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蕹菜浮床对精养鱼池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乘风破浪1fp7ie 2018-12-27
李爽
摘要
近年来,生物浮床被引入池塘养殖业中,以达到净化和稳定池塘水质、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本课题于2011年6-10月逐月采样,比较研究了水蕹菜浮床对草鱼主养池塘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旨在为精养池塘中科学应用水蕹菜生物浮床技术提供基础资料。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实验期间,共检出原生动物30种,其中肉足虫纲(Sarcodina)8种,纤毛虫纲(Ciliata)21种,吸管虫纲(Suctoria)1种。非浮床池塘原生动物21种,浮床池塘30种。实验期间,浮床池塘原生动物平均密度((0.21±0.07)×105ind/L)显著低于非浮床池塘((0.27±0.06)×105ind/L)。浮床池塘原生动物平均生物量(0.19±0.06mg/L)与非浮床池塘(0.18±0.12mg/L)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水蕹菜浮床显著促进了原生动物种类数增加,提高了原生动物多样性;虽然水蕹菜浮床显著降低了池塘水体原生动物密度,但原生动物生物量并未因此而显著降低。 (2)实验期间,共检出轮虫38种,隶属于7科14属,其中浮床池塘出现轮虫36种,而非浮床池塘28种;浮床池塘与非浮床池塘的优势种组成基本类似,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pusilla)以及长肢多肢轮虫(Polyarthra dolichoptera)为共有优势种;浮床池塘与非浮床池塘的轮虫平均密度分别为1892ind/L和2255ind/L,差异极显著;浮床池塘与非浮床池塘轮虫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40m g/L和1.54mg/L,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水蕹菜浮床显著促进了轮虫种类数增加,提高了轮虫多样性和均匀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轮虫小型化。 (3)实验期间,共检出枝角类和桡足类四种:长肢秀体溞(Diaphanosoma leuchtenbergianum)、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剑水蚤(Cyclops)、华哲水蚤(Sinocalanus),不同类型池塘出现种无差异;浮床池塘枝角类和桡足类平均密度(3.40±2.68ind/L)低于非浮床池塘(6.06±4.23ind/L).浮床池塘枝角类和桡足类平均生物量(0.07±0.05mg/L)与非浮床池塘(0.11±0.06mg/L)差异不显著。 (4)浮床池塘不同区域(敞水区、覆盖区)的轮虫、原生动物、枝角类和桡足类的密度及生物量的差异均不显著,结果表明,池塘架设一定覆盖率生物浮床不会对浮游动物空间分布造成显著影响。 综上所述,水蕹菜浮床在精养鱼池的应用中,具有提高轮虫种类及原生动物多样性,稳定水质的作用,并且不会对池塘中浮游生物的生物量造成显著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