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马贺山:论商初的倒薤篆

 象牙文 2018-12-26

欣赏学习了
原文地址:马贺山:论商初的倒薤篆作者:老马识途
马贺山:论商初的倒薤篆

 
 

 
商初有文字流传下来,商初的文字什么样?历史文献【尚书】记载::“唯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这就是说,商朝除了有甲骨文,金文外,还有典册,尽管我们目前尚未看到实物,但商初的倒薤书,却让我们一睹商初文字的靓丽芳容。在这里我要简略地回顾一下文字的产生和演变过程,黄帝时代仓颉造字,最早出现了仓颉古文,又称仓颉大篆,与当下学界所说的古文和大篆并不是一回事,此丫头非彼丫头也。仓颉大篆之后,是唐虞文字,唐虞文字之后是夏篆,夏篆之后就是商初的倒薤篆,又称倒薤书。
唐韦续《墨薮》卷一《五十六种书》:“十,殷汤时仙人务光作'倒薤书’,今'薤叶篆’是也。”
元郑杓《衍极》卷二《书要篇》刘有定注:“倒薤书,商汤之师务光避天下于清冷之渊,植薤而食,轻风时至,见其积叶交偃,而为'倒薤书’。〔南朝·宋〕王愔曰:'倒薤书,小篆法也。’
《宣和书谱·篆书叙论》评论梦英书说:“如所谓仙人务光偃薤之篆,是皆不经语,学者羞之,兹故不录。”
明赵宦光《寒山薤谈》卷上认为真书之“戈指挑剔,出于'柳叶’、'倒薤’”,提出“捺仿倒薤”之说。
 
《南史·周颙传》:“ 文惠太子 使顒书玄圃茅斋壁。国子祭酒何胤以倒薤书求就 顒 换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文字》:“ 南齐萧子良撰古文之书五十二种,鹄头、蚊脚、悬针、垂露、龙爪、仙人、芝英、倒薤、蛇书、虫书、偃波、飞白之属,皆状其体势而为之名,虽义涉浮浅,亦书家之前流也。”
 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一:“有倒薤者,世传 务光辞汤之禅,居清泠之陂,植薤而食,清风时至,见叶交偃,像为此书以写道经。”

韩愈在【调张籍】一诗中说:“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金薤】指书体,有金错书和倒薤书。
 清赵翼《题百体寿字》诗:“错刀悬针器什样,转蓬倒薤草木姿。”
从以上的引文中,我们可知倒薤篆是存在过的,是商初的文字,是商初成汤的老师务光创造的一种书体,这种书体什么样?〔南朝·宋〕王愔一言以蔽之:'倒薤书,小篆法也。’宋朝文人秦观否定【仓颉书】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仓颉书〉「了不与科斗相类,乃近大小二篆,盖可疑也.」,实际上,秦观并不了解文字的演变过程,最初的文字就是仓颉大篆,然后发展成夏篆,再发展成倒薤篆,然后才是甲骨文,金文,事物的发展规律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万变不离其宗。仓颉大篆是夏篆之祖,是倒薤篆之祖,李斯做小篆是根据仓颉大篆省改之,保留八九,改之一二,也就是说,秦小篆为什么与他的爷爷仓颉大篆,那么相似,因为有血脉相连,祖孙相传的关系。从以上的论证中,就说明一点,所有的篆书【包括周篆】,都是仓颉大篆下的崽儿,长相与仓颉大篆一模一样,一个家族,一个血统,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能不一样吗?最后用(唐)韦续五十六种书的一段话结束本文:
 
自三皇以前,结绳为政,至太昊,文字生焉。所以依类象形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以代结绳之政也。。。又云字有五易:仓颉变古文;史籀制大篆;李斯制小篆;程邈隶书;汉代作草是也。。。

 
 
 

一、太昊庖牺氏获景龙之瑞,始作龙书。
二、炎帝神农氏,因上党羊头山始生嘉禾八穗,作八穗书,用颁行时令。
三、黄帝史仓颉,写鸟迹为文,作篆书。
四、因卿云作云书,亦黄帝时也。
五、少昊金天氏,作鸾凤书,以鸟纪官,文章衣服,取象古文。
六、蝌蚪书者,因蝌蚪之名,故饰之以形,不知年代,或云颛顼高阳氏所作。
七、帝喾高辛氏,以人纪事,作仙人形书,车器衣服皆为之。
八、帝尧陶唐氏,因轩辕灵龟负图,作龟书。
九、夏后氏作钟鼎书,以钟鼎形为象也。
十、殷汤时仙人务光作倒薤书。
 

 
马贺山:商初文字倒薤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