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灯彩

 苏迷 2018-12-18

 姑苏一叶

  国人元宵观灯的风俗,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形成,汉武帝就“结灯为山祭祀太乙”,到唐代,元宵张灯的风俗进一步盛行,进入宋代,更是盛况空前,城镇上出现了灯市,中国的元宵节也被称为灯节。

  中国的灯彩流派纷呈,苏州灯彩自古就独树一帜,与福州花灯并列前茅。据《石湖乐府序》记载:“吴中风俗,尤况上元,前一日已卖灯,谓之灯市。”由于元宵赏灯风俗在苏州十分盛行,这就促进了苏州灯彩工艺的高度发展。这门始于南北朝,盛于唐宋的灯彩工艺发展至宋代,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苏州制作的花灯在全国花灯界被评为上品,蜚声海内。到了明清两代,在苏州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和明代“吴门画派”艺术的影响下,苏州灯彩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其时,制灯店铺主要集中在阊门沿线,每至灯节,吴趋坊、西中市、吊桥、南浩街一带,灯市兴旺,蜿蜒十数里,悬挂各种灯彩,供人观赏,同时出售。民国初年,苏州灯彩仍然比较兴旺,1925年成立灯业公所以来,大小灯铺有117家之多。

  苏灯的样式应有尽有。比如南宋时就有莲花灯、栀子灯、琉璃屏灯、琉璃帘灯等,其中有一种是用琉璃器皿盛水放进几尾金鱼,装在灯里供人欣赏的灯,烛光映照着金鱼悠然浮游,别具一格。至明代,据《姑苏志》记载,苏灯又增加了葡萄灯、鹿犬灯、走马灯、栅子灯等名目。清代灯彩花样更多,人物灯就有老驮少、西施采莲、张生跳墙、刘海戏蟾等,花果灯有荷花、葡萄、瓜藕之类,百族灯则有仙鹤、凤凰、喜鹊等各式寓意吉祥的动物造型,还有走马灯、龙舟画舫、梅里灯,等等。

  苏州花灯中最具巧思的可称得上走马灯,苏州人又称这种走马灯为“有来哉”灯,灯上绘有各种故事人物,有西施采莲、张生跳墙、刘海戏蟾之类。待灯里燃起蜡烛,冷热空气对流,人物即能循环转动,颇有趣味。有一只“上桥落马灯”,灯面上绘着小桥流水人家,粗看无人,但点上蜡烛,即隐约出现一个骑马的人影,跑到桥堍,人与马又会分离,马影先过桥,人影随后过桥,过桥后又跨上马背,渐渐隐去,其手艺之高超,令人惊叹。

  苏灯的制作技艺以丝绸、纸张、竹木、铅丝等为主要材料,使用尺、钳、剪刀、毛笔四样工具,采用“扎、糊、剪、绘”四种纯手工技艺,经过几十道工序,光造型方面就有画图纸、放样、画线、断料、弯造型、焊接、整形等步骤,以看似简单常见的兔子灯为例,先要把成卷的铅丝拉直,然后折出形状、焊接、整体成型、整架、糊面、做边、穿线、做眼睛、画图、签名……其中光是糊面,就要用8块布拼起来,一定要拼得挺括、干净、美观,拼得不好,就会出现发皱、裂开等现象。所以,一天能做三到四只兔子灯已经是本事大的了。由于苏灯工艺融合了纸扎、糊裱、剪纸、绘画、装饰等工艺,其成品造型优美,结构精巧,色泽鲜艳,装饰华丽,与其他苏作一样,具有精、细、美、巧的艺术特征。

  2008年,苏州灯彩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扩展名录。汪筱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汪筱文自17岁进入苏州民间工艺厂,就跟着民间艺术家周公度、画家沈彬如学习,在老一辈的精心传授下,汪筱文进步很快,为他以后制作苏灯打下了坚实基础。汪筱文尤其喜欢绘画和手工折纸,一年后,他主动提出要学习制作灯彩,拜著名苏灯艺人吴仁昌为师,专攻苏灯制作,这一做就是一辈子。2010年以来,经苏州市文化部门牵线,汪筱文已在振华中学与平江中学开设了灯彩传习班,每年培养孩子100多人。姑苏区民协近几年也组织老艺人到社区和各小学校,传授苏灯制作技艺,可以说,苏灯技艺在当下苏州已得到传承。2012年,汪筱文和女儿汪丽秋携手,将宋代已有却失传已久的“亭台楼阁”灯完全恢复了出来,因为这种灯有一万个空隙,所以又叫“万眼罗灯”,当年可是进贡给皇帝观赏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技艺失传已久。父女俩花费半年时间,终于制作完成了一盏有两万只眼、高达174厘米,直径为160厘米的“亭台楼阁”灯,让我们老百姓也能享受从前皇上的待遇,一饱眼福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