公平的。因为他们为了自己喜爱的书法,可谓是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在遇到各类比赛时,总是信心满满的投寄作品,最终还是失落至极,这方面存在的原因是很多的,但其中一个是自己的学习路线或是方向出了问题,这个方向就是学习书法的选帖,也就是一开始所学的字帖有方向性的错误。 楷书的分类这个问题的提出回答起来也是很复杂的,为了说清楷书与入展的关系,只是说一下大类,一类是魏碑,另一类是唐楷。唐楷是今天要说的重点,在唐人的作品中,唐初的欧阳询,唐中期的颜真卿以及晚唐的柳公权。这三个人是中国书法史上无法回避的楷书大家,他们的作品多为后世学习的楷模。 唐楷书法的特点比较从上述三人的楷书作品分析,欧阳询的"欧楷"笔法严谨,法度严密,可以说已经树立了楷书书写的经典,但由于其法度过于严密,字形太过唯美,搞书法创作往往不能在此进行突破,因此来说,这种书体在当代书法大赛中,入展的概率就非常小。柳公权的"柳体"是继承了欧阳询的书法风格,集欧体与颜体为一体,并且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集欧体的"瘦"与颜体的"肥"并蓄,但由于柳体书法在骨力方面太过突出,不利于书法的创新发展。而颜真卿的"颜体"笔法多样,体势松散,但它却宽博雄浑,质而朴拙,学习起来"出口"较多,很有利于创新。 鉴于对上述三种字体的分析,颜体不论是临帖学习还是书法创新,都是十分有利的。据有人分析,每次书法大赛中,大凡入展的楷书作品,大都是颜体作品居多,而其他书体入展的比例几乎为零。 颜体临写的学习方法初学书法时,应当以颜体为临摹对象,在学习时,主要从其用笔和字形上进行把握。颜体的用笔特点是中锋用笔,书写速度不宜过快,颜体楷书的点画看似要求不那么严格,这是相对于欧楷和柳体而言的,但点画之中有随字形的变化而变化的,在临写中,首先要对其点画进行书写练习,并观察因字不同而点画的不同变化,要做到"随字而变"、"随势而动"的要求。另外是字形,颜体的字形一般呈匾势,在书写中也要把握这个特点,尽量做到像,这是临写时的基本要求。 颜体创作方法前面说过了,关于书法创作的"出口"问题,这里有必要进行一个解释。我们知道,书法创作要有继承性,也就是学谁的,要让人一看是从哪里来的,对于上述三人的楷书而言,唯一有"出口"的就是颜体书法。它的出口在哪里?就是字形和笔法上,既然颜体书法有这么多"出口",这就给创作找到了"出口",让创作时会更加灵活。 书法创作贵在会变,既要有继承性,又要有自己的创新点,如何变就成了最大的问题了。在追求变化时,可以从字形上变,也可以在点画上求变,最终要做到"万变不离其宗"。例如字形的变化可以通过线条的长短、粗细来变,有的高手在线条的变化上会让弯的线条更弯,让短的线条更短,等等,这样的方法就能让细心的找到更好的创作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