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缨线与情志关系的临床反映

 山东中医竹林 2018-12-26
杜顺福 爱人知人 今天

舌诊最早在《内经》中已有阐述,到宋金元时期,渐臻完整。明清以后,广为医林重视。近代研究则更加深入,但纵观古今有关舌诊的记载和研究,除津液描写外,尚未发现有关舌上唾液聚集变化的论述。作者在临诊中观察到患者唾液在舌面上呈缨线样排列时,往往具有不同程度的情志症状。这种舌象暂名为“舌缨线”。下面就舌缨线与情志病变作一肤浅探讨,并附52例临床分析,冀补舌诊之阙。


一、舌缨线的部位与特征


按常规法舌诊时,观察到舌面两边各有一条细小泡沫排列线,距舌边约0.5公分,前可以到舌边或离边线0.5公分为止,后可以延伸到轮廓乳头外,两侧对称,这种唾液线就叫舌缨线(如图所示)。一般初次伸舌察看明显,多伸舌几次有的可能消失,待一定时间才能复现。

二、临床资料


52例患者中,男19人,女33人。其中最小12岁,最大61岁。


主要症状:失眠(包括多梦)37人,嗜睡8人,妇女更年期肝气郁结烦怒3人,其余4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胁胀痛、烦躁、头痛等情志病变。


脉象:弦脉29人(其中带数3人),细弦脉20人,细脉1人,迟涩脉2人。


舌苔:以薄白常苔为多,有39人,薄腻苔13人。


舌质:正常者49人,偏淡者2人,淡胖者1人。


三、舌缨线与情志病变的关系


舌象变化和疾病有着密切关系。舌象是脏腑之气见于舌、着于口的表现,所以有人说“舌是一个外露的内脏”。江笔花《医镜》说“凡病俱见于舌……舌尖主心,舌中主脾胃,舌边主肝胆,舌根主肾。”《舌鉴辨正》把舌边所主脏腑分得更细,认为“舌边左主肝,右主胆。”在舌的两边如发现有异常,与肝胆发生病变有关。有报导说,如在舌两边见有紫或青色成条紊状或不规则斑状黑点,或见有“肝缨线”者,即是肝癌病人的舌部特征。从52例具有舌缨线的患者的临床症状分析,其中大多数有失眠多梦,占80%以上;有性情烦躁抑郁者占46%以上;而嗜睡、胸闷、脘胀、矢气,头晕头痛、阵发烘热、眼眵多等症都是属于肝胆情志方面的病理表现。


四、病案举例


例1:李×,女,27岁,管理员。门诊号:95628。初诊日期:1982年3月29日。头晕,夜寐失眠,白天神倦,两眼圈微黑,心烦,性情急躁,事不遂意。脉细弦带数,苔薄腻边有缨线。肝郁火刑,上炎于心,肾不相济。治拟柔肝解郁,交通心肾。处方:炒枣仁12克,肥知母12克,五味子10克,硃茯苓12克,川芎3克,磁石30克(先煎),黄连3克,肉桂1.5克(后下),石菖蒲12克,红枣15克,生甘草6克。服药6剂后,肝血得养,心火下潜而交通于肾,故寐安症瘥,舌缨线消退。


例2:张××,男,42岁,工人。门诊号:14720。初诊日期:1980年11月20日。患复发性无黄疸型传肝,曾于1980年9月3日~22日住院治疗,出院后肝区胀痛,失眠乏力,尿色混浊。脉弦,苔薄质稍红,舌边有缨线。肝阴耗损,气滯郁结,相火内扰。治以养阴柔肝,清泄安神。处方:生地30克,知母10克,竹叶5克,黄芩6克,白芍15克,川楝子10克,五味子12克,怀牛膝12克,益母草30克,生甘草6克。


二诊(12月4日):胁痛缓解,夜寐较安,小便已清,精神仍差、少力。脉弱,苔薄,舌缨线消退。肝阴已复,病久中虚,治以补中益气为主。处方:党参12克,黄芪12克,焦白术10克,佛手片10克,合欢皮12克,夜交藤30克,红枣20克,炙甘草6克。


三诊(12月25日):诸症已除,再以四君巩固。


例3:谢×,女,51岁,教师。门诊号:28010。初诊日期:1982年4月10日。年逾半百,绝经有载,天癸竭,肾气衰,水不涵木,肝郁火旺,阵发烘热,汗出,口臭,性情烦躁易怒,脉弦,苔薄,舌边有缨线,血压146/92mmHg。治拟滋肾泻火,平调坎离。处方:生地30克,知母12克,焦山栀12克,丹皮10克,白芍12克,佩兰15克,仙茅6克,枸杞12克,地骨皮25克,益母草12克,泽泻12克。服药5剂,水火既济,症状基本缓解,舌缨线消失。


胆肝相表里,胆性刚直,“决断出焉”,在协调精神意志方面亦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胆禀春木之气,病变则易火郁,煎熬成痰,痰火郁逆而犯神,临床表现为嗜睡神倦等。嗜睡病症在临床见有舌缨线者较多。


例4:黄X×,女,32岁,工人。门诊号97371。初诊日期:1982年4月17日。白天嗜睡,夜寐梦多。脉细弦,苔薄腻,边有缨线。湿困肝郁,痰热犯神,心肾不交。治拟化痰湿,提精神,调志解郁,交通心肾。处方:石菖蒲12克,肉桂3克(后下),黄连2克,五味子12克,荷叶一角,南烛子10克,佩兰15克,制半夏12克,远志12克,益元散12克(包煎)。


二诊(4月22日):痰热渐泄,精神稍振,入寐尚差。脉细弦,苔薄,边有缨线。再拟化湿安神:石菖蒲12克,五味子12克,佩兰15克,仙灵脾6克,生苡仁15克,硃茯苓12克,姜半夏12克,炙远志6克,佛手片10克,广陈皮5克。


三诊(4月27日):精神已振,夜寐能入睡5~6小时,舌缨线消失,宗前法续进。


例5:邢×X,女,30岁,职员。门诊号:70612。初诊日期:1981年12月8日。嗜睡,神倦,纳呆,性情烦躁,形体消瘦,有“风心”病史。脉弦,苔薄腻,舌边有缨线。证属肝胆气逆,痰火郁遏,治拟化湿泄痰,解郁调神。处方:佩兰15克,五味子12克,焦白术12克,茯苓12克,炒苡仁30克,干荷叶一角,石菖蒲12克,郁金10克,广陈皮5克。


二诊(12月14日):症情未改善,脉舌同上,当加强化湿提神醒脑之力。处方:淮山药12克,焦白术10克,炒苡仁30克,南烛子12克,佩兰15克,石菖蒲12克,仙灵牌6克,广藿香10克,广陈皮5克,炒谷麦芽(各)30克。


三诊(12月21日):精神明显好转,纳食亦增,夜寐欠安。脉细弦,苔薄,舌缨线仍可察得。再拟前法,佐以安神,务求阴阳气交。淮山药12克,五味子12克,合欢皮15克,夜交藤30克,远志12克,磁石30克(先煎),龙齿30克(先煎),南烛子10克,焦谷麦芽各)30克。服5剂后,寐已安,白天精神振作,舌缨线消失。


因肝气升发疏泄失常而引起的有关病症,也同样会出现舌缨线,如由于肝火上炎,风阳妄动而致的偏头痛症;肝阴不足,血虚生风而发的皮肤瘙痒症等。


例6,林X×,女,25岁,教师。门诊号:289819。初诊日期:1981年9月4日。头晕头痛发作多天,有偏头痛史,易发作,发时先右后左,伴有恶心干呕,性情烦躁,卧寐不安。脉细弦,苔薄,边有缨线。证属厥阴肝经郁滞,脉络瘀结,窜上化风,肝

气横逆而犯胃,扰乱心神,治拟化瘀搜风柔肝为主,佐以和胃安神。处方:白蒺藜10克,淡吴萸3克,苦丁茶10克,香白芷10克,丹皮10克,川芎10克,石南叶12克,红花5克,五味子10克,半夏12克,夜交藤30克,清炙甘草6克。服药5剂,症情缓解,舌缨线消退。


例7:王×,女,47岁,工人。门诊号:38651。初诊日期:1981年10月26日。周身皮肤干燥起屑,瘙痒不堪,甚则抓出血,夜间尤剧,严重影响睡眠。脉细弦,苔薄有缨线。此乃阴血不足,肌肤失养,血虚生风,风胜则痒,化热化燥。治以养血祛风,清热润燥,镇静止痒。处方:紫草30克,全当归12克,紫背浮萍30克,紫贝齿15克,生牡蛎30克(先煎),蝉衣5克,知母10克,竹叶5克,五味子6克,乌梅肉10克,青防风12克,生甘草10克。服药5剂,阴血得复,风痒平静,舌缨线消失。


五、讨论


1.唾液在舌面两边呈泡沫缨线样排列,可能是由于唾液的成分——粘液素、粘液蛋白、微量元素以及pH值等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其粘度、成形性、表面张力也发生改变。在张口时,于与牙龈接触的舌边可以看到。现代医学认为,神经官能症(包括神衰症、焦虑症、癔病、强迫症)、躁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都能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而发生生化代谢紊乱,也可能引起包括唾液分泌和成份的改变。祖国医学中有关情志病变的症状与这些病症基本一致。有人就认为,舌的机能活动与中枢、内脏都密切相关,它的机能活动状态与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2.如果说舌苔是整个消化机能的标志,舌色是脏腑本色泄露的颜色,那么舌缨线可以说是情志变化的“晴雨表”。正如陆定圃《冷庐医话》所说:“临症视舌,最为可凭。 ”Burket氏也认为:“舌的改变,常伴有系统之紊乱。”从上述七例也可看到,舌缨线随着症状好转而消失,有些神衰症、精分症舌缨线不易消退,症状也反复不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