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词曲中的“暗韵”暗韵,就是诗句中除韵脚之外的韵,也就是句中押韵。 适当地运用暗韵,可以使诗词在阅读之时更加悠扬悦耳。 沈义父(宋)《乐府指迷》云:“词中多有句中韵,不惟读之可听,而歌时最要叶韵应拍,不可以为闲字而不叶。”这句话说明了暗韵的重要性,不能把它当作“闲字”而不“叶(押韵)”。 暗韵在词和曲中是常见的,这是谱书中所规定的,比如龙榆生《唐宋词格律》中《沁园春》一调注明:一百十四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亦有于过片处增一暗韵者。 所谓“过片处”就是词与曲中的下片中的第一句,一般是第二字为暗韵。 陆游(唐)《泌园春·孤鹤归飞》中下片起句:“交亲零落如云, 李文溪(清)《沁园春》下片起句“平生黄卷青灯,肯珠翠奢华八尺檠。”“生”、“檠”押韵,“生”字暗韵。 也有暗韵不押的,如毛泽东《沁园春·雪》中下片起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其中“山”应为暗韵,但“山”字并不与“娇”押韵。 是毛泽东的疏忽,还是其它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按照词谱,“山”字处押韵的为多见。 暗韵在元曲中要求比较严格。一般也出现在“过片处”——下片首句中的第二字。 例如:《黄钟·昼夜乐》的下片《么篇》的首句“仄平∧仄平∧上去平”(“∧”为暗韵符号)第二、四字为暗韵,且一、二字与三、四字为迭字。 赵显宏(元)的《黄钟·昼夜乐·夏》中下片《么篇》的首句:“小哥,小哥忒恁快活”“哥”、“活”押韵。“哥”是暗韵。 暗韵在律诗中一般是不允许的,在律诗中出现了暗韵,称作“犯韵”或“冒韵”,应尽量避免。特别是第三字以后出现暗韵,更是不允许的。 卢仝(唐)《逢郑三游山》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诗中“逢”、“ 因此,我们在诗词的创作中,写律诗时应避免暗韵,避免“犯韵”——特别是第三字以后。而在写词或曲时应根据谱书的要求,该暗韵时必须暗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