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灞上桑 工业文明发展到今天的阶段,人们随身佩戴的饰品、小玩意早也跟着工业化了。一旦有流行的玩意,生产速度惊人。各种时兴的配饰花样繁多,去年流行手串,今年可能流行文玩核桃。去年你不戴手串出门估计都不好意思参加饭局,今年你不整两个核桃玩玩就自觉OUT。虽然玉制的配饰也工业化了,而且真假难辨,不过真正的好玉作为传承最久远的一种配饰来说,永远“高大上”,价格也越来月高。 ![]() 今天的商家为了兜售他们的东西,迎合人们的心理,恨不得把一些物件说成万能的。就拿玉制品来说,玉镯他说戴了“养人”,能强身健体;工业程序“开光”的小玉坠,他说不但辟邪,还能带来各种好运;小小的玉指环都能唾沫横飞给你讲上半天,似乎比我传奇游戏里的戒指还厉害。咱先不说他玉石的好坏,这么多效用估计他自己都不信。 ![]() 不过佩玉在很久远的古代,它被人赋予的效用跟今天大不相同。这就要说到儒家了。儒家大多数东西,其实是归纳了西周的“士人文化”。至少从西周起,玉佩就跟“君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一句话流传很广,叫"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礼记》《玉藻》篇)。从天子到士人,都要随身佩戴玉,除非遇到特殊场景才取下。但“玉不去身”的原因是,为了玉的声音。 ![]() 什么?玉的声音有什么卵用?我们的反应是一样的。还是看看《礼记》《玉藻》篇怎么说吧。儒家经典《礼记玉藻》讲到,古之君子身上左右两侧都有佩玉,右边的佩玉碰撞声与五声中的徵与角相应;左边的佩玉碰撞声与五声的宫与羽相应。君子乘坐的马车,上面悬挂有青铜制的銮铃。乘车时候,耳听是悠扬的铃声,步行进退时候则有清脆悦耳的玉声相随,这样一来,那些邪辟、不好的念头就不能侵扰内心。至于什么是“五声”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古代的“do、re、mi、sol、la”。用宫—商—角—徵—羽来记录。 ![]() 什么叫君子,我们能不佩服吗?不朽的楷模雷锋有一句话,叫“狠斗私字一念间”,明明与三千年前的君子们在做人的自律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在古人眼里,玉是多么纯洁美好的事物,连玉的声音都有如此妙处。玉性温润,还可以可以象征“君子”的美好德行。玉不但融入了古人的生活,更融入了他们的精神之中。
|
|
来自: 果果w65k9gp8te > 《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