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西汇通实践之偏头痛

 稻镇江 2018-12-28

现代医学将头痛分为原发性头痛、继发性头痛,其中原发性头痛以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最常见。我认为头痛的治疗首先必须分辩这三类,病因不同,治疗方案有异。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来分辨这三类头痛是可行的。偏头痛的特点,1、头痛多为单侧,约60%的头痛发作以单侧为主,可左右交替发生,约40%为双侧头痛。头痛多位于颞部, 也可位于前额、枕部或枕下部。2、头痛程度多为中至重度,性质多样但以搏动性最具特点。3、头痛常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行走、登楼、咳嗽或打喷嚏等可加重头痛。4、发作时,常伴有食欲下降,约 2/3的患者伴有恶心,重者呕吐。发作时对光线、声音和气味敏感, 喜欢黑暗、安静的环境。5、部分患者发作前有先兆症状,出现完全可逆的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视觉、体感、言语、运动等的缺损或刺激症状。

     

偏头痛急性期首选非特异性镇痛药物(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偏头痛治疗一定要重视缓解期的预防用药,缓解期药物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抗癫痫剂、抗抑郁剂等。

     

中医治疗偏头痛经典处方为散偏汤,由清代医家陈士铎所创,组成:川芎一两,白芍五钱,白芷五分,郁李仁一钱,香附二钱,柴胡一钱,白芥子三钱,甘草一钱。原书载:不论左右头疼,一剂即止痛,不必多服。我的体会是此方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确有效,故原书载“不必多服”。诸多医家经验是川芎剂量要大,30g以上,但也有较多医家认为川芎大剂量会明显加重头痛,头痛缓解期剂量过大也会诱发头痛,临床需注意。

 

散偏汤用于急性期较为合适,但用于缓解期尚嫌不足。


偏头痛是一种神经血管性病变,中医治疗要活血、通络,吴门(吴雄志教授)中医生理学认为神经病变大抵属于中医少阳、厥阴范畴,可从少阳、厥阴论治,要选用入少阳、厥阴经络且具有抗惊厥药理作用的中药,如芍药、天麻、钩藤、全蝎、蜈蚣、僵蚕、柴胡、郁李仁、酸枣仁、石菖蒲、远志等。


此病临床我常用奔豚汤、芍药钩藤木耳汤加减化裁,常用处方为:

      川芎10g        葛根40g       白芍15g       当归12g

      天麻20g        钩藤30g       郁李仁15g     僵蚕15g

      全蝎6g(冲服) 白蒺藜40g,

根据病情寒热虚实加减,常用的加减药物有蜈蚣、柴胡、香附、石菖蒲、远志、酸枣仁、黄芩、石膏、人参、茯苓、蔓荆子、白芷等。我的初步临床观察是有一定效果的,我推测药理依据可能是,葛根、白芍是中医经典β-受体阻滞剂,川芎、钩藤是中医经典的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白蒺藜大剂量使用可作为偏头痛的专药,芍药钩藤木耳汤为门纯德老中医所创,具有明显的抗惊厥、抗癫痫、镇静作用,可作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专方,详见我的公众号原创文章《神经病理性疼痛与芍药钩藤木耳汤》。


如曾治疗区先生,男,54岁,2018年3月19日就诊,患者20余年偏头痛病史,每周发作2-3次,痛苦不堪,我查其病历,见长期服用药物均为芬必得、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可见患者一直未正规有效的治疗。近3天出现排柏油样大便,头晕,冷汗,查血红蛋白58g/L,考虑消化道大量出血,收住院治疗,住院后确诊为胃活动性溃疡伴出血,经处理后出血止,但偏头痛仍存在,又腰痛放射至下肢,舌淡,苔薄,脉弦。我拟方如下:

   川芎10g         白芍40g        葛根40g        黄芩20g

   炒白芥子5g      天麻20g        钩藤30g       白蒺藜40g

   全蝎5g          僵蚕10g        蔓荆子20g      炙甘草5g,颗粒剂冲服,患者服药后1周症状逐渐缓解,服用一月后患者未在发作头痛,停药观察至今暂未见复发。


想学习更多脑洞大开中西汇通知识,传统文化知识,健康教育知识,请下载一路健康软件进入太湖学院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