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我俚崇明大白菜

 黄建新图书馆 2018-12-28

    

现在这个季节,最便宜的蔬菜大概要算是大白菜了,三四五毛钱就可在菜市场上买到一斤,凭你怎么挑,凭你怎么拣,卖主也不会哼上一声。想想也是,菜场里门口边满车满地堆的都是,你若嫌弃买主,人家会肯来受你的气,求你?门都没有!


记得二十多年前,大白菜可是人见人爱的香饽饽。在北方那些个城市里,上至官员教授,下至工人职员,哪一家不在刚入冬时分,排着队去菜市场凭票购买几百斤运回家中,码在阳台上,堆在家门口,摆在过道里,垒得齐齐整整,俨然一垛墙。整整一个苦寒的冬季,这些大白菜将以拌白菜帮子、煮白菜粉条、剁白菜馅子、涮白菜火锅的方式陪伴人们的一日三餐。据当年的报刊报道,许多大中城市为让冬日里的市民吃上大白菜,每年都要成立秋菜指挥部,专事大白菜的调运和销售。


崇明地处长江口,沙洲的土地特别适宜种植大白菜。早在清代道光年间,大白菜就是崇明岛上有名的土特产。多少年来,每到初冬寒霜将降未降之际,农户们便将一棵棵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白菜收掰(崇明乡间把收大白菜称为“掰)下来,装运至河港里的木船上,一部分销往上海,更多的则是运往北方。后来,到了计划经济的年代,崇明乡下都把大白菜的栽种当成是一项政治任务来看待,每年都由县里给公社下达播种指标,再由公社分别落实到各生产队。指标一经确定,绝不能缩减一亩半亩。收获季节到了,所产的大白菜一律由县大白菜生产办公室统一调运至市里,生产队不能私下出售。对于超额完成栽种任务的生产队,市里的有关部门会给予化肥指标和其它工业品券的奖励。可想而知,那时的大白菜有何等金贵!


其实,大白菜不但在冬日的城市里显得金贵,就是在我们崇明民间也将它十分看重。那时节到镇上乡下的宅头去走走的话,哪一家的檐下不挂着几棵乃至几十棵外面裹着老叶的大白菜?寒天冻地是农村里开河做岸挑泥围垦的时节,对于花费了一天重体力劳动的农民来说,煮烂了的肉丝豆腐干大白菜是他们最好的饮酒下饭菜肴。平常日子里,大白菜汤是人们的家常菜肴。一旦有亲友来访,大白菜粉丝和大白菜芋艿则成了待客的小菜。更有心灵手巧的农妇,还会用大白菜叶卷裹上荠菜芯做成菜包子,那就更是待客的珍品了。


讲话极富诗意的崇明人,当年给大白菜起了个十分典雅的名字:黄芽菜。黄芽者,道家炼丹时所得的精品也。普通的崇明大白菜,竟有这样华丽的名称。


随着岁月的变迁和时代的变化,现在的北方城市,早已没了初冬时的抢储大白菜的盛况。崇明民间也已不复见檐下廊下一溜高悬几十棵大白菜的情景。望着菜市场里大声叫卖大白菜者,真让人心下生出许些感慨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