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元时期红绿彩瓷的信息调查报告

 天宇楼33 2018-12-25

红绿彩,是我国陶瓷釉上彩绘工艺史的一种重要形态,在早期的古陶瓷文献中,往往与其他宋金彩瓷一起混划为陈万里提出的“宋瓷加彩”一属中,近年考古学术取得新进展后,才逐渐单独析出为金代创烧的工艺新品类。

红绿彩瓷早于20世纪20年代即已发现。日本学者小山富士夫曾记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的一组红绿彩瓷,即为1920年前后出土于河南省清化镇,另,叶麟趾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古今中外陶瓷汇编》一书中对红绿彩瓷也有记述。

新中国成立后的数十年窑址考古,先后在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江西等地区的窑场都发现了红绿彩的踪迹。据考古学者吕军、周高亮等人的初步统计,河南省的有:扒村、钧台、刘家门、老宕、鹤壁集、清凉寺、上李庄、韩庄、当阳峪、登封曲河、新安城关、庙后、淮子沟、西王封、牛庄、段店、济源勋掌村、内乡、临汝、密县、安阳等窑场。河北有:磁县观台、观兵台、邯郸峰峰矿区的彭城、临水,临城贾村,定州曲阳、井陉等窑场。山西有:长治八义、东山、南泉庄等窑场。山东有:德州、淄博、磁村、枣庄中陈郝南等窑场。江西有:吉安永和、景德镇等窑场。涉及窑址已超过30处。可以肯定应尚有部分产区未被发现。同时,上述所传也有部分窑址的相关信息尚不太明朗,或应更严谨的进一步核对。

以目前出土纪年器为鉴,最早可追溯至金代“明昌”、“泰和”、“大安”时期,且类似风格器物在金元时期墓葬、城市遗址中不断发现。本文拟对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西等地考古成果和国内外公私馆藏传世品的可靠文本、图像信息和若干实物素材作抽样调查,对金元时期的红绿彩瓷做归纳性小结,并对其历史工艺进行试析。以供古陶瓷学术界和收藏圈同好们日常的文物研究和收藏作参佐之资。

一、基本器制类型

从窑址、窖藏、墓葬、城市生活遗址等红绿彩陶瓷器的出土物及传世器看来,大致有如下几大类:器皿类(如碗、盏、盘、钵、罐、盒、瓶、枕、炉、壶等),造像类(如佛道宗教造像、各类动物、人物、器物造型的玩具类等),有日常生活用器、宗教供奉、装饰摆设、玩偶、墓葬明器等功能用途。

(一)器皿类

1、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金代红绿彩浅腹碗,口沿涂黄彩勾红边,碗内彩绘回纹圈绕牡丹,底足外围墨书“泰和元年”款识。

2、焦作博物馆藏金代红绿彩缠枝纹罐(高8.2,口径7.0,底径6.8厘米),1978年河南焦作王封乡老万庄金墓出土。罐通体白釉打底,上下对称用红绿彩勾画玄纹,中间绘缠枝花卉。

日本奈良大和文华馆藏金元时期红绿彩牡丹纹罐。罐通体白釉打底,上下对称用红绿彩勾画玄纹,间绘红彩点状纹饰,中间勾描绘制牡丹、草叶纹饰。

焦作博物馆藏                     大和文华馆藏

3、英国国立维多利亚美术馆藏金代磁州窑“张家造”款识红绿彩枕。枕面内侧用红、绿彩勾、填缠枝花卉,枕墙外侧也填彩绘制类似图案。

河北邯郸安氏磁州窑艺术馆藏金代红绿彩童子枕。童子俯身侧视作双手抱胸状。以红绿彩描绘衣饰,枕面黄彩勾边。

维多利亚美术馆藏                 安氏磁州窑艺术馆藏

4、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元代红绿彩高足杯。杯撇口深腹收底,下承以中空高足,盏心内有支钉痕,通体施白釉。口部为红地留白连续回纹边饰,盏心用红彩画两朵正面花卉,绿彩绘草叶纹。外壁用红绿线条绘制玄纹、竖边,内用红彩各填写“天地大吉”等字样。

5、瑞士宝尔博物馆藏金代红绿彩荷花纹盏。盏口沿涂黄彩勾红边,内壁用红绿彩勾描玄纹、葵花形制。盏心用红绿彩描绘荷花、荷叶等图案。外壁用红彩勾描莲瓣、花蕊等图案。

6、2016年北大“闲事与雅器”展出金代当阳峪窑红绿彩人物碗。盏口沿涂黄彩,内壁用红绿彩勾描人物图案,虽红绿彩褪色较严重,但头巾、衣纹等仍清晰可见。

7、山西博物院藏金代红绿彩葫芦瓶。瓶为葫芦样式,白釉打底,颈、腹部为三周弦纹,以红彩及黑彩描绘花纹图案,腹下部及足部露胎。

瑞典东风博物馆藏金代红绿彩莲纹玉壶春瓶。器身施白釉,釉上红绿彩饰绘,颈部用绿彩施二道弦纹,腹部上下用红彩各施三道玄纹,中绘折枝花卉,腹下部及足部露胎。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金代黑釉红绿彩长颈瓶瓶。长颈撇口,梨形腹。器身施黑釉至足,足端施酱色护胎釉,黑釉上以白色化妆土打底,绘制红绿彩图案。

秋水堂藏金代红绿彩开光荷花图胆瓶,瓶身以红彩勾勒弦纹做主纹饰和辅助纹饰的分隔,分别以翠绿、金黄为地色,垫衬红彩的荷花主题,白釉洁净及底,艳丽秀气,为金代器物类之精细之品。

山西博物院藏        瑞典东风博物馆藏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金代 红绿彩开光荷花图胆瓶  秋水堂 藏

8、山西博物院藏金元时期红绿彩文字盖钵,山西太原金胜村出土。钵拱盖、圈足,黄白胎,内壁满釉外壁施釉不到底。红绿彩褪色较严重,盖面中部绘红彩折枝牡丹,绿彩填地,边缘四组绿彩点饰。钵外壁上下各一道红彩玄纹,圈画四个黄、绿彩开光,用红彩分填“道德清净”四字,辅饰红彩旋纹。

9、镇江博物馆藏(江苏镇江1995年出土)金代红绿彩双凤纹瓷盘。盘敞口浅腹内坦,平底微内凹。口沿一圈为黄彩,内底边缘以红绿彩双线勾绘边框,底部以红绿彩绘制首尾相向的双凤、牡丹花纹。底足露胎处可见胎白泛黄色,质地较粗。

10、金代山西窑口红绿彩莲瓣纹罐(摘自《三晋窑火》)。罐唇口直颈折肩曲腹下收,明圈足,足端外撇。罐白釉打底,颈、腹部用红彩绘粗细数道玄纹,腹部用红绿黄彩勾描莲瓣纹等图案,下腹及圈足无釉。

11、故宫博物院藏金代红绿彩诗文碗,碗撇口曲腹下收明足,足端直立。碗口用红绿彩勾描三道玄纹,碗内用红彩描写“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大安元年”字样。

(二)造像类

1、中国磁州窑博物馆藏红绿彩佛造像一组,1972年发现于河北邯郸临水三工区一处人防工地,推测埋藏地可能是一处窖藏。部分瓷片拼接后组成释迦佛、文殊、普贤菩萨、天王、佛弟子各一,剩余残碎瓷片尚有天王、弟子的身足部分。造像白釉呈现乳白色半木光,胎色白黄,胎质细腻,釉色及彩料观察略有生烧。

天王         文殊菩萨        释迦佛       普贤菩萨      佛弟子

2、中国磁州窑博物馆藏红绿彩瓷塑一组,河北邯郸金“泰和二年八月十三日”崔仙奴墓出土,共有一件仰卧俑和四件站立俑,均为模制成型后施白釉加红绿彩描摹。其中红、黄彩鲜艳,绿彩暗淡,白釉略泛黄,胎质黄灰、质地细腻略显疏松。

骑鼓俑        站立俑        仰卧俑        站立俑        坐鼓俑

3、J.J LALLY& CO.旧藏金代当阳峪窑红绿彩文昌帝君。文官为倚坐靠背椅造型,采用模印、粘接等复合工艺而成。面部丰满,双目正视前方,双手拱拳,头戴黑色高冠,身穿圆领阔袖对开式长袍,腰缠带饰。白釉打底,彩绘有黄绿红色,冠、眉眼发须用黑色,装饰有开光云气纹、团花纹。

台湾鸿禧美术馆藏红绿彩文官坐像。文官为倚坐鼓墩造型,采用模印、粘接等复合工艺而成。面部丰满,双目正视前方,双手拱拳,头戴高冠,身穿圆领阔袖对开式长袍,腰缠带饰。白釉打底,彩绘有黄绿红色,眉眼发须用黑色,冠袍用红绿黄彩装饰,绘有有开光团花纹。

J.JLALLY& CO.旧藏               台湾鸿禧美术馆藏

4、瑞士玫茵堂藏金代红绿彩坐像。两俑均为倚坐状。男俑人物面部丰满,五官端正蓄八字胡须,一手扶腰带。女俑面相丰满,着花冠,高鼻小口,襦裙云鞋。白釉打底,彩绘有黄绿红色,眉眼发须用黑色,冠袍用红绿黄彩装饰,绘有有开光团花纹。

山东博物馆藏金代红绿彩男女俑。1954年山东曲阜市杨家院出土。两俑均为站立状。男俑人物面部丰满,五官端正蓄八字胡须,双手捧书。女俑面相丰满,着花冠,高鼻小口,眼目低垂,襦裙云鞋。双手捧粉盒于胸前。两俑全身施白釉,以黑线勾勒眉眼发服饰轮廓等,并填充红绿黄彩。

玫茵堂藏                 山东博物馆藏

5、天津博物馆藏金代红绿彩观音像。天津市武清区齐庄遗址出土,观音为男性形象,发式前分后鬓,如意花冠压于发上,胸佩璎珞肩披长巾,下体着长裙,坐于山形基座之上,右足踏莲花。白釉打底,用黑、红、绿分别描绘宝冠发鬓、五官、璎珞、花卉、衣纹。

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博物馆藏红绿彩行者像。观音为男性形象,发式分鬓披肩,头戴如意花冠,身着披肩长袍,倚跪在莲瓣基座之上。白釉打底,用黄、黑彩描绘宝冠发鬓、五官、璎珞、花卉、衣纹。

天津博物馆藏      印第安纳波利斯博物馆藏

6、河北磁州窑艺术馆藏金代红绿彩关公像。造像戴璞头式帽,面部丰满,身着袍服内露甲胄,双手倚扶,一足斜抬一足前蹬,坐于山形基座之上。白釉打底,用黑、红、绿分别描绘冠发、五官、花卉、衣纹,虽然红彩脱落,但开光团花纹依然清晰可辨。

河北磁州窑艺术馆藏金代红绿彩胡人坐像。造像头发卷起,隆面虬目,身着袍服,一手高抬一手倚扶,坐于山形基座之上。白釉打底,脸、手为赭色。用黑、红、绿分别描绘冠发胡须、衣纹花卉等,绘有开光团花纹。

金代红绿彩关公像            金代红绿彩胡人像

7、河北磁州窑艺术馆藏金代红绿彩武将造像。造像头戴缨盔,面部丰满身着铠甲,一手持笏一手前抬,一足斜抬一足前蹬,坐于山形基座之上。白釉打底,用黑、红、绿分别描绘冠发、五官、花卉、开光团花衣纹。基座上用矾红彩书写“磁州临水焦家造”款识,该造像与临水三工区窖藏佛像的胎釉型彩等都非常接近,可证明临水窑口是金代红绿彩器物主要产区。

8、英国巴斯东亚艺术博物馆藏金代红绿彩妇人俑。造像面相丰满,发式分鬓,着花冠披肩襦裙,身材欣长瘦削。白釉打底,彩绘有黄绿红色,眉眼发须用黑色,冠袍用红绿黄彩装饰。

国内私人藏品金代红绿彩妇女俑,2017年郑州“老窑之春”展品。造像面相丰满,发式分鬓,着花冠,高鼻小口披肩襦裙,身材欣长瘦削。白釉打底,彩绘有黄绿红色,眉眼发须用黑色,冠袍用红绿黄彩装饰,绘有有开光团花纹。

巴斯东亚艺术博物馆藏       国内私人藏品

9、天津博物馆藏金代红绿彩持莲童子造像。童子总角鬏发,面部丰满,身披长袍帛带,双手持莲站立于莲台之上。白釉打底,彩绘有黄绿红色,眉眼发须用黑色,绘有有开光团花纹。

包头市文物管理处藏元代红绿彩童子瓷塑。2006年内蒙包头市燕家梁出土。童子体态丰满侧卧于枕上,左臂置于腹部,双腿微曲作睡眠状。浅棕黄色胎。口、眼、脸蛋点红彩,发鬓眉眼点黑彩,衣服红绿相间,底部无釉。

天津博物馆藏              包头市文物管理处藏

10、开封博物馆藏金代骑马俑。造像为模塑,一人骑于马上,侧身执缰。用黑彩描摹头发、五官、衣纹、鞋靴,红彩描绘衣纹。马为白釉打底,黑彩描绘眼睛,红彩描绘缰绳、佩咎。

瑞典东方博物馆藏金代骑马俑。造像为模塑,一人骑于马上,侧身执缰。用黑彩描摹五官、衣纹、鞋靴,绿彩描摹冠帽衣领腰带坐垫,红彩描绘衣纹。马为白釉打底,黑、红彩描绘眼睛、缰绳、佩咎。

台湾鸿禧美术馆藏金代彩塑马。造像为模塑。白釉打底,黑、红彩描绘眼睛、缰绳、佩咎,绿彩描绘坐垫。下肢及托泥无釉。

开封博物馆藏      东风博物馆藏           台湾鸿禧美术馆藏

11、山西翼城县博物馆藏元代红绿彩童子俑。1993年山西翼城县元代“至正六年”墓出土。均为玩童俑,空心模制。或鬓发,或带帽,衣着或对襟,或左衽。双手抱于腹部。浅黄色胎质,胎质稍粗。仅前半部分施白釉。黑彩勾眼、发,红彩绘衣纹,点绿彩装饰。 

二、红绿彩与其它工艺的结合应用

红绿彩工艺,也经常与同期流行的印花、篦划花、瓜棱、划花、加金、绞釉等技法结合混用,共同装饰器物。 

1、印花、划花+红绿彩:

如图所示,先在坯件之上模印出花纹图案后罩釉烧制,或先在坯件之上使用篦划工具划出图案后罩釉烧制,再加红绿彩绘。

山西窑口 印花+红绿彩                 鹤壁窑 篦划花+红绿彩

以下这件金代定窑碗残片,也应是先在坯件划出花纹图案,罩釉烧制,再加红绿彩绘。此类工艺品种标准器如上海博物馆藏金代定窑白地红彩“长寿酒”铭划花碗。

另定窑等窑场尚有红绿彩加金工艺,如图示,红绿彩与金彩交辉,惜金色易磨损脱落。

金代定窑 划花+红绿彩                  金代定窑 红绿彩加金

2、绞釉+红绿彩工艺:

如下图河南窑口金代玉壶春标本,推测应先以绞釉工艺绞出花纹图案,罩透明釉烧成;再上二次烧制红绿彩描绘。

郑州中原古陶瓷标本博物馆藏           民间藏品

3、黑釉红绿彩器物:

山西晋南、晋东南、河南北部在金元时期墓葬及城市遗址中出土有黑釉红绿彩器物及标本,以瓶类器型为主。这些器物纹饰上具有相同性,即以粉白色料打底后根据设计意图,使用红绿彩料绘制图案。黑釉、胎质、修足等与当地及附近窑口工艺有相似之处,现简单列举。

金代山西窑口黑釉沥粉红绿彩长颈瓶(摘自《三晋窑火》),山西窑口黑釉长颈瓶(民间藏品)。二者胎质颜色、质地都为较细腻的土黄色,底足都上有类似芝麻酱颜色的护胎釉,胎釉结合致密。

河南城市遗址出黑釉红绿彩标本,釉色坚亮玻质感较强,胎质土黄、灰青。白粉打底后以没骨画法绘制出图案。

金代山西窑口黑釉沥粉红绿彩长颈瓶        金代山西窑口黑釉长颈瓶


河南城市遗址出

三、红绿彩工艺创烧的时代背景

北宋统治阶级对于民间衣着器用严加控制,景佑元年诏“禁锦背、锈背、遍地密花透背、彩缎其稀花团窠斜窠杂花不相连者”,政和八年明谕“诏民庶享神,不得造红黄伞扇及彩绘,以为祀神之物”。但经有数十年宋金战事动荡政权更迭影响,民间审美亦有在这一段“空白期”被释放发扬。

金代作为统治阶级,其风俗习惯势必要自上而下影响各个阶层的审美,如《大金国志》卷三九载:“金俗好衣白,辩发垂肩,耳垂金环,留颅后发”。到金代世宗、章宗时期,除坚持女真传统外,大兴科考文教,“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庶几文质彬彬矣”。即汉地传统的儒家文化与统治阶级的女真文化相融合。在华北、东北各地遗存的金元时期庙宇道观、墓葬等处,都可以见到“春水秋山”、“红男绿女”等金代特色艺术装饰变化元素的大量应用。

宋金时期佛道合流,二者的宗教造像在图像上彼此借鉴融合,许多形象都及其相似,如佛、菩萨、玉帝、东岳帝君、吕洞宾、汉钟离等。金代中期时社会消费趋于奢靡以及宗教信仰的泛滥,致使佛道供奉愈加逐事增华。宗教的世俗化更加深入融合社会生活,民间喜闻乐见,以“吉祥喜庆”为主题的民俗文化空前活跃,围绕庙宇组织大规模的庙会社火活动、民间词曲创作与戏曲演出都兴盛发达。以上种种因素汇流而成影响这一时期时代风格的形成,并进一步具象体现在“以器为用”的方方面面,如以牡丹、莲花图案,“道德清净”“忍”“招财利市”“长命富贵”文字装饰的器皿,以壁画、泥塑、陶瓷烧制的各种佛道形象等。其中以红绿彩工艺为应用的器皿、陶塑,在“写意”与“写实”方面,都有丰富表现和应用。

宋辽金时期华北庙宇壁画、塑像工艺,据考古工作者模拟还原,推断其工艺为以干草拌泥细泥打底作为地仗,涂白色化妆土,以墨线勾勒出轮廓后再填以红黄绿等色。同时期陶瓷工艺如北方窑口的白地黑彩、白地褐彩,白地赭彩、白地白彩、宋辽金三彩瓷塑,定窑、当阳峪窑、遇林亭窑釉上描金、银等工艺应用,也都得到成熟应用。宋周密《志雅堂杂钞》:“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即可能为先在高温釉瓷器表面描金,再二次低温烧制。矾红的加工技艺以及应用,在北宋时期已经在其它工艺门类充分应用,《宋会要缉稿》“后苑烧朱所,掌烧变朱红,以供丹漆作绘之用,太平兴国三年置”。陶瓷工匠法效百工,创造性的使用矾红彩在陶瓷之上绘画花纹、图案、文字等,与已经成熟的黄、绿三彩、釉下黑彩等配合,制作出宋金时期的器物时代风格。

a、山西高平市马村镇花石柱庙“泰和七年九月一日”纪年款石柱,上面雕刻折枝牡丹图案,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金代“泰和元年”墨书款红绿彩浅腹碗盏心正面的折枝牡丹,在构图、线条表现等都有相似之处。

山西高平市马村镇花石柱庙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b、日本京都仁和寺藏宋代孔雀明王像,采用描金的画法勾勒袈裟上的团花纹,同样的装饰类型在红绿彩工艺上也得到大量应用,如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乌兰察布市出土金代红绿彩文官俑。头戴高冠,身穿圆领阔袖对开长袍,用四色相间,装饰有开光云气纹和团花纹。

日本京都仁和寺藏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c、山西高平市马村镇花石柱庙“泰和七年九月一日”纪年款石柱,采用阴刻雕手法雕刻出执荷童子形象,与天津博物馆藏金代红绿彩持莲童子造像相似。两件童子都是总角鬏发,身披长袍帛带,与身旁的莲花、荷叶图案相得益彰。

山西高平市马村镇花石柱庙        天津博物馆藏

d、山西省考古研究所2018年发掘晋中市金元时期壁画墓,墓壁东、西、东北和西北壁内各以楷书墨书七言诗词一首。诗词书写形式相同,内容为描写晚春时节景色。日本大阪东洋美术馆藏金代红绿彩文字碗,碗边红彩勾画玄纹,绿彩填彩出菱形开光,碗心用红彩书写“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内容。两件书法作品虽载体不同,但格式、内容、排列等都较为相像。

晋中市金元时期墓葬               大阪东洋美术馆藏

四、红绿彩工艺流程试析

据考古发掘、窑址标本、城市遗存等资料统计,笔者推测金元时期红绿彩工艺可能为以下流程。即先烧高温的坯件(白釉、黑釉、白釉黑彩等),然后根据设计目的在坯件上施红、绿、黄彩等入窑复烧。

1、坯件准备

a、红绿彩器皿类器物,如碗、盘、罐等,多借助于拉坯成型并施加篦划花、划花、瓜棱等工艺。造像、玩偶类器物,多借助模塑成型。在窑址考古发掘中,带有红绿彩工艺的残器标本与素坯标本多在同一地层发现。如河北邯郸临水窖藏出土红绿彩文殊菩萨像底座的狮子,与1987年考古发掘磁州观台窑址第三层(金代后期)出土的素胎狮子莲花座十分相似。类似模具和素胎玩偶坯件,在扒村窑、当阳峪窑、长治窑等地都有发现。

临水三工区窖藏           磁州观台窑址考古发掘

b、素坯制好后,根据设计目的做打底及上釉准备。根据胎土可分为细白胎瓷土罩透明釉、粗胎瓷土上乳浊性白釉、粗胎瓷土上白化妆土罩透明釉、黑釉+白色粉底、绞釉等。如图为1982年考古发掘的鹤壁窑址出土、磁州窑(2009年彭城半壁街工地,2002年临水窑址)白地黑彩标本。 

鹤壁窑               彭城窑                   临水窑

c、坯件烧成后经过筛选,一部分作为施红绿彩备用,一部分则作为普通白釉、黑釉器物进入市场流通。

2、彩料准备

宋金时期陶工对色料的采掘、处理工艺,已经十分成熟。根据“君主臣佐”的配方进行呈色剂、玻化剂、助熔剂之间比例关系配比。

a、红彩。主要由青矾炒制后提纯研磨加其它元素配制,《陶书》记载:“用青矾炼红,每一两用铅粉五两,用广缪合成”。即以青矾煅烧提炼后的氧化铁为呈色剂、以矿物质氧化铅(包含一些其它微量元素)为助熔剂,以广缪或其它胶水、瓷土淘炼的浆水等按照比例混合研磨使用,烧成后红彩颗粒粘结在釉面上。以资料统计,红彩中不含石英等玻化成分,烧成后流动性差、发色艳丽而不躁,与其它颜色不相融。书写文字、勾描边线等能细致入微而不漫漶。胎釉结合差,易磨损和脱落,无开片和气泡。如图例为2002年考古发掘河北磁州临水窑址发掘红彩标本,故宫博物院藏磁州窑红绿彩标本。一些红绿彩造像脸部的腮红色也是由矾红色彩稀释调配而成,如图城市遗址出红绿彩玩偶俑(民间藏品)。

临水窑址       故宫博物院藏          城市遗址出

b、黄彩。着色元素为氧化铁。它较同时期的其它黄釉烧制提炼更为精细,有明黄、杏黄等丰富呈色,呈色也更均匀,其中最为精细者的烧成效果接近于金彩。以资料统计,它以富含铁矿石的氧化铁为呈色剂、以矿物质氧化铅为助熔剂,以瓷土、石英类物质等为玻化剂按照比例混合,烧成后颜色中有一层透明状玻质物,清澈明亮凸起于釉面上,目视发色艳丽,流动性一般与其它颜色不相融。胎釉结合要好于红彩,有开片无气泡。如图例为2002年考古发掘河北磁州临水窑址发掘红彩标本。

在当阳峪、扒村等窑标本发现,这些窑口的黄彩烧成色相接近明黄,烧成后无玻化效果,推测可能有不加或很少添加石英成分,流动性差,多用于勾画纹饰,填涂图案等。胎釉结合好于红彩,无开片和气泡。如图当阳峪窑场王封窑址出红绿彩标本(民间藏品)。 

临水窑                           王封窑

c、绿彩。着色元素为氧化铜。呈色效果有翠绿、墨绿等,颜色也更均匀。以铜矿石为呈色剂、矿物质氧化铅为助熔剂,瓷土、石英类物质等为玻化剂按照比例混合烧成。烧成后颜色中有一层透明状玻璃质物质罩在釉面上,清澈明亮凸起于釉面上,目视效果发色艳丽,流动性一般与其它颜色不相融。多用于勾画纹饰,填涂图案等。胎釉结合要好于红彩。有开片无气泡。如图例为2002年考古发掘河北磁州临水窑址发掘红彩标本,故宫博物院藏长治窑红绿彩标本,河南城市遗址出红绿彩狮子俑标本(民间藏品)。

临水窑              故宫博物院藏            河南城市遗址出

3、加彩过程

陶工根据所用彩料用途不同,分别使用稀释剂(可能为油、胶水、水等)将彩料稀释,以毛笔将红、绿、黄等彩料以勾描、填涂等方法粘附在器物釉面上,使用轻重缓急的笔触体现笔意。彩料的厚薄不同,在烧制的过程中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与釉下的黑彩、绞釉,釉上的加金等工艺互相映衬装饰器物。

4、二次烧制

红绿彩二次烧制,从同时期宋金三彩器物烧制流程参考推测,可能为不加匣钵的裸烧,由于彩料使用氧化铅作助熔剂,烧制温度可能在800度左右(假如温度更高,则彩料有可能烧飞气化),温度过低则不利于彩料发色。以目前窑址资料分析,红绿彩器物的生产烧制,是与其它陶瓷工艺品种于窑口一起制作。

2002年河北峰峰矿区临水建筑工地古窑址发现疑似红绿彩作坊料浆池,2009峰峰矿区彭城半壁街建筑工地古窑址发现疑似红绿彩烤花小窑炉,这两处窑址发掘时地层信息和其它资料已遭破坏,并无更多证据指正这两处遗址是专为红绿彩工艺生产所建,笔者对此定性持怀疑态度,期待今后有更多考古资料以咨定性。而一些专家学者所提出的“一部分红绿彩器物是在窑址烧制坯件,然后运输到城市集镇中根据需求进行二次复烧烤花”的观点,不见于文献记载,也没有实物依据,笔者不敢苟同,考虑到红绿彩器物生产流程的复杂性、成本较同类白釉、黑釉器物等更高等因素,经长途运输并由城市商家自行建炉烧制,在这一过程中器物报废的几率要较窑址烧制高得多,意味着更多风险存在。对于这一观点笔者也期待今后有资料进行进一步补充更正。

临水疑似红绿彩作坊料浆池       彭城疑似红绿彩烤花小窑炉

五、金元时期若干窑口红绿彩产品的考察

宋金时期北方陶瓷工艺交流积极,产品风格彼此效仿,市场流通迅速畅顺等因素,导致目前考古发现,以及国内外公私馆藏传世品的工艺手法、装饰风格等时代特征,大抵类同而易混肴。同时河北、河南、山西窑口的古窑址考古及墓葬考古中,出土器中的明确记述产地和纪年器物稀缺,所以对红绿彩器物断代断源时,尤要慎重。

1、河北生产红绿彩器物主要有磁州窑、定窑、井陉窑等,其它窑口情况尚不详。

a、磁州窑区生产红绿彩器物的窑口,据不完全统计,约有观台窑、彭城窑、临水窑等。

磁州窑作为红绿彩器物坯体的胎土,为当地大青土,虽含铁较高但淘炼精细,烧成后胎土多呈土黄或清灰色,还有因窑温不同的棕灰、棕褐色。如图依次为峰峰矿区文保所藏临水三工区出土标本、临水三工区出土标本(民间藏品)、故宫博物院藏标本。

峰峰矿区文保所藏      民间藏品               故宫博物院藏

器物坯件,目前仅发现白化妆土罩透明釉一种。化妆土白中泛黄,光润洁净,呈现乳光色,乳浊性强覆效果好,透明釉白中泛黄,光泽好,局部常见有细裂痕开片,器皿类器物外壁常见垂釉痕。如图依次为峰峰矿区文保所藏临水三工区出土标本。

常见器型有器皿类的碗、盘、杯、碟、佛造像类、玩具玩偶类。如图为峰峰矿区文保所藏临水三工区出土红绿彩碗、磁州窑博物馆藏红绿彩碗。造像类制作精良为代表,器型高大、人物造型准确。如1972年河北邯郸临水三工区男像观音通高达32厘米,释迦像达30厘米。胎质细腻,胎体薄,俑像即使是高大重量也很轻。

峰峰矿区文保所藏临水三工区出土红绿彩碗


磁州窑博物馆藏红绿彩碗

器皿类施彩,多为内壁玄纹 + 植物、文字、花鸟图案组合,或仅外壁施植物图案,内壁素白。碗、盏类坯体修足规整,多见足心浅削或平足等。常见有釉不到底、满釉到底但足心无釉。如图为城市遗址出标本、器物(民间藏品)。碗心多见对称分布条块状支钉痕,推测烧制工艺可能为叠装后套摞在匣钵内支烧,也可能有一部分器物的支烧工艺为垫饼支烧。

文字类                             玄纹+植物类


玄纹+菱形开光、植物类                玄纹+几何图案

造像类、玩偶类画工精湛细致,常见有满釉到底足心施透明釉和施化妆土白釉2种。如图为金代磁州窑红绿彩仕女坐像(民间藏品)、金代磁州窑红绿彩持扇童子瓷俑(民间藏品)。

金代磁州窑红绿彩仕女坐像   金代磁州窑红绿彩持扇童子瓷俑

b、定窑红绿彩器物,据资料统计在金代时期生产。胎土细白,透明釉质清润釉色局部泛黄,胎釉结合好,不见开片。常见器型有盏、盘等。有植物纹、文字、刻划花 + 红绿彩以及红绿彩+金彩工艺,其它工艺不详。如图为窑址采集标本(民间藏品)、上海博物馆藏定窑红绿彩盏、城市遗址出定窑红绿彩加金标本(民间藏品)。

窑址标本                          上海博物馆藏


窑址标本               城市遗址出定窑红绿彩加金标本

c、井陉窑红绿彩器物,在金代有生产。如图为窑址出标本,胎体细白罩透明釉,釉色局部清润,胎釉结合好,不见开片。因资料有限,其它工艺不详。

2、河南生产红绿彩器物主要有当阳峪窑、鹤壁窑、扒村窑、鲁山窑等,其它窑口资料不详。

a、当阳峪窑生产红绿彩器物的窑口,据不完全统计,有牛庄窑、王封窑生产。

当阳峪窑红绿彩器物胎土分为细白胎土和米黄色粗胎2种。细白胎土的胎体瓷化程度较高,胎色洁白,胎质坚密洁净,糅性强,断面略泛油光。米黄色胎土土质疏松、颗粒感强,耐高温,颜色随窑温不同为米黄、土黄色,胎釉结合一般。在胎体上施白色化妆土,以改变表面颜色和光洁度。如图为王封窑址采集红绿彩细白胎土、米黄色粗胎标本(民间藏品)。

王封窑细白胎土                   王封窑米黄色粗胎

目前发现有细白胎土罩透明釉、粗胎土罩白化妆土施透明釉2种。透明釉光泽度好,釉厚处略泛青,局部可见不规则开片。化妆土均匀细致,色直白光润匀净,少数白中泛黄泛青。如图依次为焦作博物馆藏2004年当阳峪窑址采集白釉罐、焦作老万庄金墓出土红绿彩罐(出土地距离王封窑很近,是该窑器物的可能性很大)、“闲事与雅器”展当阳峪窑红绿彩碗、王封窑址采集红绿彩花鸟纹葵口盘标本(民间藏品)。

焦作博物馆藏    焦作老万庄金墓出土  “闲事与雅器”展品   王封窑址标本

常见器型有器皿类的碗、盘、罐、碟、瓶等、玩具玩偶类。如1993年焦作牛庄瓷窑遗址考古发掘红绿彩盘(标本)斜直腹,圆唇矮圈足。盘内侧画3道红彩玄纹,间填黄彩,盘心内用红彩画折支花卉轮廓,填黄彩。

器皿类施彩,多为口沿黄彩、内壁玄纹 + 植物、文字、花鸟、人物图案组合,以及外壁施植物图案。碗、盏类坯体修足规整,底足多足心浅削为圜底或挖足过肩喇叭形外撇,盘、碟类常见有平足、矮圈足。施釉方式为满施化妆土但釉不及底、满釉到底等。如图所示为郑州中原古陶瓷标本博物馆藏王封窑红绿彩标本,用红彩书写“河内王封祁家烧造”字样,可作为王封窑标准器。其次为王封窑址出攀枝婴戏纹、文字+植物纹、口沿施绿彩划花盘、玄纹+文字、几何图案+纹饰(瓶类)标本(民间藏品)。

“河内王封祁家烧造”          攀枝婴戏纹          文字+植物纹


口沿施绿彩划花            文字       几何图案+植物纹饰(瓶类)

当阳峪窑碗、盘心多见对称分布条块状支钉痕,烧制工艺可能为叠装后套摞在匣钵内支烧。盘、碟类还有一部分器物的支烧工艺为涩口覆烧工艺支烧。如图王封窑址采集的红绿彩涩口折沿盘、白釉撇口平足盘。二者均覆烧痕迹明显(芒口)。

喇叭形圈足标本                  满釉浅圜底标本


王封窑红绿彩涩口折沿盘              王封窑白釉撇口平足盘

玩偶类基本画工细致,姿态生动。有施化妆土+支钉烧制,素胎罩透明釉2种。如图为金代王封窑红绿彩仕女像(窑址采集)、金代王封窑红绿彩卧妇瓷俑(城市遗址出、民间藏品)。

王封窑红绿彩仕女像                 王封窑红绿彩卧妇瓷俑

b、鹤壁窑,即羑河两岸以鹤壁集瓷窑为中心的窑群遗址。1978年考古发掘时在金代地层中发现了红绿彩碗、瓷俑标本,同时出土一件上刻划“..定九..日..用”可能为“大定九年”的砂胎轮盘器物。碗盘类有三角形支钉支烧遗存,瓷俑类支烧方式不详。碗、瓷俑类胎色多见灰白、黄褐、棕褐色,胎土淘洗精细,杂质少有黑色小斑点。白釉白中泛灰润泽,或呈乳白色,施釉匀净,釉面光润,少见开片。鹤壁窑还有篦划花工艺与红绿彩结合器物,如图为窑址出标本(民间藏品)。

考古发掘红绿彩碗  鹤壁博物馆藏标本    篦划花+红绿彩标本


考古发掘红绿彩瓷俑           考古发掘白地黑彩瓷俑

c、禹州扒村窑、钧台窑。

扒村窑目前尚无考古发掘报告,仅有陈万里先生、故宫博物院和当地文管机构进行过局部标本采集。经扒村村民、古陶瓷爱好者采集、附近城市遗址出土物统计分析,有金元时期红绿彩工艺的碗、盘、小型玩具玩偶类瓷俑器物生产。胎土呈灰黄色、灰青色,胎质细腻但疏松。有白化妆土罩透明釉、白化妆土混合透明釉料和瓷土沉淀浆水等为乳浊色白釉2种,前者配合白地黑彩工艺、釉下线条漆黑,后者作为白釉打底,釉厚处略泛黄。如图为窑址出素胎、模具、白地黑彩瓷俑,故宫博物院藏标本以及民间藏品。碗盘类装饰风格有玄纹+植物纹、玄纹+文字等形式,盘口常装饰有黄彩,施釉方式为施半釉底足露胎,底足满化妆土半乳浊白釉2种,如图为上海博物馆藏扒村窑红绿彩碗,保利博物馆“三晋窑火”展扒村窑红绿彩碗,城市遗址出扒村窑红绿彩诗文碗。碗心有支烧痕,素坯可能为叠摞支烧。瓷俑类中空露胎,坯体薄,内壁有指压痕迹,结合处可见接胎痕,从窑址遗存的模具推测制作过程为模印造型,两半结合成型。

模具             素胎瓷俑                白地黑彩瓷俑


故宫博物院藏红绿彩碗、瓷俑标本            民间藏瓷俑标本


上海博物馆       保利博物馆               城市遗址出

1973--1975年钧台窑遗址发掘中,有红绿彩碗、盘、小型瓷俑出土。但因出土地点位于城市遗址内,窑址、灰坑与城市生活堆积层重叠,这些红绿彩标本遗存到底是该窑址生产,或是附近窑口生产后运输到禹州城内?并没有得出结论。在随后至今的城市建设中,钧台窑遗址范围内陆续有类似标本出土,但底足胎质、支烧方式等都与扒村窑、钧台窑遗存并不相同,现简单列举以供参考。

1973-1975年钧台窑遗址发掘


钧台窑遗址范围内城市建设出土标本 

d、鲁山段店窑

鲁山段店窑有故宫博物院和当地文管机构、鲁山段店窑文化研究所、古陶瓷爱好者进行窑址局部标本采集,经统计有金元时期红绿彩工艺的碗类器物生产。胎土灰褐、灰黄,胎质较粗。白化妆土罩透明釉打底,釉面白中泛黄,玻质感强。装饰风格有玄纹+植物纹等形式,施釉方式为施半釉底足露胎,碗心残留有支钉痕迹。如图为故宫博物院采集标本、鲁山县段店窑文化所藏红绿彩碗,城市遗址出鲁山段店窑红绿彩碗(民间藏品)。同时在窑址发现有模塑用模具遗存,多用于制作人佣、动物俑等小玩具或工艺品,推测鲁山窑可能有红绿彩瓷俑类器物生产,以待后考。

故宫博物院藏                    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         城市遗址出鲁山段店窑红绿彩碗

3、山西生产红绿彩器物主要有长治窑、浑源窑等。

a、长治窑

长治窑生产红绿彩器物的窑口,据考古资料统计,在八义、东山、南泉庄一带烧造。器型有器皿类的碗、盘、钵、碟、盖、瓶,小型玩偶类。如图为1996年窑址考古发现的红绿彩工艺器物残件、模具、小型玩偶。胎体呈现土黄、青灰色,并间杂有白色石质颗粒等黑色杂质,胎质较致密。如图为窑址考古发现、故宫博物院藏标本、长治考古研究所窑址采集标本。

碗            盘            盖            钵          折腰盘


模具            白地黑彩童子               妇人俑头


土黄色胎土                 青灰色胎土长治考古研究所窑址采集

化妆土色白中泛黄,外壁施釉不到底,透明釉釉色清亮,玻质感较好。如图为故宫博物院藏标本(碗、玩偶)

碗、盘类采用多件仰烧法的装烧工艺,垫烧工具推测为垫珠形支钉,在碗内留下五处条状垫烧痕。碗、盘、瓶类施釉方式多为外半釉底足素胎、外满釉底足素胎。纹饰根据器型不同,绘于内壁或者外壁的白釉之上,以红彩勾描图案,以绿、黄填描花瓣、草叶。多为玄纹+几何纹、植物纹、文字、鱼鸟、人物等。小型瓷俑类则为化妆土打底施彩、化妆土+黑彩打底施彩2种,绘画风格粗犷简率。施釉方式为满釉和半釉(身后不施釉)2种,如图为故宫博物院和长治考古研究所窑址采集标本。

窑址采集带支钉红绿彩碗                 故宫博物院标本


鸟纹             鱼藻纹             文字              人物

1999--2000年长治市区炉坊巷遗址经考古发掘,曾有大量红绿彩标本出土,有碗、盘、盖、玩偶等,其纹饰风格与八义窑较为一致,因为考古发掘时地层关系混乱,窑址、灰坑与城市生活堆积层重复叠加不能具体定性,以待更加详细资料再行讨论。

b、浑源窑

浑源窑经古陶瓷爱好者进行窑址局部标本采集,以及附近城市遗址出土物统计中,有金元时期红绿彩工艺的碗类器物标本。胎土米白、米黄色,胎质较粗有黑色杂质,质地较致密。有白化妆土罩透明釉、白化妆土混合透明釉料和瓷土沉淀浆水等为乳浊色白釉2种。釉面直白,釉色清亮玻质感强。装饰风格有几何纹、玄纹+植物纹、文字、鸟纹等形式,施釉方式为施半釉底足露胎,碗心残留有条块状支钉痕迹。

浑源窑标本(1)


浑源窑标本(2)

4、据一些考古观点,山东目前已发现德州、淄博、磁村、枣庄中陈郝南等窑场均有红绿彩踪迹。其中德州红绿彩最早见诸于陈万里的记述。目前主要规模成果是2006年6月在方向机厂院内的一些窑具和瓷器的挖掘发现,但该批器物并无典型红绿彩成品遗存物。目前德州博物馆所藏红绿彩器基本为社会征集的来源。笔者对山东地区的相关红绿彩考古信息也调查未果,是以暂持保留意见。

金  红绿彩人物佣2   (山东德州 朱国庆 整理)

六、北方红绿彩工艺的南传与后世发展

元代之后,红绿彩工艺在河北磁州、河南禹州、江西景德镇等地继续生产并不断改进,特别是元代景德镇窑场的红绿彩产品,不仅是曾兴盛一时的北方传统红绿彩工艺的南派代表,更为明清时期釉上新彩瓷的兴起奠定了绚丽风格和技术的根基,深刻影响着日后风靡世界的明清彩瓷。其中,处于衰退期中的元代江西吉州窑场,也发现了少数在窑变釉地上加施红绿彩的品种,但该品类或因装饰效果不佳的缘故,并未得到广泛应用生产,存世也仅见零星个案。

元 吉州窑窑变釉地红绿彩绘双凤盏   英国剑桥大学博物馆 藏

耿宝昌的《明清瓷器鉴定》、叶佩兰的《元代瓷器》等著作,均曾对元代、元末明初的景德镇窑场的红绿彩、早期五彩瓷器做了较详细调查论述,记录了日本馆藏的若干代表器物和近年国内发现的一些珍贵的元-明初的红绿彩瓷标本。

  景德镇窑枢府釉红绿彩狮子戏球纹玉壶春瓶(正背面)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转引路杰《景德镇元末明初红绿彩瓷》一文所辑国内出土元末明初红绿彩标本器

如图为江西景德镇明代御窑厂遗址出明洪武红绿彩缠枝菊纹侈口盘、明洪武矾红彩云龙纹盘,图片分别引用自《启明气象——景德镇御窑博物馆馆藏洪武时期珍品展》、《朱明遗萃——南京明故宫出土陶瓷》。美国大都会藏明代白地黑花红绿彩罐,日本静嘉堂藏明代禹州窑场白地黑花红绿彩人物图罐。

明洪武红绿彩缠枝菊纹侈口盘        明洪武矾红彩云龙纹盘


明代白地黑花红绿彩罐          明代禹州窑场白地黑花红绿彩人物图罐

而以高温白釉瓷为基础的景德镇、德化、漳州等南方明清窑场的红绿彩产品,明晚期再次兴盛,直到清早期尚大量生产。

明嘉靖 赵府制用款红绿彩龙纹盘  浙江省博物馆 藏


清 顺治 红绿彩穿花凤纹罐   民间藏品

小结:

1、以冀、豫、晋、赣等地区窑场及城市遗址出土遗物的资料大略统计,金元时期红绿彩工艺是建立在本窑口白釉、黑釉、枢府釉等器物基础之上的二次加工制作。各个窑口的彩料效果和绘制流程都基本相同,但不同之处在于本窑口之胎土、化妆土、釉色、修坯修足、纹饰构图特色等。如定窑、当阳峪窑细白胎土+红绿彩器物,胎土淘炼精细、修坯工整、施满釉。河北磁州窑大型红绿彩造像制作精良,彩靓型佳。长治窑器型丰富,纹饰图案富有地方特色。而元代景德镇窑的枢府釉加红绿彩,则开启了明清彩瓷的先河。各窑口相互渗透影响,各擅胜场。

2、墓葬、城市遗址出土的许多红绿彩器物和标本,与该地区所在区域的窑址考古所出标本时常不匹配,推测或为已有考古挖掘未充分;也有可能同时期其它窑口也在烧造大同小异产品,而目前尚未经考古发现或确认;或又为其他地区的销售泊来品。这些疑惑,需要今后继续做好有关资料收集、整理。

3、“磁州临水焦家造”“河内王封祁家烧造”等器物款识的出现,以及大量类同产品分量于不同区域等情况,诚如文物学者万斌老师所指:“标志着外供型、集约化生产基地形成,产地与辐射市场分离,物流发达,品牌意识出现……也为资本主义萌芽现象之一”。这些具有地域名称、商家名号的文字标识在器物上,在当时信息闭塞的社会无疑是扩大影响力的有力手段,同时也表明对自己“焦家”“祁家”烧制工艺的肯定,以及在同时期同窑口同工艺品种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自信,使用这种商标+广告的形式为自己产品宣传。

4、目前一些考古挖掘,因明确的对应出土成果匮乏,学术界内尚有争议。譬如山东德州的06年挖掘,其实缺少特征明确、典型的红绿彩产品出土。目前的德州博物馆藏品,只是地方政府、文博部门和业界一些热心人士面向社会张罗征集的来源为主。因此在2010年中国红绿彩瓷学术研讨会上,有学者就提出质疑。“德州窑与以往北方发现的同时期窑的结构不同,被当做支烧工具的所谓窑具可能为发簪或围棋子;另外,窑址并未出土红绿彩瓷,不能把德州历年出土红绿彩瓷都归为德州窑产品……德州是金代南北水运中心要冲,北方很多窑口的产品可经水路运至德州再分销各地,德州出土大量瓷器证实了这一点。”因此,这批征集的红绿彩瓷,包括早年入藏的两件红绿彩人物俑也不应武断定为德州窑产品。

参考文献资料:

99宋瓷》

《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标本选萃》冯小琦

《中国出土瓷器全集_山西》石金鸣

《中国出土瓷器全集 3 河北》曹凯

《中国出土瓷器全集 12 河南》孙新民

《中国磁州窑》叶喆民

《鸿禧美术馆开馆纪念选集》

金代红绿彩的考古发现及其历史传承(吕军 周高亮)

山东德州窑及红绿彩产品的新发现(朱国庆)

磁州窑一枝独秀——长治八义窑红绿彩瓷(张红斌 宋红卫 杨巧灵)

山西长治八义窑试掘报告(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长治炉坊巷古遗址调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河北邯郸临水北朝至元代瓷窑遗址发掘简报(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 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

河北省磁县观台磁州窑遗址发掘简报(秦大树 马忠理)

略谈金代黑釉加彩(任志录)

磁州窑红绿彩装饰技法浅析(马小青)

论磁州观台窑制瓷工艺技术的发展(秦大树)

邯郸市峰峰矿区出土的两批红绿彩瓷器(秦大树 李喜仁 马忠理)

论红绿彩瓷器(秦大树)

峰峰矿区临水古瓷窑遗址调查(庞洪奇)

扒村窑钧台窑红绿彩的发现与初步研究(徐华烽)

鲁山段店窑概述(李旭)

浓红绿翠映元明——景德镇元末明初红绿彩瓷(路杰)

明早期景德镇御器厂彩瓷的生产——以御窑遗址考古发现及传世品为例(李慧)

明清瓷器鉴定(耿宝昌)

元代瓷器(叶佩兰)

明代磁州窑瓷器(郭学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