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坐看山水 聆听佳音——专访汪彝鼎大师

 眼镜老猪猪侠 2018-12-19

汪彝鼎江苏海门市人,高级技师,上海市盆景协会理事,原上海植物园盆景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盆景艺术大师。

汪彝鼎先生研究山水盆景多年,总结前人经验,参考中国画理以及自己制作实践的基础,提出了山水盆景“上观峰、下观脚”的观点。他认为,山水盆景创作中,要考虑石料的颜色、纹理、质地的统一变化以及布局的神韵和意境,使作品达到形、色、神、韵和谐统一。

他的作品曾获多种奖项,另外,他还发表过很多著作论文,为盆景理论与技艺的普及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994年,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授予汪彝鼎先生“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问:结合中国山水画中的“荷叶皴”您的软石雕刻技法独具特色,请您简单描述下您如今独特的皴法雕刻手法是如何练成的?


答:在山水盆景中应用了很多皴法,不光是荷叶皴法,还有斧劈皴、披麻皴、卷云皴、折带皴等,可以说只要是中国山水画里在用的皴法,山水盆景选材硬度不高,这些皴法是都可以应用于山水盆景之中的。


而我的父亲一位山水画家,从小耳濡目染,我既对艺术文化感兴趣,又非常了解中国山水画中的皴法精髓,所以在制作山水盆景时胸中有书画,自然雕刻起来就得心应手。

 

问:山水盆景雕刻技艺如何传承?这个问题您是如何看待的?


答:我近些年来一直专注于山水盆景的软石雕刻手法,很可惜的是没有年轻人来拜师学艺。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我们国家地域辽阔,盆景派别众多,单独山水盆景又分为硬石山水盆景和软石山水盆景,我常年在创作的大多是软石雕刻的盆景;单独从制作方法上来说,硬石山水盆景一天就可以做两个作品,而我做的软石山水盆景一个月才能出一个作品,因为我的山水盆景作品就像中国山水画中的工笔画,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雕细琢,才能体现出石材本身的光泽和它的自然韵味。而现在社会上的人大多逐利,很难沉下心来做这样费时费工的事情,之所以导致恐怕后继无人的情况我想这是个社会问题。

 

问:您有一本著作《如何制作砂积石盆景》,砂积石有那些特性适合制作盆景?


答:由于砂积石取材广泛,属于石灰岩,内部结构各有不同,富有强烈变化性的砂积石可以制作成大写意或特写意的山水盆景作品;内部结构较为均匀的砂积石,可以制作成远山造型的山水盆景,来源广发结构层次有富于变化这是它作为山水盆景素材被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听涛” 五针松 汪彝鼎藏品


问:您能对您著名的盆景作品“听涛”的创作过程和立意简单做个介绍吗?


答:这张照片是这个盆景作品上盆五年后的样子,已基本成型。我的作品大多以尊重树的本性,自然本性得来,不会去特意给它立意。在制作过程中,不止是一个方面决定着盆景枝条的取舍和盆景整体的构图,尊重树木本身的生理生态需求,保留它的原始特性,以及它本身所代表的文化形象。拿这个盆景来说,松树的性格本就是挺拔,高大。为什么这么说,自古诗画中的松树,还有我国对松树赋予的精神面貌就是挺拔,高大的,所以我所选择的桩材的时候特意选择了两株笔直的五针松桩材,具体内部布局需要借鉴古人山水画中的树木造型,盆景创作其实就是综合了这种种考虑才能完成的。

 

问:您作为当代最早一批玩山水盆景的前辈,请您描述下当代山水盆景重又兴起的原有以及对近几年盆景制作上您有什么看法?


答:最初制作山水盆景的时候,我认为所使用的材料还是很环保的,都是裸露在山体外层,属于风化或者半风化的一些石材,如太湖石,英德石这些石材属于这一类石材,它们在生活中没有什么实际用途,所以把这些废料利用起来,变废为宝,就衍生出了“山水盆景”,而随着我们国家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制作山水盆景中竟出现用很名贵的绿松石,孔雀石来制作山水盆景,这样的现象是我不提倡的。

 

问:您认为山水盆景和树桩盆景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各自的优势体现在哪儿?


我认为树桩盆景表达的是自然风景中的一个局部,是一个个体的表现;而山水盆景更多表达的是自然风光的一个全貌,是一个全景的表达。山水盆景的优势在于山水盆景易于保存,不会像树桩盆景那样需要大量时间去养护,管理。另外微型山水盆景是可以走入千家万户的,它可以放置于文人案头,甚至放置于客厅电视机旁作为装饰,作为一个喜好它可以随时把玩,微型山水盆景我想未来可以成为一个大众化的形式。


树桩盆景的优势在于它有四季变化,而且在制作过程中,不同的制作者会有不同的想法,需要精心管理造型的过程中会加深对盆景的热爱,同时给作者的成就感也会进一步加深,有丰富的变化性。


微型山水盆景、挂壁欣赏


问:您屡次出国参展,1984年您在波兰讲授山水盆景的制作及欣赏,当地对您的山水盆景是否能够理解和接受?


答:当时是代表中国花卉考察团前去波兰,波兰当地答应可以把花卉怎样长期保鲜的方法分享给我们,同时要求我来给他们传授山水盆景的制作,当时的波兰早已关注我国的盆景发展,而我的授课得到了当时波兰民众的热烈欢迎,把我讲授的课程在波兰当地连载4期专题报道。可见盆景作为一门艺术文化,它是无国界的。

 

问:201711月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山水名城——靖江,在此次展览中看到很多一直致力于山水盆景创作的盆景爱好者们,有人说这是山水盆景的复兴,就此您有什么看法?


答:这个活动我有听说,做的非常好,广泛被盆景圈内人士所传送,前去参加的盛定武、朱金山等人都是很熟悉的后辈,这个活动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山水盆景的复兴,希望这样的活动可以继续举办下去。

 

问:您认为我们当代的盆景创作中在哪些方面急待需要创新?


答:我认为我们现在的盆景发展很好,各种比赛展览活动频出,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民众参与盆景活动的积极性。但同时也看到一些问题,树桩盆景近些年在江浙地区是个主流,我国地域辽阔,最初盆景只有两个派别,北派和南派,北派主要是以江浙一带为主,南派是广东,广西为主;后来各个地域竞相创作,又细分成五个流派,而软石雕刻的山水盆景是属于海派盆景的一个门类,我想说的是艺术应该百家齐放,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山水盆景,不然很多山水盆景技艺在我们这一代人去世之后可能会彻底失传,同时盆景界缺乏后辈力量,这个问题也很严重。


内容来源:《中国盆景赏石》‍ 2018-8/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