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中市外国语小学 薛永琴 提高课堂效益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只要课堂教学存在一天,她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提高课堂效益也是每一位教师执着的追求,只要从教一天,就得追求一天。 一直以来,我们过多地强调“教无定法”,片面地认为,课堂教学是一项个体性强、个性化突出的工作,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各人有各人的方法,而忽略了“教学有法”,这其中的“法”就是“规律”,就是“科学”,就是依据学生学习上的需求和教学内容灵活机智地采取最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教学收益的最大化。 还记得开学之初,杨美琴老师要上一节中片教研课,内容是《呼兰河传》的阅读指导课。作为教研组长,我参与了备课的全部过程。几位老师群策群力,几易教案,多次试教,可始终觉得是高耗低效,没有能够在课堂上体现我校“适合教育”的理念,也没有把语文能力的训练落到实处,大家明知不足可又黔驴技穷。后来,匡校长给出了一个金点子:用四张读书卡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初读感受卡——主要人物卡——精彩语段卡——专题研究卡,四个环节,环环相扣,逐步递进。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活动之后,我陷入沉思:一节高效的课依托于一个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这样巧妙的设计就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的匠心独运从何而来?来源于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来源于教者的深厚底蕴。作为一个一线教师要时刻不忘学习,向专家学习,向书本学习,要静下心来钻研教材教法,只有不断地汲取源头活水才能准确地把握教材,在无法中寻找到有效的方法。 再说我自己的那节教研课。我根据开学以来班上作文训练的内容上了一节素材作文指导课。课堂上,我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关注每一个孩子,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围绕教学目标安排了三个环节:怎样选素材,写素材——怎样写素材作文——修改片段。应该说,我是花了很多的心思。教研活动时,老师们也对这节课做了评点,大家过多地表扬了优点。事后,我向匡校长讨教。她一语点破这节课的不足:上课不是仅仅为那些个优秀生,而要面对更多的中下等生。在组织欣赏学生优秀素材作文《送书》前,如果能够指导学生用“问问题”的方法来充实素材,展示把一个素材扩展成一篇素材作文的过程,那么,你就教给了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这节课对于更多的中下等生来说就更富有指导意义。好好思量,匡校长说得多在理呀。我在班上进行了一个月的素材作文训练,始终没有归纳出一种方法,没有办法告诉学生如何把积累的素材写成优秀的素材作文的秘诀。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衡量一堂课效率的高低,不但要看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还要看学生是怎样掌握的,他们有没有在课堂上获得终身收益的学习方法,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教无定法而有法。对于同一个教学内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教法,但这其中,适合学生,适合教学内容的方法只会有一种。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适合的才是最有效的。我们要坚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坚定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众多的教法中寻求最科学、最合理、最有效的那一种,打造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 http://www./Show.asp?id=22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