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一半!总结的这些经验值得学习

 伊悠帆123 2018-12-20

不少糖尿病患者会问一个问题:我身体不痛不痒、吃嘛嘛香,为什么要治疗糖尿病?



为了预防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这样说也许还没有太大说服力,但依然要大声说出来:糖尿病的并发症最可怕,严重的会致残致死。

 

在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方面,美国走在了世界前列。


就在刚结束不久的201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二次全国学术会议上,来自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Edward W.Gregg教授展示了美国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丰硕成果:


经过20多年努力,美国糖尿病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中风、截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一半以上,终末期肾病(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阶段)的发生率也有明显下降。

 

Gregg教授的精彩报告赢得台下专业医生的称赞。那么,美国人如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呢?仅仅控制血糖就OK?拜托,这种想法太单纯!


1.单纯控糖,无法阻挡并发症的肆虐


在1998年以前,控制好血糖是治疗糖尿病的重心。直到1998年,一项大型研究——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结果出炉,如一声春雷惊醒梦中人。


研究发现,控制好血糖,确实能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的发生风险,然而并没有明显降低心肌梗死和死亡发生风险。要知道,心肌梗死等糖尿病的心血管并发症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增加2-4倍。



糖尿病治疗该何去何从?

 

此后这项研究又观察10年,发现只有在糖尿病诊断时就尽早治疗,才能降低心肌梗死和死亡发生风险。随后一些国外研究也证明,单纯控糖对于长期血糖控制差、已有并发症者疗效有限,也无法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甚至增加死亡风险。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单纯控制血糖还不能明确预防糖尿病所有并发症,但必须要趁早控制,才能获得最大益处。


尽早“多”管齐下是王道


为了探索接下来的治疗之路,研究者们又做了相关研究,有了新的发现和结论,并逐渐达到观念的统一: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除了尽早控制血糖以外,还要“多”管齐下,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看看美国人是怎么做的,才会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


改善生活方式


具体就是:管住嘴迈开腿;吸烟危害健康尤其是心血管健康,必戒无疑;控制体重,如果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能减轻体重的3%-5%,就能发挥明显的降糖、降压和调脂作用。但是减重的速度不能太快,在3-6个月内减轻体重的5%-10%为宜。



制定合适的降糖目标


血糖并非降得越低越好。


血糖越低,低血糖风险越大,将带来更多危害甚至死亡。大多数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者,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为:


HbA1c<7%,空腹血糖目标4.4-7.0mmol>

 

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有显著并发症的患者应该放宽目标,如HbA1c<>


控制血压和血脂


高血压和高血脂都是促进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进展的“危险分子”。合并这两种疾病的患者要控制好血压和血脂。

 

一般来说,大部分糖友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部分老年人可放宽至140/90mmHg以下。血脂控制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首要目标,合并冠心病者控制在1.8mmol/L以下,无冠心病者控制在2.6mmol/L以下。


有高血压的糖友每天都要监测血压,有高血脂的糖友在开始治疗后1-2月复查血脂,根据情况逐步调整为6-12个月复查1次。


积极筛查并发症


没有高血脂的患者,每年至少检查1次血脂。没有高血压的人也要定期监测血压(如每月1次)。


确诊2型糖尿病后每年应至少进行1次肾脏病变筛查,包括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血肌酐。


2型糖尿病在明确诊断后应尽快进行眼底筛查和神经病变检查。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推荐每1-2年行一次检查;轻度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者每年1次,中度非增殖期病变者每3-6个月1次;重度非增殖期病变者每3个月1次。至少每年筛查1次是否患有糖尿病神经病变。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会引起糖尿病足,导致溃疡和截肢,也需要筛查。50岁以上,如合并心脑血管病变、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或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的糖友应该每年至少筛查1次。



使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


如果已患有冠心病、脑梗死、下肢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要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以预防疾病进展,降低死亡率;如果年龄≥50岁,并有至少1项因素(包括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慢性肾脏病/蛋白尿),且无出血高风险,可以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


选择有减轻体重、保护心肾的降糖药物


某些降糖药物具有减轻体重的作用,对于超重或肥胖的糖友是福音。另外某些降糖药物还被证实具有心肾保护的作用,医生也会根据病情选择。



此外,医学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美国糖尿病并发症的有效防治。包括美国、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在实施“多”管齐下的糖尿病综合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围绕控制目标、药物选择、药物花费、药物反应等方面“私人定制”,确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居世界之首,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控任重道远。尽管道路曲折,但前途依旧光明!


参考文献

1. Gregg E W , Li Y , Wang J , et al. Changes in Diabetes-Related Complic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1990–2010.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4, 370(16):1514-1523.

2. Geiss L S , Wang J , Cheng Y J , et al.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Trends for Diagnosed Diabetes Among Adults Aged 20 to 79 Years, United States, 1980-2012.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14, 312(12):1218-1226.

3. UKPDS Study. Intensive blood-glucose control with sulphonylureas or insuli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risk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UKPDS33). 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UKPDS) Group. Lancet, 1998, 352: 837-853.

4. UKPDS Group. 10-Year Follow-up of Intensive Glucose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 (UKPDS 80). N Engl J Med, 2008, 359: 1577-89.

5. 贾伟平,陆菊明,纪立农,等.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8, 10(1): 4-67.

6. Patel A,  MaeMbaon S, Chalmers J, et al. The ADVANCE collaboartive gorup. Intensive blood glucose control and vascula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N Engl J Med, 2008, 358: 2560-72.

7. Gerstein HC, Miller ME, Byington RP, et al. The action to control cardiovascular risk in diabetes study group. Effects of intensive glucose lowering in type 2 diabetes. N Engl J Med, 2008, 358: 2545-2559.

8. Gaede P , Lund-Andersen H , Parving H H . Effect of a Multifactorial Intervention on Mortality in Type II Diabetes. 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 2008, 47(6):1371.

9. G?De P , Oellgaard J , Carstensen B , et al. Years of life gained by multifactorial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microalbuminuria: 21-years follow-up on the Steno-2 randomised trial. Diabetologia, 2016, 59(11):2298-2307

10.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综合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6, 8(11): 662-666.

11. Davies M J , D’Alessio, David A, et al. Management of hyperglycaemia in type 2 diabetes, 2018. A consensus report by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 and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 (EASD). Diabetologia, 2018, 61(12):2461-2498.

12. lnzucchi SE,Bergenstal RM,Buse JB,el al.Management of hyperglycemia in type 2 diabetes:a patient—centered approach: position statement of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 and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EASD). Diabetes Care, 2012, 35:1364-1379。




编辑:林双

排版:瑞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