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章要不要讲究结构?掌握技巧之后所达到的无技巧是最高的技巧?

 黄元章5533 2018-12-28

文章要不要讲究结构?掌握技巧之后所达到的无技巧是最高的技巧?

何为结构?结者,勾结之谓;构者,谓之建构。拿到文学创作上来说,所谓结构,其实就是一种有意为之的设计,或者叫作布局也可。若是再以别样事物作比,例如政治斗争,也需布局,例如战争谋略,更需布局了。所以,这里所说布局,就是一个事涉全局、整体的“谋划”,是一个大的“机巧”。北大教授李零《唯一的规则》一书,是讲解《孙子兵法》的。他说:因为“《孙子兵法》是本很有逻辑很有条理的书。读这样的书,条理和结构很重要。我先把全书的结构讲一下”。于是作者首先就全书怎样谋篇布局交代了一番,然后又说:“什么叫‘权谋’?这就叫‘权谋’。”可见,在李零的心目中,书的结构,文章的谋篇和布局,其实也是一种权谋。

没人说写文章不需要结构。但过度的结构,就显露出作者过度的心机,通篇就成为一个计谋了。而计谋,则是诚意的死敌。这样写出来的作品,作者自以为得计,其实明眼人一眼便能洞穿:文中的那些所遇所见、所感所思,不过都是作者一种刻意的“安排”,是靠加工而做出来的东西,行之于文,就是常说的“斧凿痕迹”。

文章要不要讲究结构?掌握技巧之后所达到的无技巧是最高的技巧?

木心讲“读者意识”,首先一点,作者永远不要把读者当傻瓜。笔下的文字是出之于诚,还是出之于“谋”,狐狸尾巴总是要露出来的。

“生活”,它可以是一个大概念,反映着人类的现状;也可以是个小概念,反映着一家一户甚至一个人的生存现状。从大概念上来说,生活是由万千民众共同创造的,不是某一个人按照他自己的意愿加工出来的,因而,任何事件发生发展的“情节”,都是“自然而然”的过程,有其自身内在的逻辑和轨迹。文学作品无论怎样高于生活,都必须符合这种生活本身的逻辑,符合人性本质的特征。否则,那些再“精彩”的情节,写出来也都是虚假的。

老话说:“文章如山不喜平”。但要把文章写出起落来,最根本的,还是要看作者的阅历是丰富还是单调,对生活的体悟是平淡浮浅还是入木三分;同时,也要看他对所见所闻所感所受,是否有其独到的领悟能力,看他的思想是浅白还是深刻。很难想象,作者的生活总是“波澜不惊”,而他的笔下却可以出现“惊涛骇浪”。所谓“波澜不惊”,说白了,其实就是一种庸常,只有“惊涛骇浪”才见精彩,也更见创造力。

文章要不要讲究结构?掌握技巧之后所达到的无技巧是最高的技巧?

文章中的灵感与激情,莫不与作者所历、所感、所思有关。没有大爱大恨,何来的大喜大悲,怎么能够情深意切?一个在生活中麻木不仁的作者,绝对写不出真情实感来,笔下也绝无警策之语!见识的高低,思想的深浅,其实所凭借的,还是作者生活的积淀和学养的积累。至于行文能否意到笔随,只关文字表达能力,仅是个作文的熟练程度问题。

文章究竟是“随心所欲”好,还是按照“作文规则”循规蹈矩好?假若一直按照规矩去作文,那便永远也不可能达到随心所欲的境地。实际上,若不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文字,便都是生硬浅陋的东西。这样的文字虽然合乎规范,但却无棱无角,没滋没味,如同一顶平平塌塌的老僧帽。文章里那些“没什么毛病,但也没什么温度”的话,说与不说,其实都是一样的。

孔子曾有“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一语。这里所谓“不逾矩”,说的就是言行举止合于规则,已经达到了灵活自如、随心所欲的地步,不需要按照固有的套路去起承转合、唱念做打。规矩一旦成为了潜意识,言行也就“自然而然”了。

作文,就如同骑自行车,必得先掌握要领,方能骑得走。待要领烂熟于心了,成为了自己“不经意”的动作,也即下意识动作,自然也就“从心所欲不逾矩”了。假如骑在车子上,还要看操作手册,背诵口诀,丝毫不能操作自如,那我们只好说他还没有学会骑单车,因为这车还不能“自行”。

再如写毛笔字。起初又是遵照田字格,又是描红仿影,待字写得多了,熟练了,若再不敢越格一步,不能在纸上任意挥洒,那他一定是个不谙学书精义的人。当然,即便是“书法”,也必得有法可依,然而,好字从来都是根在法内,而神在法外的。

通过学习掌握技巧之后所达到的“无技巧”,其实是最高的技巧。要达到这种“无技巧”的境地,实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这个角度上说,讲技巧容易,“无技巧”,反倒难了。

如何把原本“自然”的东西“再加工”成“自然而然”的东西,本身就是艺术创造的精髓所在。

语言可以精巧,也可以华丽,但作者的内心却必须保持真诚,保持质朴,只有这样,笔端才会流淌着“自然而然”的文字。试想,作者如果连自己的心思也都经过了一番构思和包装,那他笔下流露出来的东西必定是虚伪和巧诈的。而在虚伪的基础上,再精巧的计谋也都是欺诈。而为文,也是要“童叟无欺”的。

文章要不要讲究结构?掌握技巧之后所达到的无技巧是最高的技巧?


强调文章要自然,并非不要结构。其实任何文章都是自有它一种结构的。所以,不是文章有没有结构的问题,而是文章的结构好不好的问题。好的文章结构,恰在于它的自然而然。决不能单纯为了结构而结构,去故弄玄虚,或者用外在的技巧去掩盖内里的空洞、贫乏和浅薄,甚至是邪恶。

汪曾祺曾说:“结构无定式。我曾经写过一篇谈小说的文章,说结构的精义是:随便……我认为一篇小说的结构是这篇小说所变现的生活所决定的。生活的样式,就是小说的样式。”接着,他又引了苏东坡那段著名的话:“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最后他还说:“文章写到这样,真是到了‘随便’的境界。”

汪曾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尤其是他那篇《大淖纪事》,便是对这段话最好的一个注脚。

张中行老先生在《什么是作文》中也说:“……为文之道,是‘扔掉一切法’……一面是法都错,一面是怎么作都合法,这矛盾之中蕴含着一种作文的妙理,用现在的习语说是‘必须打破框框’,或者说积极一些是‘必须解放思想’。”

写文章不要一味追求技巧,更别指望以巧掩拙,文章的优劣,归根结蒂还在于思想和文采,结构只是个表达方式,是工具。文章还是以“自然而然”为最好。当然,我们也不排斥那种恰当的文章结构,好的谋篇布局,反倒可以使文章更自然,但过于拘泥章法,必伤文意。

诚意为文,十分重要,心不诚,则意不达。作者心中无泪,而欲读者眼中流泪,那是不可能的。

文章结构过于精巧,是否也说明作者这个人很“滑膛”呢?不是有句话叫作“文如其人”吗?

此文写到这里,我忽然发现,全篇竟然是一段段单摆浮搁的,尚未有“结构”。

但,这也算是一种结构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