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识尽天下字,读遍人间书,他是民国最狂的才子。

 朱小猪zzy 2018-12-20

来源:每天读首诗

2018年12月19日是钱老20周年的忌日,

 谨以此篇纪念钱钟书先生!


有人说他目中无人、恃才傲物;

有人说他是民国第一毒舌;

有人说他学贯中西,是民国第一才子;

他却说:人谓我狂,不知我之实狷;

每一个被誉为天才的人,

确实大多都是不被人所了解的。

为人夫他天真如孩童;

为人父他调皮如顽童;

为自己他耿直如竹筒;

他就是识尽天下字,读遍人间书,

民国最狂的才子——钱钟书。

01

只要有书可读

他便别无他求

1910年11月21日,

钱钟书出生于江苏无锡钱家。

根据传统,大房没有儿子,二房得过继。

所以钱钟书一生下来就过继给了伯父。

伯父给他取名为“仰先”,字“哲良”。

但有的人天生就是读书的胚子,

钱钟书绝对算是有名的一个。

他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书。

故后又改名为钟书。

人如其名,恰如其分。

他确实跟书有着一辈子的情缘。

但贪玩是小孩的天性,

幼时的钱钟书着实是个爱玩的主。

四岁时开始认字,六岁上小学。

但不到半年,因为一场病而退学呆在家里。

他的伯父是个有趣的老头,嫌送他入私塾麻烦,

就干脆自己做起了钱钟书的启蒙老师。

这位启蒙老师的上课方式相当的随意开明,

上午自己出去喝茶,

就给一铜板让钱钟书去买酥饼;

另给二铜板让他去看小人书。

所以童年的钱钟书,

就是在看小人书和玩耍中度过的。

小时候的钱钟书自带呆萌属性,

天天没心没肺地自得其乐。

别人上学都穿皮鞋,唯有他穿钉鞋上学。

路上看见许多小青蛙满地蹦跳,

就脱了鞋捉来放在鞋里,光着脚去学校。

上课时,小青蛙从鞋里跳出来,

把同学们都高兴坏了,

而等待着他的必然是罚站,

但呆头呆脑的他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之处。

穿钉鞋就算了,

他爱玩的东西一般人也看不懂。

他最喜欢玩的游戏叫“石屋里的和尚”,

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有点无聊乏味。

果不其然,这游戏就是盘腿坐在帐子里,

身上披一条床单,一个人念念有词。

别的小孩都不感兴趣,他却玩得津津有味。

他还喜欢跑到他伯母娘家的大院子里疯玩,

一玩就是一整天,反正他也不上学,

功课什么的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

这种超前的散养模式,在某种程度上,

造就了钱钟书无拘无束,闲适性灵的秉性。

02

别人口蜜腹剑

他是口剑腹蜜

钱钟书和他的父亲钱基博

别家是慈母出败儿,钱家是严父打屁股。

钱钟书伯父去世后,

钱基博见儿子染上了一堆坏毛病,

心里简直被他给气乐了,

势要把他这棵歪苗给拨正。

因此,对钱钟书开始了虎爸式的教育模式。

人的天性虽然是隐而不露,难以改变,

但在他爹的鞭笞下终究还是开窍了。

1929年19岁的钱钟书,

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入校不久就名震清华。

因为他数学只考了15分。更主要的是,

他仅凭国文特优,英文满分的妖孽成绩,

在174名考生中,名列第57名。

钱钟书的童年是“野”过来的,

性子在同龄人里面当然是一股泥石流。

要不然他爹也不会给他取字为“默存”了。

默存者,典出《易·系辞》:

“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意思在让他改改乱说八道的臭毛病。

奈何钱钟书还是凭着自己的本事,

拿下了“民国第一毒舌”的称号。

正所谓读书越多的人,越“反动”。

从来就不受约束的钱钟书,嘴巴更是不饶人。

喜欢吐槽人家不说,还喜欢拐弯抹角,

但又让人明眼都能看得出是在说谁。

在他的著作里,最为人所熟知的,

便是专门写了个小说《猫》,

来调侃了一下林徽因和她的那些男朋友们。

对张爱玲,他认为她大节有亏;

对沈从文,在小说中笑他“虽然名满文坛,

还忘不掉小时候没好好进过学校,

老觉得那些‘正途出身’的人瞧不起自己……”

对鲁迅,认为鲁迅的短篇小说写得非常好,

末了又补一刀说:他只适合写短的。

对王国维,他说王的诗词“笔弱词靡”;

对陈寅恪,他认为不该花费那么多精力,

来讨论“杨贵妃入宫时是否是处女”。

甚至说自己的父亲学问不高,看的书太少。

钱钟书敢如此口出狂言,是因为他读的书多。

纵然他幼时贪玩成性,功课方面并不给力。

但他从小就是个书痴,看过的书多且杂。

他曾说自己看书像猪八戒吃东西一样,

“食肠甚大,粗细不择”,俗的雅的都爱看。

据说,他在清华读书四年,

连玉泉山、八大处都没去过,

却“横扫了整个清华图书馆”。

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主任饶余威,

在《清华的回忆》中记述道:

 “同学中,我们受钱锺书的影响最大。

他的中英文造诣很深,精于哲学及心理学,

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他自己喜欢读书,

也鼓励别人读书。他还有个怪癖,

看书时喜欢用又黑又粗的铅笔划下佳句,

又在书旁加上他的评语,

清华藏书中的画线和评语大都出自此君之笔。” 

03

少年得志

又何妨年少轻狂

当然了, 如果仅仅是成绩好,

也并不能说明什么,顶多算是书呆子而已。

即使他上课从不记笔记,

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或练书法。

还每每考试都是第一名,

甚至在某个学年还得到清华超等的破纪录成绩…

夏志清说钱钟书:

“才气高,幽默,很会讽刺人。

他什么人都看不起,

他虽然一方面仍是谦虚,但是恃才傲物。”

然而钱钟书成为清华的风云人物,

还是因为他的博闻强识。无论是谁,

找他“斗学问”,最后都只能写一个服字。

黄永玉

据黄永玉回忆,有次,

他要写一个有关“凤凰涅槃”的文字根据。

但手头一点材料也没有,

尽其所能也都一无所获。

他想起了钱钟书,就连忙打了个电话过去,

钱先生的回答惊得他目瞪口呆:

“凤凰跳进火里再生的故事那是有的,

古罗马钱币上有过浮雕纹样,

也不是罗马的发明,

可能是从希腊传过去的故事,说不定和埃及、

中国都有点关系……这样吧!

你去翻一翻大英百科……啊不!

你去翻翻中文本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在第三本里可以找得到。”

黄永玉第一时间照做,果然马上就找到了。

曹禺

钱钟书看书的境界到何种程度?

真的横扫了清华图书馆?

不要说你不信,连当时他的同学都怀疑。

某天曹禺跟吴组湘在清华图书馆偶遇钱钟书,

曹禺便怂恿吴组湘去找钱钟书开书单,

问钱钟书图书馆里有没有英文版的小黄书。

钱钟书听完后大笔一挥,写下几十本书名,

还标明作者,并说明作品的风格形式......

同辈之间他是奇葩的存在,

连老师对他也是另眼相看。

当时清华有一位著名的吴宓先生,

吴宓对这个天才更是“青眼相加”。

常常在上完课后,“谦恭”地问:

“Mr.Qian的意见怎么样?”

钱钟书也不扭扭捏捏,

好话坏话他都不带委婉含蓄。

当别人问起他的几位老师的时候,

他说:这帮老师不是太笨,就是太懒,

不是太懒,就是太俗。


吴宓

后来有好事者给吴宓打小报告,

谁知吴宓却丝毫不动气,反而说:

“钱并非是孔雀开屏的那种炫耀,

而是文人墨客骨子里的傲气罢了。”

都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但文人也最懂文人骨子里的那一份桀骜。

其实对于天才来说,

既然少年得志又何妨年少轻狂呢?  

04

毒舌留给文章

温情留给妻儿

钱钟书在别人眼里的狂放不羁、恃才傲物,

却是妻子杨绛眼中的的天真、淘气和痴气。

1932年,22岁的杨绛,

在清华园偶然碰见了钱钟书。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就这样,他们一见钟情,一发不可收拾。

并在相识后的1年后订婚。若干年后,

杨绛说:“他穿一件青布大褂,一双毛底布鞋,

戴一副老式大眼镜,一点也不翩翩。” 

谁能料到,恋爱中的钱钟书,

也实力秀了一把少男怀春的肉麻。

当时钱钟书比杨绛早一年毕业,

就先去了其父亲所在的高校任教。

俩人南北相隔地展开了一段短暂的异地恋。

异地相思,只能作一句句呢喃的字语,

两人书信是愈发频繁,

尽管杨绛说自己不太爱写信。

但钱钟书依旧写个不停,就是这么任性。

还写了不少情诗,例如这首:

“缠绵悱恻好文章,粉恋香凄足断肠。

答报情痴无别物,心酸一把泪千行。”

钱大才子诗意虽浅白,一番真情却是跃然纸上。

婚前钱钟书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当感人,

婚后钱钟书的生活能力同样惨不忍睹。

在日常生活中,

他是典型的出了门就找不着北的人。

穿鞋分不清左右,连毛衣也都前后不分。

握筷子像小孩那般一把抓,

行事常常笨手笨脚窘态百出,

却又充满着傲娇的书生气。

在杨绛住院坐月子的那段时光里,

钱钟书可爱的事迹都被记在了《我们仨》里:

他每天到产院探望,

但会常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

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

我说,不要紧,我会洗。他就放心回去;

然后他又做坏事了,把台灯砸了,

我问明是怎样的灯,我说,不要紧,我会修。

他又放心回去;下一次他又满面愁虑,

说是把门轴弄坏了,我说,不要紧,我会修,

他又放心回去。他感激之余,

对我说的不要紧深信不疑。 

一家三口

钱钟书还是个十足的猫奴。

解放后,他们住在清华,养过一只猫。

小猫长大了,半夜爱和别的猫打架。

钱钟书就特别备了一枝长竹竿,倚在门口。

不管多冷的天,听见猫儿叫闹,

他就急忙从热被窝里出来,

拿着竹竿跑出去帮自己的猫打架。

如此真性情的丈夫,让杨绛哭笑不得。

她说:'我一生是钱钟书生命中的杨绛。

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

常使我感到人生实苦。

但苦虽苦,也很有意思......不算冤枉,

钱钟书的天性,没受压迫,没受损伤,

我保全了他的天真、淘气和痴气,这是不容易的。'

在女儿钱瑗面前,

钱钟书同样是个相当有趣的父亲。

关于父女俩之间的趣事,

钱瑗曾经写过一篇文章,

题目为《爸爸逗我玩儿》。在文章里她写到,

她自幼与父亲“哥俩好”,一同读书、玩闹。

钱钟书调皮如顽童,曾趁她睡着的时候,

用墨笔在她脸上画胡子,在肚皮上画鬼脸。

他编顺口溜,给她起一大堆奇怪难听的绰号,

比如猪噘嘴、牛撞头、蛙凸肚、红猢狲等。

他爱玩“埋地雷”的游戏,所以就在女儿的被窝里,

埋藏玩具、书本、小梳子小镜子等障碍物,

令她措手不及,然后她再乐此不疲的一一“扫雷”。

他热衷于教她外文单词,她年纪小不明所以,

在外人面前鹦鹉学舌般一顿乱喊。

引得客人捧腹大笑,她亦乐在其中。

就是这样一个如顽童般的父亲,在乱世中,

尽自己所能给女儿一个无忧无虑的欢乐童年。

05

默默存世

钟情于书

老舍说:哲人的智慧,

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

这句话放在钱钟书身上是再恰切不过。

早年他以《围城》、《谈艺录》等书名噪一时,

但《围城》只是钱老的游戏之作,

他本人是不怎么满意的。他毕生,

最伟大的研究成果,还是他的学术著作。

主要是谈文论艺,尤以《管锥篇》为重。

钱钟书六十多岁的时候,

开始写《管锥编》这本书。

说是写,其实就是把他的读书笔记总结起来。

一个人的读书笔记总结起来都能出书,

可见此人治学的态度与深度。

这本《管锥编》上下五千年,

涉及书籍上万部,作家四千余位。

全书用文言写成,贯通文、史、哲等领域,

又能引经据典,还运用了多种西方语言。

之后该书被“企鹅经典”文库收录其中,

要知道,在2000年之前,

该文库只收录了两位中国作家的书:

一个是鲁迅,一个是钱钟书。

但这个时候的钱钟书完全做到了默默者存。

置身于事外,对于不必要的社交,完全拒绝。

每日闭门谢客,夫妻俩以读书为乐。

“文革”期间有部门通知要钱钟书前去参加国宴。

钱钟书却道:“我不去,哈!我很忙,我不去!”

来人说:“这是江青同志点名要你去的!”

“我不去,我很忙,我不去!”

“那么,我可不可以说你身体不好,起不来?”

“不不不!我身体很好,你看,身体很好!

我很忙,我不去,哈!”

别人以为他是在装清高,不懂世故。

其实能写出被誉为“新儒林外史”《围城》的他,

不过是知世故而不世故罢了。

20世纪80年代,

美国多所大学开出高薪邀请他去讲学,

他一口拒绝了:

“他们听不懂我钱钟书的学问。”

人们把这作为他狂妄的证据,殊不知,

那是因为在他心里:故国之外不是无世界,

但不是我的世界。才会在建国后,

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土地上。

连央视在《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录》中要拍他,

也无一例外地被他婉拒了。

这些在别人眼中求之不得的曝光率和酬金,

在钱钟书看来却是:

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

虽然他读书无数,却又不困于人情世故。

但关于自己的狂,钱钟书是心中有数的,

因为他说过:

“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狂,

这个人是没志气的,

到了30岁还狂则是没头脑的。”

在一般人眼里,钱钟书才高八斗。

在学问上是泰山北斗级人物,

令人仰慕,难以企及。

但于人情世故上似乎不那么“在行”,

甚至有些冷漠孤高,给人以情感寡淡之感。

但其实对于自己,他是这样评价的:

“人谓我狂,不知我之实狷”。

他觉得自己只是性情耿直而已,

他大胆地走着自己的道路,

绝不违心地敷衍和谄媚于任何人。

正所谓“有恃于内,无待于外”。

即使被人曲解为骄傲刻薄、目中无人。

也许有些人永远是值得崇敬,

却无法媚俗亲近的,

无论是做人,还是故去做了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