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丽镶嵌青瓷概况 图三:镶嵌青瓷净瓶 ▶ 韩国涧松美术馆藏 ◀ 图二:镶嵌青瓷葫芦形注壶 韩国胡林博物馆藏 1964-1965年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发掘康津沙塘里窑址,出土了一些青瓷瓦[9][图十][10],在筒瓦瓦当的边部有两组双环纹夹着一圈小圈点纹,采用了镶嵌的工艺[图十一][11],整器的主体装饰是刻花,仅在很小的局部采用了镶嵌工艺,带有非常明显的镶嵌装饰肇始的特征。 ![]() 图十:康津沙塘里窑址出土青瓷瓦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 图十一:康津沙塘里窑出土青瓷瓦当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 图十二:安徽滁县南宋后期墓葬中出土的高丽镶嵌青瓷龙纹罐 ![]() 图十三:石家庄后太保史元天泽墓出土镶嵌青瓷梅瓶 有学者对中国出土的高丽瓷器进行了梳理,发现12世纪遗迹里出土的高丽青瓷都是素面或刻划花装饰的,13世纪以后才出现镶嵌青瓷,最早的镶嵌青瓷出土的点是南宋临安城遗址的恭圣仁烈皇后宅遗址[14]。这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高丽镶嵌青瓷出现的时间。以上例证大多属于精致的镶嵌青瓷,说明高丽镶嵌青瓷在13-14世纪时处于生产的盛期,至少传入中国的时间主要在这一阶段。 2 宋代中国北方瓷器的几种镶嵌工艺 ![]() ![]() ![]() ![]() ![]() ![]() ![]() ![]() 该瓶是河南登封白沙窑的产品[24],在该窑址出土过许多类似的标本[图二十三],如一件元宝形瓷枕的残件,枕面有戳印填白彩的鸟纹[图二十四][25],鸟纹以大片的白彩表达,其工艺技术基本就是高丽镶嵌青瓷中的所谓“面象嵌”技艺。 ![]() 图二十三:登封白沙窑址出土白釉划花嵌白彩瓷片 ![]() 图二十四:登封白沙窑址出土白釉戳印嵌白彩鸟纹元宝形瓷枕 黑剔花刻填是磁州窑白釉黑剔花装饰的一种,其中最精致的一类是含有镶嵌工艺的,即剔花留地,形成黑地白花。其制法是,施白色化妆土后,即划画出主体花纹和花纹的细部,施黑彩以后小心地沿着主花纹的轮廓剔去黑彩,原来划画出的纹饰内仍保留有黑彩。这种装饰在观台窑主要流行于金代后期的第三期[图二十五][26],更多的是在修武当阳峪窑生产[图二十六][27],生产的时间约从北宋末至金代(12世纪)。磁州窑只有少量生产,应是受到当阳峪窑的影响。 ![]() 图二十五:磁州观台窑出土黑剔花刻填开光兔纹筒形罐 ![]() 图二十六:河南新乡旧城出土当阳峪窑黑剔花刻填装饰瓷片 ![]() 3 高丽镶嵌青瓷与中国北方镶嵌工艺瓷器的联系 ![]() ![]() ![]() 图二十九:黄釉绞胎枕 扬州博物馆藏 ![]() ![]() ![]() 图三十二:青瓷铁画折枝草叶纹梅瓶 韩国光州博物馆藏 ![]() 图三十三:观台磁州窑址出土金代白地黑花梅瓶 ❺ 仿制一种工艺技术不一定要连带艺术风格一同仿制。在中国,一种装饰工艺的传播往往表现出不同地区有十分不同的纹饰风格。高丽镶嵌青瓷在纹饰图案上与上述中国的镶嵌工艺瓷器有较大差别,仅在初创时期有仿制迹象可寻,因此,高丽镶嵌青瓷从中国北方镶嵌工艺瓷器中所吸收和借鉴的应主要是制造工艺。 参考文献: [1]郑良谟著,金英美译:《高丽青瓷》页7、20,文物出版社,2000年;金允贞:《高丽青瓷的制作背景和造型特征》,《当代韩国》2009年夏季号,页84;唐星煌:《中国古代陶瓷工艺与朝鲜窑业》,《求索》1990年第4期,页125-128。 [2]此器出水于韩国泰安海域马岛2号沉船,据研究,沉船的年代是1331年以前,韩国学界认为出水高丽青瓷的生产时间为12世纪后半至13世纪前半。参见TheNational Museum of Korea, The Best UnderHeaven The Celadons of Korea(《天下第一翡色青瓷》), WoojinB&P Co., LTD, 2012, Seoul,Pl. 92,93. [3]崔淳雨:《陶瓷的编年》,《韩国之美》④,《青磁》,图版75,首尔:中央日报社,1994年。 [4]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高丽王室의 陶磁器》页28,图22;页29,图24,首尔:通川文化社,2008年。 [5]前揭《高丽王室의 陶磁器》页34,图29。 [6]前揭《高丽青瓷》页91。 [7]The Best Under Heaven The Celadons of Korea(《天下第一 翡色青瓷》), Pl.144. [8]前揭《陶瓷的编年》。郑良漠:《韩国的陶瓷器》,首尔:文艺出版社,1991年。 [9]崔淳雨:《康津沙堂里窑址出土青磁瓦》,《美术资料》第9号,1964年12月,页25-26。 [10]姜敬淑:《韩国陶瓷史》页247,图366,首尔:艺耕出版社,2012年。 [11]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康津沙塘里陶瓷窑址发掘调查报告书》页315,图689,首尔:国立中央博物馆,2015年。 [12](高丽)郑麟趾:《高丽史》卷十八《世家·毅宗》,东亚大学校石堂学术院:《国译高丽史》卷十八《世家五・毅宗》,页547-548,首尔:景仁文化社,2008年。 [13]前揭《康津沙堂里窑址出土青磁瓦》。 [14]马争鸣:《中国出土的高丽青瓷》,《东方博物》第三十三辑,页59-65,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 [15]秦大树,贾宁:《论珍珠地划花装饰瓷器》,载北京艺术博物馆编:《中国古瓷窑大系·中国登封窑》页258-28,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年。 [16]郑州市文物工作队等:《河南密县西关瓷窑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5年第6期,页543-560。 [17]叶喆民:《古物探研二则》,《故宫博物院院刊》1996年第4期,84-89页。 [18]赵宏:《汝窑2011—2016年考古新发现》,载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宝丰汝窑博物馆编著:《梦韵天青:宝丰清凉寺汝窑最新出土瓷器集粹》页253-274,大象出版社,2017年。 [19]前揭《梦韵天青:宝丰清凉寺汝窑最新出土瓷器集粹》页164-167。 [20]秦大树:《论磁州窑与定窑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故宫博物院院刊》1999年第4期,页43-56。 [21]《枕——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图版27,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宝法德企业有限公司,1993年。 [22]此瓷片承王文华先生惠示。 [23]长谷部乐尔:《磁州窑》图版五,《中国の陶磁》⑦,东京:平凡社,1996年。 [24]任志录、冯志刚:《河南登封窑白沙窑调查报告》,北京艺术博物馆:《中国古瓷窑大系·中国登封窑》页231-243,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年。 [25]前揭中国古瓷窑大系·中国登封窑》页76。 [26]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等:《观台磁州窑址》,彩版一四,3右,文物出版社,1997年。 [27]北京艺术博物馆编,《中国古瓷窑大系·中国当阳峪窑》页260,图7,图11,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年。 [28]孟耀虎:《浑源窑镶嵌青瓷》,载《中国古陶瓷研究》十二辑,页465,图 5;碗,463页,图 1,紫禁城出版社,2006 年。照片由刘岩先生拍摄于山西博物院举办的“陶冶三晋——山西古代陶瓷特展”,浑源窑发掘标本。承刘岩先生提供照片,谨致谢忱! [29]蓑丰著,秦大树译:《论磁州窑长方形绘画瓷枕》,《中国古陶瓷研究》第五辑,页9-15,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 [30]北京艺术博物馆编:《中国古瓷窑大系·中国巩义窑》页288,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年。 [31]前揭《观台磁州窑址》,图版二一,3。 [32]金允贞:《高丽青瓷的制作背景和造型特征》,《当代韩国》2009年夏季号,页84。 [33](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二六《燕礼》“燕仪”条,载傅璇琮等主编:《全宋笔记》第三编,八,页102,大象出版社,2008年。 [34](元)脱脱:《宋史》卷四八七《外国传三·高丽》,页14043,中华书局,1977年。 [35]张南原:《高丽时代铁画瓷器的成立及展开》,Art History Forum,2004 年 6 月,页49-56。张南原认为高丽的铁画青瓷产生与10世纪末到11世纪初,此时正是磁州窑白地黑花装饰刚刚成熟的时期。图片采自姜敬淑:《韩国陶瓷史》页227,图420,首尔:艺耕出版社,2012年。 [36]前揭《观台磁州窑址》彩版十二,页129,图五七。 责任编辑 / 张林 排版 / 鲁婉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