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过冬”系列一 超声在脑卒中筛查的临床应用

 RG冷暖自知 2018-12-19

冬天我们常常听说,“XXX脑血栓或者脑溢血了…”其实这和心肌梗、心源性猝死非常类似,低温会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同时也增加了脑溢血和脑血栓发作的机会


原因是:冬季人体毛细血管收缩,血循环外周阻力加大会引起血压升高,促进血栓形成,因此上了年纪的人更容易导致诱发脑中风。

现代城市老人们格外关注自己的健康,再加上社会对脑血管疾病的科普,随着各地超强冷空气的来临,未来将会有大量的老人走进医院、卫生院进行脑血管筛查,各位超人们要做好准备喽。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超声在脑卒中筛查的临床应用。


高危人群   

颈部血管超声异常者:男 73.9%;女 26.1%。

40~49岁: 男  71.9%;女  28.1%。

70岁以上: 男  58.3%;女  41.7%。


颈动脉解剖:


检查内容:

二维图像:直观、实时观察动脉血管的走行、管腔、内中膜厚度,形成斑块的部位、大小、性质及对狭窄程度的判断。 彩色多普勒:血流方向、性质(层流、湍流及涡流);有无充盈缺损、狭窄、血流中断及倒流。 频谱多普勒:观察血流形态,测量动脉血流速度参数。


颈动脉内中膜

内中膜厚度(IMT ): 纵断切面上测量后壁内膜上缘与中膜的厚度。正常<>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IMT ≥1.0mm为增厚,颈动脉硬化的早期病变。


测量部位:

颈总动脉  颈动脉分叉水平以下1-1.5cm。

颈动脉球部  颈内动脉起始处局限扩张部位。

颈内动脉近段  球部以远1-1.5cm处。(测量部位应远离斑块部位)


颈动脉硬化斑块

斑块形成:局限性IMT≥1.5mm或大于周围正常IMT值至少0.5mm,或大于周围正常IMT值50%以上,且凸向管腔内的局部结构变化。



斑块的超声定义:

IMT≥1.5mm 大于周围正常IMT值至少0.5mm ¡大于周围正常IMT值50%以上,且凸向管腔内的局部结构变化。


斑块构成顶部(纤维帽);体部(核心部);基底部;肩部



发部位

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至颈内、外动脉起始段2cm内,颈动脉球部侧壁是最好发部位,很少单独发生于ICA远段。


由于斑块形成的时间及病理组织结构不同,形态及回声表现不相同。

斑块的形态学分类:规则型、不规则型、溃疡性斑块。

根据斑块声学特征:

①均质回声斑块:分低回声、等回声及强回声斑块。

②不均质回声斑块:斑块内部包含强、中、低回声。

均质回声斑块

低回声斑块:脂质为主伴少量纤维组织的脂质型斑块。

中等回声斑块:胶原组织为主的纤维斑块。

强回声斑块:斑块内出现组织钙化。

不均质回声斑块

斑块内部包含强、中、低回声。

易破裂形成溃疡,脱落后随血流进入颅内造成栓塞,属于不稳定型斑块。


斑块测量:

1、斑块测量主要测斑块的厚度和长度,同时描述斑块形态 。

2、斑块厚度选横断面测量 (推荐),长度(累及范围)选纵切面测量 。




颈动脉狭窄的评价


病变程度分四级:I级  1%—49% (轻度);Ⅱ级 50%一69%(中度);Ⅲ级 70%一99%(重度); Ⅳ级 血管闭塞  


2003年美国放射年会超声会议公布标准。

颈动脉狭窄彩色多普勒表现:


狭窄前段:

当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颈总动脉可出现颈外动脉频谱形态。对侧颈总及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可增大。


狭窄处:

血流速度增大是狭窄处最主要频谱特点 。


狭窄即后段:

血流为五彩镶嵌色。频谱为紊乱特征的毛刺状频谱。


狭窄远段:

表现波形低钝、流速减低、收缩期上升缓慢的特点。


椎动脉超声检查技术

灰阶图像:内膜光滑,壁呈弱回声或等回声,腔内为无回声。

CDFI观察血流充盈状态及走形:椎动脉血流颜色应与同侧颈总动脉相同,远段随寰椎略有弯曲,多呈两种不同的颜色。




椎动脉内径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内径   3.7±0.45cm;PSV   52.1±14.0cm/s;EDV   19.2±5.8cm/s;PI   0.97±0.30;RI   0.62±0.05


解剖结构:  V1段


解剖结构:  V2段、 V3段


解剖结构: V1 段、V2段、 V3段


解剖结构: V4段


椎动脉生理性变异

管径:50%~73%正常人发育不对称者。

椎动脉发育不良: 一侧管径均匀性偏细,管径小于对侧50%以上或管径≤2.5mm,对侧管径代偿性增粗。


椎动脉生理性变异

走行椎动脉进入横突孔位置变异。正常经颈段进入第6颈椎横突孔上行,未经第6颈椎孔,沿锥体前外侧经其他椎间隙的横突孔上行,即为走行异常。当进入的椎间隙位置较高时,探测不到典型的椎动脉声像图,容易误诊为椎动脉闭塞。


椎动脉粥样硬化


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起始段狭窄的评价标准(卫生部脑卒中筛查)


起始段狭窄的评价标准(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


椎动脉起始段狭窄


椎动脉起始段狭窄


椎动脉颅内段狭窄


椎动脉闭塞

二维图像: 管腔内透声差,内膜显示不清晰,充填低、中等、强回声,管径变细(慢性病变)。

彩色多普勒:探查无血流信号,侧枝循环建立。


锁骨下动脉

观察双侧锁骨下动脉开口处至椎动脉分支水平血管结构,测量开口处血流速度。


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

观察斑块位置、大小、形状、回声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同侧上肢动脉和椎动脉血供受阻,由健侧椎动脉向患侧椎动脉和上肢动脉供血。因此,出现患侧椎动脉的血流方向的改变,导致临床出现典型的椎-基底动脉缺血改变,即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SA狭窄程度不同产生的窃血类型不同:1.隐匿型窃血。2.部分型窃血。3.完全型窃血。


隐匿型

部分型



颈动脉外科治疗:1 颈动脉支架置入;2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支架置入

治疗前检测:斑块回声、分布、血管残余管径、原始管径、血流速度参数、评估狭窄程度。

支架置入后检测及时发现支架术后再狭窄产生的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术后再狭窄

1.支架内流速升高:观察近、中、远段的流速变化,特别是远段。

2.要结合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检测结果。

3.术后再狭窄程度的超声评价,参照颈动脉狭窄评价标准。


支架内再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术前检测内容:血管狭窄部位和长度,斑块的形态,大   小,回声特性,评估狭窄程度,特别要指出斑块分布范围,斑块远端位置距颈动脉分叉水平的距离,关系到内膜剥脱术的成功率。


术中检测内容:斑块剥脱是否完整,原狭窄部位有无残留的内膜或斑块,手术刀口缝合处是否狭窄,检测血流速度并与术前比较。


术后检测内容:观察内膜剥脱后远期疗效,内膜消失,血管内径、血流速度恢复正常。


总结:

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超声检查可对颈部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严重程度以及颅外脑循环异常作客观评估。

超声检查作为常规检测筛选手段,为早期诊治提供了无创、简便、经济、可重复的重要手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