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得糊涂郑板桥

 来来永胜 2018-12-22

现在,“难得糊涂”的书法横幅在许多人的家里、书房等悬挂。大家都知道这是清代郑板桥的传世名言。难得糊涂,是他为官之道与人生之路的自况。后人感慨这“难得糊涂”四字中富含的哲理,便以横幅的形式挂于家中,作为处世警言。


《难得糊涂》

 

说起郑板桥就不得不说“扬州八怪”,他是扬州八怪的代表。由于“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不被当时的正统画派认同,被认为是画坛不入流的“丑八怪”, “扬州八怪”因此得名。

“扬州八怪”追求自然、真实、现实,其作品追求生活化、平民化,甚至把社会的阴暗面揭露出来。正如郑板桥所说:“下笔别自成一家,书画不愿常人夸。颓唐偃仰各有态,常人笑我板桥怪。”

《风竹石图》

 

画画一向被认为高雅之举,画画的人被称为艺术家,可他们公然宣布,自己的作品是为了卖钱谋生,撕破了文人画家把绘画创作视为“雅事”的面纱。

郑板桥一生都生活在扬州,做官前在扬州卖画讨生活,卖到40多岁中了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 又中了进士,要去做官了,才把卖画的事业停下来。

郑板桥平民出身,深知百姓困苦,他在范县担任县令,爱民如子,总能公平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他不收受贿赂,所谓“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的事在他身上没有发生,所以有什么案件都处理很快,没有积压。

《甘谷菊泉图》

 

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治安良好,总没人来击鼓鸣冤、拦轿告状,作为县令的郑板桥空闲时间多,便常去酒楼,约几个文人同好喝酒颂诗,甚至有时都忘了自己是当官之人。这段期间是郑知县最痛快的从政生活。

郑板桥后来调任潍县作官,曾作过一幅画《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画中题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身为知县,从衙斋萧萧的竹声,联想到百姓困苦疾声,说明他心有百姓,情系百姓。

《墨竹图题诗》

 

他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恰逢荒年,到了人吃人的地步。郑板桥打开官仓发放粮食赈济灾民。有人阻止他,郑板桥说:“这都什么时候了,如果向上申报,百姓怎能活命?皇上怪罪下来,所有罪名,我一人承担。”他把粮食发放给百姓,上万人得以活命。到被罢官离开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为他送行。

郑板桥 “题竹石”就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书画成为郑板桥抒发心胸志向、表达真情实感的媒介。

《兰竹芳馨图》

 

一般为官者都会了解,为政得罪臣室,就难有好下场。而郑板桥一反积习,独行其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本是聪明绝顶、通今博古的一代文豪,却偏偏写什么“吃亏是福”、“难得糊涂”,并煞有介事地加上个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入糊涂更难”。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最后,不惜扔掉热烘烘的乌纱,而宁可回到冷飕飕的秋江上去钓鱼。他弃官为民、淡泊名利、享受人生的平静心态,也正因他的率真,才能显得如此的洒脱。

《修竹新篁图》

 

他所题的“难得糊涂”,一方面似有鉴于官场中的糊涂,他难得那种糊涂,只有及早抽身;另一方面当系看透世态,为免多惹烦恼,不妨糊涂一点。他能保全这种糊涂,也算得是个聪明的糊涂人了。

离开官场的郑板桥再次操起卖画的营生来维持生活。没有了官场的烦恼,“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终于有空画花描草,做爱做的事,在兰、竹、石间穿梭,于梅、菊、松间优游。每天睡得迟,起得早,清闲似神仙。

《墨兰图》

 

郑板桥的一生,经历了坎坷,饱尝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态炎凉,他把这一切都糅进他的作品中,运用象征、比拟、隐喻等手法,通过题写诗文,赋予作品以深刻的社会内容,使我们可以透过有限画幅的形象联想到郑板桥的人生经历,联想到清代社会的种种腐败现象,这是郑板桥对艺术、对历史、对社会的卓著贡献。

 

 

 

郑板桥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