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表那么多SCI,有什么作用?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8-12-27

由于SCI收录并统计了期刊和论文的被引证资料,因而其在具备其他专业性检索系统所具有的文献检索功能以外,还绝无仅有地具备期刊和论文的影响力评估、科研绩效评价等功能。目前,SCI的应用方面大致有:

(1)用于比较不同国家的科研能力及全面评价某个国家的科研状况

由于ISI 建立的数据库具有学科全面、学术影响大、覆盖的国家广泛等特点,因而被其收录检索的期刊和论文常被称作国际主流期刊(Mainstream journals)和国际主流科学(Mainstream science)。国际上的科学计量机构及国际性组织在对国家或科研机构的科研能力及绩效评估工作中,常用ISI 的数据库作为统计源。

(2)作为图书馆管理员进行期刊订购和剔旧的参考

大量的文献计量学研究结果表明,相对较小量的期刊发表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对于所有学科来说,全部的核心期刊皆存在于约2000种期刊中。例如,2006年JCR收录的6165种科技期刊中,发表论文数处前10%的期刊(617种)占总发表论文数的45.3%,被引频次处前10%的期刊占总被引频次的66.3%。

ISI每年发布的JCR将收录的所有期刊分为约160个研究领域,并将每个领域的期刊按影响因子的大小排序,从而使得不同学科的图书馆可以很方便地利用有限的资金征订相对重要的刊物。Garfield博士甚至推算,大约500种期刊即可满足发展中国家的综合性图书馆的基本需要。

(3)帮助科研人员选择阅读和投稿的相关专业性期刊

由于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的大小最直接地表征了期刊的被利用程度(影响力)、显示度及潜在的读者数,因此,科研人员可根据这些引证指标来有效地选择自己用来收藏和经常阅读的期刊,以确保及时地了解所从事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此外,作者也可根据自己的稿件内容和期刊的引证指标来权衡投稿方向,使自己的稿件在最合适的期刊上得到发表,并在同行中得到有效地交流。

(4)用于定量地分析特定期刊的读者群分布及与其他期刊间的关系

同样,期刊编辑和编委可通过期刊的各项引证指标及期刊的自引、他引情况,分析相关期刊的学术地位、读者群的学科分布、与其他同类期刊间的关系,等等。

统计分析表明,不同学科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差别很大,这一方面与不同学科的引证行为(如论文中参考文献数目、论文被引半衰期等)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不同领域研究群体和相关期刊数目的大小密切相关。

(5)用于分析、追踪热点研究领域、判断科学发展的宏观态势

由于SCI不仅检索、收录了不同学科的研究论文,同时也详尽地检索、统计了这些论文的被引用情况,这就使得科研人员、政府的科技决策部门和科学基金资助部门可以较方便地通过论文的产出及引证状况来追踪特定研究领域的国际研究热点,并进而由论文的产出及引证的演变来预测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