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匠意”——名人藏砚专题

 刘一青 2018-12-20


砚台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文房”一词见于南北朝,专指典掌文翰之府与文人读书之所,而文房杂项便指书房内的各类案头雅玩与室内陈设。文房清玩,形微体轻,然文人往往对这些随身的小件颇下功夫,以彰显自身与众不同的艺术品味与独秀于林的文化,明代文学家、收藏家高濂所著的《遵生八笺》中就列举了文人清玩达四十余种,可以说,文房器是绚丽多彩的文人个人世界的缩影,也是文人艺术的结晶。


清 康熙 云龙纹端砚

L:19 cm

配原盖


此件端砚近似于椭圆形,造型规矩,砚面錾刻云龙纹,砚池较浅,砚背下凹,其质地细腻坚致,呈色黑青,是一件上品文人用器。端砚具有呵气可研墨、发墨不损毫、冬天不结冰等优点,宋朝著名诗人张九成曾赋诗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历史上有“南端北洮”之说,南端便是端砚。


清 月兔纹圆形端砚

D:11.7 cm

备注:日本回流

参阅:台北 1997 年,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西清砚谱古砚特展》编号 92 号。


此砚呈圆形,配木盖及底座,圆形砚堂,砚背开浅覆手,覆手内雕一轮明月与玉兔云纹。砚石质细腻,入手沉重,呈黑紫色,呵气成泽,雕工精细,线条流畅自然,文人气十足。“玉兔望月”本为宋元时期较为流行的纹饰,以玉兔对月神的贺见,暗寓臣子入朝,侍奉天子,实为得官显贵之意,由于当时都是以科举得官,故而是文人器中常见的纹饰,到了清乾隆年间,随着科举的兴盛和金石考据学的发展,仿古砚的制作很盛行,宫廷都将原存旧石用来仿制古式,并录入《西清砚谱》之中。此砚仿制“玉兔朝元”之砚,为乾隆帝喜好的六种仿古砚式之一,也是当时的流行之器。


民国 陈瑞友制铜钱砚

L:19.5 cm


此砚砚材较厚,质地坚致,器表包浆呈深酱黄色,造型独特,呈扁圆形,整体外形似窖藏的古钱,上刻“半两”、“五铢”等钱纹,砚池较浅,为不规则的椭圆形,此种造型始见于清代,之前未有所见,这是由于清代中期开始,金石学之风大盛,所以各种出土金石彝器颇受重视,中国近代的古钱收藏与研究也是起源于此,这也成为当时瓷、铜、石各类器物的造型模仿范本,此种样式极为少见,是民国时期雕砚大师陈瑞友的作品,品相亦完好,殊为难得。陈瑞友,民国时期海派砚雕创始人,名介,字介持,江苏常熟人。其作品摹刻传神,主要见有鸟兽、草虫、花果、古钟、钱币等样式,尤善于写实,所刻之物必精心构思方才下刀,一砚往往费数载之工。目前所见陈端友制砚仅四十余方。目前市场流通仅见有一件摹刻铜镜的作品,雕琢极为工整,可资参考。 


明 翡翠荷上一蛙砚

L:12.8 cm

出版:日本楠文夫《文房至宝 - 砚墨笔石印》河出书房新社出版 。楠文夫《中国の砚》 美术出版社p223照片22 


此件砚台形似卷曲的荷叶,砚池随形而雕,较浅,上刻一三足金蟾,粗眉大眼,颇有意趣,所选用翡翠质地细嫩润滑,碧亮喜人,不饰一物,正如《礼记》云:“大圭不琢,美其质也”,底部留有棕黄色的石皮,殊为可人。翡翠名由来已久,北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载:“余(欧阳修)家有一玉罂,形制甚古而精巧,始得之梅圣俞,以为碧玉。在颍州时,尝以示僚属。坐有兵马钤辖邓保吉者,真宗朝老内臣也,识之,曰:此宝器也,谓之翡翠。云禁中宝物皆藏宜圣库,库中有翡翠盏一只,所以识也。”多为首饰和陈设器,而砚台是中国传统文房用具,多为陶瓷和石制品,翡翠制品非常少见,因其原产地位于西南边陲,极难得,且质地极为坚韧性,难于加工,大量使用还是在清晚期以后,故而此物属文房器中的珍罕之物,被收录于日本学者楠文夫《文房至宝 - 砚 墨 笔 石印》。 


元 歙石鹅砚

L:22 cm


此砚随形而雕,鹅背为墨堂,鹅首呈顾盼之势,雕工古朴大方,整体采用歙石雕琢而成,此为元明时期砚台常用材质,其质地细腻光洁,抚之如婴儿肌肤,砚面螺纹密布,叩之铿锵清脆,乃砚中佳品。歙砚产于安徽黄山山脉与天目山、白际山之间的歙州,其矿物粒度细,微粒石英分布均匀,故易于发墨,有益毫、滑不拒笔、涩不滞笔的效果,自唐代开始就大量采掘使用。五代时开始成为内庭赏赐文人之物,生产高峰在唐至元代,之后老坑石料逐步告罄,后在清代还曾开采过,但数量较少,传世品十分稀罕,是四大名砚中最为少见的一个品类。 


明 金砖“大吉祥”砚

17.2 cm×17 cm×4.7 cm

著录:楠文夫 《中国の砚》 美术出版社 p223 照片 22 


此砚呈长方形,一侧呈波浪形,正面砚池较深,砚缘狭窄,背刻“兰香”,测壁刻“大吉祥”三字,器表包浆呈乌黑色,质地细腻坚致,入手沉重,配木盒,正面刻“大吉羊(祥) 道光丁亥新秋阳湖赵学辙获观于玉林旅馆 是岁八月朔日茂苑钱雀拜观于东郭沟溪寓斋 道光戊子秋九月朱昂之扫观 道光庚子夏丑扬蕉 获观杼海上蓬莱阁”字样,旁有学辙、瑶鸿、德生、昂之款此物是一件汉砖吉语砚台,也是一件清代名人用器,汉砖及瓦当上常有“大吉祥宜侯王两千石”一类的吉语铭文,以古砖瓦改制为砚的风气发端于唐而兴于宋,明清两代尤为盛行。

乾隆时期金石考据之时期大兴,出土古代砖瓦众多。以古砖瓦改制为砚并于砚侧四周题刻纪咏者甚多,文人雅士多以拥有砖瓦古砚为风雅之事,故而在当时此种砚台十分流行。


清 端石钟形龙纹砚

L:19 cm

原配黄花梨盒


此件砚台使用端石制成,配黄花梨砚匣,其形如古钟,砚缘雕琢回纹,上部刻螭龙纹,砚背龙首吐珠,祥云浮现,螭龙是祥瑞和姻缘的象征,自战国以来就是传统吉祥纹饰,其砚池较深,呈簸箕状,实用性较强,此件端砚石质细密,品质上乘,实为佳品。


清 乾隆 仿古青铜辟雍砚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D:16.2 cm


此砚呈圆形,砚面下凹,圆槽围绕砚堂,如辟雍环水之状,砚缘呈环形,外壁以浮雕技法刻异兽纹及螭龙纹,环形底,下承三足,砚背下凹,落“大清乾隆年制”款,整器呈紫黑色,质地细腻柔润,易于发墨,添笔流畅,书写流畅而不损毫,且品相完美,是一件案头雅器。 


清 老坑端石砚

L:22 cm


此件端石砚台呈长方形,线条方正且流畅,配硬木砚匣,木匣上有铭文,落款“习轩隐士”,砚池较浅,通身素面,此砚以端溪老坑砚石制作,青花火捺明显,砚背有刻铭,外壁呈紫黑色,质地致密坚实,是一件实用性较强的文房器。


清 老坑端石蕉叶砚

L:14.3 cm

备注:日本关西美术 2014 年秋拍 lot1688


此砚为日本回流品,砚盒上有铭文,曰:紫端溪蕉叶叫雕古研,习轩先生鉴志,萧翠散人清玩”,砚外配硬木砚匣,砚以端溪老坑石为质,作蕉叶形,其石质温润细腻,紫色娇嫩美艳,细腻而滑。砚堂平阔,似湖面,上满布蕉叶纹火捺,砚背亦刻蕉叶纹,满工,手法古雅,整体依势随形,构思精巧,线条飘渺飞旋,粗狂简约,十分清雅。实为难得的精品。其可呵气研墨,待墨色浓厚,蘸笔其中,锋毫动于砚池之内则殊具风韵。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石质细腻、滋润,发墨不损毫,呵气能研墨,石品花纹丰富多彩,研出的墨汁油润发亮,下墨快,其实质较软,也易雕刻。又因其孔隙率小,饱和吸收率低,故而砚石蓄墨不涸,是制砚的理想用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